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清-重拳严惩“割麦青饲”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5月17日综合法制报等媒体最新消息,时值小麦灌浆,即将迎来丰产之际。针对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无论出于何种心态,抑惑出于何种背景,均属危害国安的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公开表示已组织相关省份核查核实。同时,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最近,网上短视频平台流传农民一亩青储小麦转饲用?能卖1500块钱,有的甚至高达2000元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提前收割小麦的现象将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也有人表示,农民买卖粮食具有自主权,只要收益高,农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小麦饲用量3800万吨,创历史新高,较2000/2001年度的820万吨增长36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曾指出,小麦和稻谷有一部分用作精饲料,不会对我国口粮安全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在全球的粮食安全都紧张的背景下,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重要口粮,大面积疯狂炒作提前收割青麦饲用无疑是与人抢粮,很可能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常识是,用小麦做青储饲料并不合适,小麦做饲料的转化价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比玉米高。“相比于待小麦成熟后收割,做青储饲料的收入未必更高,只是在收割、仓储等环节相对省事一些。除非因雨水多、小麦播种晚、种植不当等情况导致产量预估极低;从今年情况看,小麦收割后不低于1.5元/斤,加上一些补贴,卖粮比青储更划算。

事实上,青饲专家们普遍认为,青贮玉米比青贮小麦的产量要高出很多。青贮玉米亩产量在2.5吨左右而青贮小麦亩产量只有8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网上流传的**来算,青贮小麦的**是青贮玉米的2倍甚至3倍。这样花费高价来青贮小麦的收购者居心何在?是农业机械公司借此炒作推销产品,还是有境外势力扰乱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无疑是一双无形的黑手在推波助澜!

农业农村部表态:知针对毁麦情况全面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该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小麦生产经历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个关口,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的好形势实属不易。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持续强化小麦后期田管,落实“一喷三防”全覆盖等增产措施,提前组织好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中国人的饭碗大家一起端。

法制报评论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小麦是城乡居民粮袋子中的重要粮食,是我们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物资,事关每个人的饭碗问题。对于媒体报道的毁麦问题,相关部门迅速启动调查,表明了依法从严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坚定态度和积极作为,值得点赞。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影响,加之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多,给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带来不利因素,更要倍加珍惜粮食。毁麦行为不仅荒废了本该收获的粮食,造成小麦整体产量下降,而且会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于法不容。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农业法亦明令禁止损毁耕地;反食品浪费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的立法目的。因此,对毁麦行为必须零容忍。




笔者认同,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障耕地安全。我们期待,有关方面在依法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更希望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树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意识,让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对于毁麦青饲、蛊惑人心、危害国安的违法行为,必须及时饱以重拳惩罚!特赋《秋风青》为评为纪。
伤人情。
镰麦清。
恶意贮青饲,
危粮天下惊。
严防妖惑惩违法,
稳农社稷雷霆行!
——2022年5月1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