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里圈外》
文/高塬
我曾写过《群里群外 》热蒸现卖,编辑当即制作发头条新闻。编辑是我多年的诗友,她毕业于卫校流调专业,退而不休,年前年后两次冒着严寒当志愿者。年前,在县防疫情指挥部接热线电话,用流利的普通话为困守异地、思乡难归的本县人排忧解难,给予安慰和疏导;参加乔山志愿服务队,晚上加班为援助西安的本县医疗队准备慰问品;年后,在县医院发热门诊上班,测体温、做核酸,移送病人住医院。
她关注我多年了。我在工作之余写诗聊以自慰,让她制作头条后我发到群里就算完事了,一开始从未多注意任何人。《怀念我的父亲》发出后,她打赏留言两次;2018年8月8日,我们师范同学毕业30年第一次聚会,她主动为我制作美篇,收入诗文合影相片,美轮美奂,中间调换添加几次,不厌其烦,我却没有保存起来,想看就问她要;我出外开会即景赋诗,连同图片发给她,她快手快脚,麻利地制作发头条新闻;她率真直爽,选择相片时,啧啧称赞“这张帅得很”,隔屏如闻其声,怜惜溢于言表。
我们至今虽未谋面,却无话不说,一起论诗填词投稿,共勉互助互励。虽然熟悉对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前几天才通了第一次语音电话。昨天晚上我才知道她病了。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却管护着80多岁卧床的婆婆,冼脸、刷牙、喂饭、按摩、挖屎挖尿。我也在管护着自己的老母亲,这些我是做不到的。前几天她用轮椅推着婆婆出去嗮太阳、去县残联办证做审验,劝我也给老母亲办一个残疾证,我说这太麻烦了。
慢慢地我们熟悉了,我才知道她的父亲生前曾任县长、县委书记。她学着我的样子,在泪眼婆娑中写出《怀念父亲(一)(二)(三)》发到头条新闻,点读量过10万人次,上百人留言百十条,都上了红榜,成为热点,孝女之心感天动地,父女之情振撼日月。她应邀参加野河山槐花节,在其父当年创导实施的“城乡共建、山民搬迁”故地重游,思绪万千,所写的诗和散文刊载于《周原文艺》和头条新闻,若苏惠还世,才华横溢。
她虽属名门闺秀,却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毫不矫揉造作;若天使下凡;“医者仁心”、柔情似水。我的老母亲睡在电褥子上还觉得冷,我问她咋办?她指导我测体温、吃感冒药,使老人痊愈。她对我讲,以后老人哪天身体不舒服,得及时告诉她,若不是婆婆卧床,她定要前来我家里看望。
这位诗友微信名为“杏花雨”,丈夫是医院医生,恩爱夫妻,杏林沐风化雨,滋润着多少人的心田。她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爱好诗词,任省市诗词学会会员、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务主管,西安银川头条新闻任证编辑。她胸怀宽广,菩萨心肠;尊老爱幼,初心善良;真诚老实,无私奉献;大度容人,任劳任怨。学会与群里以文会友,和谐相处。她对我的帮助太多太大了,而我却麻木不仁,浑然不觉。直到她病倒了,我才如梦初醒,悔不该当初对她的微词。我删除了几个群,发誓不再上头条了,以示忏悔。早上起来,她右臂挂着吊瓶,左手打字,一再安慰我:“哥哥,你不要退群,不要自责自己了,等我好了,咱们一起上头条吧"!要不是市上今天要来检查工作,我定去医院看望她。伏案等候中,敲打键盘,如同敲打自己的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