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著名作家吴仰生小说集】
人 啊 人
(倾情人间•系列二十二)
知青的那些事
目 录
四十二、通铺(短篇小说)
四十三、看禁(短篇小说)
四十二、通铺
(一)
知青金星,用现在的话说,实在是个明星似的亮眼人物。
他的高中毕业,正是复课闹革命的产物、文化大革命的初期。毕业典礼上,他上台笛子独奏,令同学们大吃一惊。平时他不多话,还有些口吃,很不出众,这次就爆了个冷门。
其实,那天上台,是被同学们激上去的。
他自小就低调,初中和高一时,他是班上倒数后三名,高二时,就成了正数前三名。他偷偷地喜欢上了文娱委员李薇薇,喜欢她能歌善舞,喜欢她的活泼可爱,于是就偷偷地练上了吹笛子和拉二胡,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他很想有机会能为她伴奏,二胡不好随身带,笛子就不一样了,短短的,藏在书包里,不易被人发觉。放学后,他可以溜到学校后面的小河边练一阵子。
但是,无意中被好事者发现了,就定他在毕业晚会上笛子独奏。因为这是李薇薇定的,他无法推诿,也不好意思说我学吹笛子就是想和你同台演出,为你拌奏……
因为他们毕业后,不是升学,而是下放农村,到广阔天地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他就决定吹一首当时时尚的流行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
当时,报幕的正是李薇薇。他一激动,就慌了,就忘曲了。于是,就乱吹一气,凭感觉、凭乐感,竟然吹成了有抒情,有张驰,有快板、慢板的独奏曲。
结尾很高亢,他谢幕时,止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明白自己即兴地吹奏了一首《社员都是向阳花》的笛子独奏曲,很完美、很感人,因为他瞥见台旁的李薇薇都因激动而哭得稀里花啦。
李薇薇就此悄悄爱上了金星。
当她知道他是胡乱吹奏出这么好听的曲子时,惊呆了,就由衷地说,金星,你能即兴作曲了,而且是独奏曲,真了不起!
(二)
这种了不起,就让金星在农村插队的生涯中,大显了身手与才干,也让他差点坠落到万丈深渊。
下放插队时,李薇薇硬是哭着要求校革委会五七小组,将她和金星分到一起。有一个军代表,喜欢音乐,听说金星能吹笛子、拉二胡,还会吹口琴,就发了慈悲,将这对能乐善舞的金童玉女分到了一个大队。
同学们并不忌妒,很为他们高兴,这在那个人斗人的时代就很难得了。
金星兴奋极了,三晚上未睡着,从内心中感激这次下放插队运动,因为再苦再累也比不了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同甘共苦呀!
下放没多久,赶上了宣传农业学大赛。有条件的公社,都要组织文艺宣传队。
金星和李薇薇都派上了大用场。金星帮助宣传队组织和培训乐队,编活报剧、对口词、群口词、三句半和形形色色的曲艺节目。那时,兴时样板戏,现成的适用曲子很难找到,只有靠相互间的流传和交换。金星自创了不少曲子,加上薇薇的唱跳功底。他们这只以大队为主体的公社宣传队,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在全县占了头份儿,还参加了专区的会演。
金星一下子就有了名气,来取经的知青和其他公社的文艺骨干络绎不绝地来这儿串联。这些骨干为了一个节目、一只金星的自创曲子,往往送来了化肥和氨水的定额,让这个大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得益……
大队书记姓苏,叫苏东升,据说是苏东坡的后人,文绉绉的,这在大队级农民中很少见。
大队里的农民大多姓朱,都说是朱元璋的后代。有趣的是,姓朱的实权人物一多,就如皇宫里的皇子皇孙,为争大队书记而不可开交、难分上下。如是渔翁得利,就让唯一的苏氏掌了权。
他也确实会用权、会用人,比如这次组织文艺宣传队,他就得心应手,因为他这个大队有八个知青,全都能歌善舞,这是他早就看到了他们的作用,在分配知青时硬是在公社软泡硬磨争来的。
他有一个唯一的女儿,苏小妹,跟她的祖上的一个美丽聪慧的才女苏小妹一个字儿也不差。这小女子的美丽和贤慧也是路人皆夸的。
文革前,有一出戏,就叫苏小妹三难新郎,那里面的苏小妹出口成章,娇憨可掬、美情德馨,她难的可是大诗人、大才子秦观。
其实,小妹是苏东升女儿的小名,大名并不好听,叫苏招弟。但是,十五年了,弟弟却没招来。所以,在独身子女的大小会议上,苏书记最有发语权,他们这个大队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都是好得有名的。
为此,苏书记成了新的公社书记候选人,那可是提干呀!这次文艺宣传队又夺了个全县头筹,双管齐下,上公社当书记已成板上钉钉的铁定事儿了。

(三)
苏书记将女儿送进宣传队,她只上过初一,便回乡了。她苗条高挑,细皮嫩肉,一点不像乡下姑娘,唯一像的,就是两条齐腰长的又粗又油亮的大辫子。这本是她的骄傲,也是很多农村小伙子梦中的想头。
苏小妹学什么都灵,唱山歌可以独唱,学跳了十几天舞,竟然可以和老师李薇薇,一起对舞《英雄小姐妹》,很有草原味儿。这些节目都少不了金星的拌奏。
特别是《英雄小姐妹》的伴奏,金星将中胡独奏曲《草原上》改编了一下,真是荡气回肠、别有风味,是一般宣传队想都想不到的、听也没有听过的。
有一天,苏书记请金星和李薇薇吃饭,这在当时可是少见呀!就在那次饭间,书记要女儿苏小妹拜他俩为师,一是学文艺,二是学文化。
金星一口就答应,但提出一个要求,说小妹的大辫子太突出,别的女生都没有,跳起群舞就不合群了。
金星说后就有点后悔,怕伤了小妹的自尊心。岂知这小姑娘十分干脆,当即没经他大的同意,就将两条长辫子绞了,怪可惜的,而且她还送了一条给金星,作为学生听老师话的凭证。
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叫小老大,是大队团支书,也是大队会计,长得精瘦精瘦,有回他喝了酒,私下告诉金星,他最大的想头,就是对苏小妹好,做梦都想几年后娶了她。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小伙子太多了,几乎无一例外。但是,谁也不敢放肆乱来,因为她可是书记的独生女儿。
有一次为准备新节目到专区会演,也是招待难得的五干会议,参会的即是专区、县级、公社和先进的大队、生产队干部,由此可见其声势的浩大。
那几天早晚,都在队长小老大的生产队排练。他申请了大队,专门清出了一个大储仓屋作为排练场。
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而且还雷电交加,连村头的一棵百年老杨树都被雷电击中,烧了起来。
这个村子紧靠马路,它和其他村子隔了一道山河,雨水一大,山河的水湍急,并漫上了桥面。这时候,过山河很危险,老实待着最安全。据说,解放后二十年来,这种天气淹死过六回人,少说也有十几人。
这小老大,也是个人物,他打电话给苏书记,但打不通,不仅电话打不通,连电灯都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只有闪电闪亮时,方可告慰大家,这个团体的存在,你不是孤立无援的,你是有同伴的!
小老大姓朱,全村大半都是他亲戚。他发动了一下,就有了垫草和几十床被褥。
他决定今晚全留下来睡大通铺,体验一下大家庭的温暧和和睦。
这个建议和决定,令大家很兴奋。这里有些小伙子,上过兴修水利的工地,就睡过这种兄弟般共睡的大通铺。
但是,今儿可是兄弟姐妹共睡一起的大通铺,而且还是青年男女同眠共歇的大床呀!这就更具深情厚谊和传奇色彩了。
但是呀,三十来号人,就这么一大间,男女分开的间隔段就大不了,这可是个大难题,也是很有趣的焦点问题。
(四)
于是大家就七嘴八适地讨论起来。
看来,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很敏感,都异口同声地推选金星和李薇薇,分别睡在男女的中间,即是说金星的左边全是男生,薇薇的右边全是女生,小老大呢,不睡,坐在中间看着,因为这里面有几个女生可都是未婚的军婚,不能出一点意外的。
这就点明了金星和李薇薇的亲密关系,即使有点出格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况且大家都认为金星是正派的君子,是不会干那个事的,更不会出女朋友丑的。
至于一掌宽的三八线嘛,万一手脚犯规也无伤大雅,天这么黑,你又看不见,没有谁说三道四的。
肥水没流外人田,这是公认的硬道理。
快十一点,大家羞羞答答地就寝,雷电交加到深夜二点,大家几乎都醒着,有的连眼晴都没闭,因为第二天他们都说,小老大的眼睛大睁着,蓝湛湛的,像狼一样。
天微亮的时候,雷雨都停,湿气很重,没有鸟儿的喳喳鸣叫,大概它们都被一夜的雷雨吓傻了。
可是村里的公鸡儿还是此起彼伏地喔喔地打鸣,并引发了狗儿的吠叫,这两种畜生成了大自然的主角……
大家被小老大的一声如狼的叫声惊醒,于是看到了一幅令人拍案惊奇的画面:
苏小妹隔着李薇薇,和金星睡在一床被窝里,她赤膊紧紧地扣住金星的脖子,香甜地睡着,还似乎打着动听的有节奏的小鼾儿。
小老大,命令大家闭眼背身,好让小妹回归原位。
现在,什么也说不清,金星的惊恐、李薇薇的痛苦可想而知。
苏小妹掀开被子,站了起来。这晚大家都是和衣而睡的,苏小妹也是,衣服整齐,没有什么露肉丢丑的地方,连那捋起的衣袖也归了位。
尽管如此,这男女和衣而睡也是睡呀!
幸亏是苏小妹钻了金星的被窝,金星是被动的,否则金星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事件告到苏书记那儿,竟然不了了之,说什么的都有,猜什么的也都有……
最窝囊的是小老大,他是队长,是他决定大家睡大通铺的,而且,他也许一辈子失去了追小妹的机会,尽管她还未成年,还很小。
最痛苦的是李薇薇,她内心的滋味很复杂,明知没有什么,也说不清有了什么,反正她好像失去了最纯清的最爱,再也没有激清和金星恋爱了。
苏小妹呢?她和金星一样,没有任何辩解,只是小脸儿通红通红,好一会儿都是用双手捂着脸面……

(五)
文艺宣传队一直坚持到热点过去才寿终正寝。因为苏书记的淡化处理,对谁都没有过份的影响,吃亏的是他的女儿,他不追究,谁还敢说什么呢?
一年后,有了多次招工,金星表现最好,但是都因为这件事没有走掉,这大概就是这一惊艳事件的最大遗憾。
后来又有了多次招学,出现工农兵大学生这个响亮称谓,但是仍与金星无缘。
李薇薇的歌舞已在全省闻名,据说天津出了个女中音关牧村,安徽就出了个能歌善舞的李薇薇,差点也被东方歌舞团破格收去。
尽管被退了回来,已使有关当局激动不已,就被保送到一家学歌舞的名牌大学,成了一名有潜力的工农兵学员。
一直到了一九七七年,金星仍然还是知青农民。
当时正在进行撤社改乡的体制改革,金书记是否担任乡党委书记议论纷纷。
这一年的下半年,又出现了一件拍案惊奇的艳事。金星报名参加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但又被有关人非议了。
但是,紧接着又同意了,原因是苏小妹告了御状,一直告到了县里、省里,并附了县级妇产科的证明:
她仍然是处女;
还附了神经病医院的证明:
她患有严重的夜游症,并说明几年前她钻金星的被窝是夜游症所为,当然她不否则自己少女情窦初开,爱上了大哥哥金星。
这样一来,人们终于明白她的大,也就是金书记为什么不便深追下去。
人们更是解开了苏小妹为什么死活不结婚,连她的大都没办法劝动她。
苏小妹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处女之身,为了她的金星大哥。
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金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但他休学了半年,回到下放的农村,住到了苏小妹家。
半年后,苏小妹参加了一九八八年的高考,考取了安师大中文系,也成了大学生。
在这期间,金星为当地写了不少新闻报导,其中还有一篇关于社改乡的体制改革的报告文学,题目是《乡土的回归》,署名是"少游"。
通文墨的人都知道,苏小妹新婚燕尔时三难了大诗人大才子秦观,秦观字少游。
金星是在暗喻苏小妹将是自己的新娘子……
2021-05-05 于芜湖

四十三、看禁
(一)
李小宝已下放八年,七拉八扯就到了而立之年。
那年上山拉石头,想显下利害,拽着上千斤的板车就冲下了山。 为了争得上调当工人的名额,实在是"不怕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岂知命运不济,一个车歪,石头全砸下来,差点就被砸死,但还是断了腿,生生地在县人民医院治了二个多月。接了骨、打了钉、绑了石膏。半年后,又是开刀、取钉、缝针,一连串的痛苦,一鼓脑儿的化钱。
于是,腿就瘸拐了,工也招不成了。
有一个回乡知青,是大队书记的儿子;他喜欢看金庸老先生的书,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学问的人了。他说有本《鹿鼎记》,其中有个韦小宝很了不得,李小宝跟他可做异性兄弟。腿瘸了,也得挣点工分吃口饭呀。
李小宝见机就送了条"大江″烟,要认他为朋友。
对方更得意了,说八仙中有个铁拐李,比韦小宝更仙气,我们的李小宝也姓李,也拐了,也就少不了沾了点仙气。
于是李小宝就得个好名头,全村人都叫他铁拐李,渐渐就忘了他的大名。
全村人开会,将一个轻松而又担负大责任的营生交给他。那就是"看禁”。
贫下中农还是很有同情心的,况且多姓同村,看禁最得罪人了,你得看住鸡鸭鹅,还有猪牛羊等等牲口下地糟踏庄稼。
他倒认真,从村头到田头塘沟,又一拐一拐瘸从自留地到房前屋后,没有一处不去蹓跶,也没有一件村子里的隐私他不知道。
招工时也搞内查外调,村里人就知道了,他爸爸就是一家神经病医院看门的,老实巴交得可怜。到村里来过八次,一年一次,除了一个劲儿的递烟陪笑,就放不出一个响屁来。
所以,大家说看禁最适合铁拐李,他老子看门,他看禁,顶是他祖传的营生。
(二)
这个村子有两个生产队,一个叫胜利,另一个叫和平,很有点战争与和平的味儿。
胜利队有一组男知青,五个人走了四个。虽进城了,工作却都是大、小集体单位,还有当搬运工的,不比当农民强多少。
和平队有个女知青组,也是五人,进城了四个,两个是马钢的,而且工种顶呱呱,不是供销科就是宣传处;另两个呢?更神了,全是名牌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实在是令人羡慕呀!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没走掉的女知青叫杜惹娘。改一字就被叫成杜十娘。
农民们不懂,李小宝却企望自已被叫成李甲就好了。叫李甲,就能与这姑娘亲近,而且自己决不会背叛她。
惹娘长得十分漂亮,没有沉鱼落雁之貌,也有令大多男人回头调脑之容。更令他神驰魂萦的是女孩的稳重、吃苦和好学。
她有很多书,常主动借给他高初中的敎科书,要他不要丢了学过的知识。话不多,但朴实、真诚,也有说服力。
铁拐李上调不了,不奇怪,哪个单位要残疾人呢?
但是,杜惹娘表现极好,人缘也好极,她上调不了就令村民奇怪了。
红颜多薄命吧,大家只能这么想。漂亮的女知青反而上调不了,铁拐李明白其中奥妙,只是不敢说,也不能说。
因为他看禁,就多次清楚或猜到那四个女知青的"男朋友"是谁。两个上大学的,一个与公社副书记"要好"之极,另一个与社长“亲爱"有加。两个被招马钢的就是大队干部的“尤物"了。这就更不能说了,因为帮他谋到看禁活儿的那个回乡知青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个。
铁拐李跟踪过,还偷看过。快三十的人了,未吃过猪,终于听到了猪哼哼。
在深夜,寂寞难熬时。他曾为此深深内疚之至。这就比如日本鬼子奸淫中国姑娘,你当如何?
眼下,女知青成了少数农村当权人物的猎物,你当如何?
铁拐李除了内疚就是义愤填膺,但他人微,又低贱,只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残疾知青。
看禁的责职,只是看住牲口而已,岂能看得住那些当权者的胡作非为?
(三)
老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人虽拐、命虽舛,粪堆也终有发热时。
有一天,他听说杜惹娘生病了,就斗胆煨了只鸡,这是他看禁时打死的,也没少陪鸡主的钱。
敲了敲虚掩的门,没有人回应。他就又斗胆推门进屋。
他几乎吓呆了,他看到杜惹娘正在挂绳上吊。他拐着腿冲上去,将她救了下来,还大胆地给她做了人工呼吸。
谢天谢地,终于将她救活了。这种肌肤之亲是神圣的,也是难忘的。
女孩抱住他失声啼哭。他也哭了,为什么哭?是因为自已的命运,还是他们的命运,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可怜的他与她不能再忍受了。
我这儿不交代,读者也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杜惹娘被公社第一把手奸污了。这女孩为什么会“平安”至今,是因为其他的"领导"得将这最美丽的女知青谦让给公社第一把手。这好象是“规矩",也是"境界"。
看禁人再也忍无可忍了。他俩层层级级地告状,告得个天翻地覆,告得个人仰马翻,而且不惜自已的"名誉”被毁......
有人说他们儍,是一种自焚似的"精神病"行为。铁拐李却说,就是就是,我是看禁的,我老子可是精神病医院看门的。
笔者只知道,几年后,这个公社与大队的领导被毙了好几个。
那时“四人帮"打倒了,改革开放之风呼呼地吹,"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的战旗猎猎地飘……
诚然,他们那儿的乡村也不例外。
在那个翻天复地的大潮中,他俩双双考取了大学。
他们等不及了,有关部门就成了月老和红娘,让他俩在读结婚了。
就在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惹娘怀孕了,这是他俩相爱的结晶。
孩子呱呱出世时,他们的下放地赶来了不少乡亲,拎来了很多篮子的鸡蛋和活鸡,说这些都是铁拐李看禁的"后代"。
农民们也许不太会说话,但话糙理不糙,他们是善良、纯朴的,他们赞许李小宝的看禁,也是对惹娘的道歉……
一看孩子,令贺喜的人大惊且大喜。
李小宝喜得了两个小宝贝,一对龙凤胎......
202.05-03 修政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