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古寨位于在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金仓岭(娘娘山南脉)上的慕家村,占地51亩。百年来以古法酿制“慕家村”酩馏酒而闻名,距西宁五十多公里。早些年它是多家慕容酒坊和油坊组成的古村,现在发展成国家三A旅游景区,是近两年开发商参与走商业化路子的结果。
我们徒步同心群十四人由群主白云带领,于五月3日通过徒步再次造访这个古寨。先是在小桥十字集中坐始发车922到李家山十字路口下车,然后开始徒步前往慕容古寨,全程十五公里左右,基本上都是沿着水渠土路走,所以没有什么难度。我是第四次来到这里,最早的一次是六年前。可以说我目睹了它的变化发展。说实话,我内心是五味杂陈的。几年间它由几家作坊成为现在有着巨大牌楼和多座院落组成的酒寨,我有欣喜和惊讶,但看着它崭新的浓浓的的商业化气息模样,内心又升腾出索然无味的感觉。发展伴随的必然是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这是时代的需要,但往往会多少抹去它原始古朴的味道,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命题。就像我喜欢走古镇,但也得出来了一个总体印象,古镇大同小异,一个地理区域只消看几个就可以类推知晓全部了。
这几年,这个由鲜卑后代组成的古村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慕容氏民族民俗文化,成功打造红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它还曾经是历史悠久的军屯要地,也因古法酿制“慕容中华酩馏”而闻名,这里的家庭传承方式的酩馏酒酿造技艺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被认定为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生产的酩馏酒在青海民间和国内外都享有较高声誉。远远望去,整个慕容古寨无论从城墙风格的廊道、古朴的亭台楼阁、还是红木造的老宅,都彰显着青海特色的慕容文化。在群山环抱中,像一块南红镶嵌其中,吸引着四方游客参观游玩。
在古寨中设有鲜卑慕容氏历史文化馆。馆内不仅有展现鲜卑慕容氏生活的仿古生活用具,还有部分历史文物,并列举了慕容吐谷浑等慕容氏历史名人。经考证,慕容氏先祖是鲜卑慕容部后裔,公元1686年迁居至此,其后裔家人们一直居住于此,完整保存了其历史和文化的优势资源,并开始用祖传秘方酿制青稞酒,迄今已传第十代。古寨中还有剿匪纪念馆和毛泽东纪念馆两个红色展示馆,是西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还有老油坊和老电影放映室,
好在相对恢弘的酒寨一侧依然保留着几家原始作坊,可以听到家族创业传承的又一种版本。有一家家里有双胞胎孙子的作坊,我们每次必去。小孙娃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到现在上房揭瓦,我们成了见证人。小院为传统的四合院,院内古树参天,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院内一眼古井,默默的诉说着它的古老。沿着装饰成石壁的廊头来到酒坊,蒸煮灶里的青稞蒸腾着的热气,青稞酒从酿酒器中缓缓流出,蒸馏间内每一块熏得泛黑的墙皮都镌刻着古老,主人介绍说他家是村子里酿造酩馏酒历史最悠久的作坊之一,因自恃资深而拒绝了与商家的合作,从而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女主人站在热气腾腾的煮青稞灶台前,热情的请我们品尝刚酿造出来的美酒,说她家的酒好靠的就是家里那口古井的泉水和祖传的秘方。我不是行家没有品尝,但品尝的人都赞不绝口,评价说这样的纯粮食手工酿造的酒已经不多见了,是市面上勾兑的酒不能相提并论的,其中几名队友还买了几桶。
从古朴的酒坊出来,我们就开始找地方吃午饭,然后返回。大家边走边找有树荫的地方,在小土路上遇上了羊群,我手里的塑料袋引起了头羊的好奇,原来是它看到了徒友玖拾帮我采的蒲公英,径直过来的头羊吓得我不禁喊了一声,这一声又反过去让头羊受到了惊吓,它掉头就跑,一时羊队伍大乱,气得后面的挡羊汉暴怒训骂了我们这些没眼色的挡路人,我自然心虚气短,连忙溜边让道,挡羊汉费力的牵着受惊的头羊重新归置羊群。让过羊群后大家看周围少有树木,就在田埂边休息吃饭了。
摆出大家各自的厨艺作品,大家开始放松愉快的边评价赞美边吃喝起来。什么狗浇尿酿皮卤肉拌菜齐聚在土路上,还有两个徒友带着便携式燃气灶具做着滚烫的热乎面,在野外人多的情境下吃什么都是喷香的。吃喝完稍事休息,大家开始往回赶,一部分徒友还贪恋着没挖够的野菜,在田埂地头继续采挖中间断返回。
这样的体验是那些坐着旅游大巴玩的游客不能获得的,也是我们徒步群乐此不疲的原因。累并快乐着!
楚兰,本名付贵兰。中文系毕业。笔耕不辍,多家网络平台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