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者
第六十章
关于人性和.兽.性.的讨论
舒守伦著
现在,他打开了属于自己个人的网页。
在这个网页上,他常常发一点自己写的文章给网友们分享,更多的时候是和大家作广泛的交流。他和网友们的交流是多方面的,文学、哲学 、美学、历史、现实,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足。他喜欢文学。他以文会友,在文学的路上,他广结文缘,与好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一个网名叫“宁静”的网友交流十分频繁,这个网友和他相识不到一月,但和这位网友的多次交流中,他已被那人所具有的出众的才气所折服。从他的直觉,他发现,那是个博学多才的网友,那人的知识涵盖古今,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人生更有精辟的见解。他特别崇拜这个网友。从这人留在网上的个人信息上,他知道这人是一个男网友。他叫他“小弟弟”。可是不知怎么的,从“小弟弟”和他的交流中,他却又似乎发现了在这个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只有女性才有的独特的气质和韵味,这种特殊的感受总让古一鸣在情感上把这个网友推向女性那一边。他想,有了闲暇,一定要见见这位网友的尊容,当面向他讨教。可惜,几天来一连串意外已使他自顾不暇,该向他讨教的机会也接连错过。现在,他迫不及待打开了网页,他想,这个网友一定又给他留下了启发他深思的文字吧?
确实,他在这个网页上看到了这个网友给他留下的文字。看那留言日期,他弄清了这些文字是他与制毒犯罪分子搏斗前两天留下的,算来已经有四五天时间了。

那个网友是对他发在网上的一篇题名为《小议净化人的心灵》的小文章作出的评说。那人是他文章的忠实 读者。那人认为,他的这篇文章是网络中写现实生活的最具吸引力的文章之一,他在这篇文章中,不是在编故事,而是以活生生的事实,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卫生的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那些制假贩假场面令人震撼。这个网友说,他的这篇文章观点新颖,特别是他把在新形势下与违法犯罪分子的斗争称为“人性与兽性的较量”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眼球的特殊的吸引力。那个网友说,人与兽、人性与兽性的较量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净化人的心灵的任务也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幻想一蹴而就的作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网友认为,在如何净化人的心灵这个问题上,文章的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
他看了这个网友写下的这些话,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开启宝藏的鈅匙,那把鈅匙握在他手中,他对挖掘出宝藏来更有信心了。
与其说他喜欢这个网友赞美的话,还不如说他更喜欢他中肯的意见。这个网友的话是柔和的,即使是对他不很看好的地方,他也乐意用含蓄的话来表达,用商榷的语气来沟通;他乐于接受这个网友的那些话,网友的那些话让他看到了他的作品存在的严重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个网友和他的讨论远远不止以上的内容。网友对他引用的庄子的名言“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读过《逍遥津》;后来,他又接触了很多西方哲人的书,如苏格拉底,如叔本华、康德、尼采。这些哲人的书,引导他去思考人生,他逐渐爱上了哲学;只可惜这些年来,生活的重压让他无暇他顾,早就把他喜欢的哲学丢掉了。他之所以突然想起了这些哲人及他们的书,因为他看到了他的这篇文章对庄子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不一致的地方,想提出来跟他讨论。
他对庄子的那段名言谈了他的理解。他说,庄子的那段话从根本上说是消极遁世的,是逃避现实的。他说,净化灵魂是人的积极的行为,你那文章中却把净化灵魂这个严肃的哲学命题看成是符合庄子哲学思想的命题,显然有失偏颇。为此,他建议他多看看近期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书籍,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的理解。
由此,网友又谈到了把哲学由天上带到了人间的苏格拉底,谈到了苏格拉底那句“认识自己”的名言。网友建议他不妨看看西方哲人的书,他认为,西方哲人的书无疑是会对他正在研究的“净化灵魂”这个课题有所帮助。
他还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和西方哲学有很大的差异。他说,中国古代的哲学是从“道法自然”走向“神鬼至尊”,不是进步是退步;西方哲学则是从“上帝万能”走向认识人类自己,是由愚昧到进步的指路明灯。
这个网友对哲学的谈论给他极大的震动,不是这个人对哲学的理解,而是他的这些话像在那里听过。他的这些话,更加深了古一鸣对他是曾相识的感觉。他难道真的早就认识这个人?

作者,舒守伦,退休教师,业余爱好文学,曾在网络上刊发过长篇小说及散文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