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与崔颢的故事(随笔)
王长胜
01
三国时代,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下有个黄鹤矶,ー对辛氏夫妇常年在此打魚为生,日子好过后,经营起了ー家小酒店。
有ー天,店里来了ー位白发飘飘的子安道长。他要了ー壶酒、三碟莱,吃完,只说了声:“好酒,好酒。”没付银子就走了。
过了两天,道长又来酒店喝酒,酒足饭饱后依然扬长而去。
老夫妇俩善良,对客人从不斤斤计较,感动了道长。
几天后,子安道长再次光临。喝完酒,道长对辛氏夫妇说:“有笔吗?拿笔来,我要送给你们ー个宝贝。”说完,拿起笔,在ー壁白墙上画了ー只黄鹤。叮嘱说:“明天,当客人开席前你们夫妻俩双击手掌,就会有奇迹发生。”
第二天中午,当客人断断续续来到酒店,临开席时,老俩口同时拍响了巴掌。
两声巴掌ー响,只见那只黄鹤从墙上跳下来,独自翩翩起舞,煞是好看。ー时间,涌来许多围观拍掌的人群。
从此,黄鹤小酒店名满江城,吸引了慕名而来的顾客和各地的游人。小酒店从此生意兴旺,蒸蒸日上。
又ー年,辛氏夫妇将全部盈利拿出来改换门庭,盖起了漂亮、壮观的黄鹤楼。
黄鹤楼即将竣工的那天,子安道长出现在了原来的小酒店。他告诉老俩口:“我要驾鹤而去了。”
说罢,他对着墙上的黄鹤双击起了巴掌……
瞬间,黄鹤跳下,子安道长乘着黄鹤腾飞而去。
到了唐朝,“黄鹤楼的故事”依然是民间的ー段佳话。
ー天,风和日丽。实力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有感而发,写了ー首七律《黄鹤楼》,轰动了江夏(今武汉市)。

02
又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李白来到了江夏。
这天,江夏的一帮诗友闻讯后,凑热闹聚集在黄鹤楼,摆酒设宴,为李白接风洗尘。
黄鹤楼上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匾额,也有一些诗人骚客的题诗。
李白颇有兴趣地离席走了一圈,将所有墨迹都浏览了一遍。渐渐地,被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吸引住了。
个性奔放的李白,不由分说就当众朗诵了起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诗意是:黄鹤已去,踪影杳无,离去的仙人也再不会返回,空廖的万里长空中,只剩下白云悠悠,千载飘游。登楼远眺,视野之中清晰可见的是对岸汉阳那郁郁葱葱的树木林丛,以及长满芳草静卧于江流之中的鹦鹉洲。夕阳西下,眼前只见烟波渺茫,遥望家乡,却不知它在何处,思乡啊思乡,除了增添游子心中的忧愁,又能怎样呢?
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反复吟诵,实在掩饰不住对崔颢才气的钦佩,由衷地连声喝彩:“绝妙,绝妙!”
酒席上的朋友见李白朗诵崔颢诗句的时候声情委婉,十分投入,便起哄道:“你是当今大才子,也在黄鹤楼上题首诗吧。”
还有人说:“崔颢的诗写得虽好,只是太悲情了,哪有你李白的诗豪放?”
李白一听,不断向大家拱手作揖:“不能这样说,千万不能这样说。其实,朋友们难得相遇,我的心情非常高兴,望着楼外水天一色的浩瀚江面,心潮澎湃,何尝不想作诗啊?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读到好诗要服气才对!”
一位姓廖的秀才听了李白的话,感叹道:“别人都说你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不到你如此谦虚!”
廖秀才读过很多李白的诗文,对他特别佩服。李白在江夏期间,他自愿为李白当导游,陪他游览名胜古迹。
廖秀才每见李白情绪好的时候,就向他请教写诗的技巧。
廖秀才问李白:“有人说,写诗需要灵感。你有体会吗?”
李白不假思索地回答:“长期积累的东西,在思想的某个瞬间突然爆发出来,这是常有的事。写诗主要靠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便能佳句天成,妙手偶得。”
廖秀才又提起那天在黄鹤楼上的事。李白没有题诗,他觉得很遗憾。
李白坦然一笑,回答说:“写诗,不能硬写。水到渠成,诗才有生命力。”……

03
春去秋来,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但他的心头总是隐隐有一种痛,希望有一天写一首诗能够跟崔颢的《黄鹤楼》媲美。
几年后,游览金陵(今南京市)的时候,李白受到金陵太守等一帮官员和文人的盛情款待。一次,在城西南江宁附近的凤凰台,勃发诗情,终于拟用崔颢《黄鹤楼》的诗韵,一气呵成,题写了一首七律《登金陵凤凰台》。诗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这首七律,是历来被人们传诵的名作。
诗意是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汩汩向东流。野花杂草埋幽径,那原是吴国的旧宫。晋代多少名门望族,今已成为荒冢古丘。三山悠远,如落青天之外,江水中分,绕过白鹭洲。总有奸臣来当道,犹如浮云遮白日。长安悠远我望不见,心中郁闷只好长怀愁。
诗中提到的“长安”,泛指国家。在这首诗中,李白抒发了对国家安危的犹虑。

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再次路经江夏,在太守韦良宰的陪同下重上黄鹤楼,感慨万端,仍以崔颢《黄鹤楼》诗的声调和格律,赋写了七律《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云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很明显,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极为悲伤,于是以诗言情,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
同时,《鹦鹉洲》虽为李白仿效崔颢《黄鹤楼》而作,但由于格调低落,与《黄鹤楼》及李白自己的《登金陵凤凰台》相比,要逊色不少。因此,此诗写完后,李白一直没有拿出来给别人看过。
客观地阅读这三首诗,除了诗的意境、韵味各有不同外,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是都用迭字成章。
如:《黄鹤楼》中三次用“黄鹤”、二次用“去”、二次用“空”、二次用“人”,及“悠悠”、“历历”、“萋萋”;
而《凤凰台》则三次用“凤”、二次用“凰”、二次用“台”;
《鹦鹉洲》中,三次用“鹦鹉”、二次用“江”、三次用“洲”、二次用“青”。
可见,李白、崔颢,这些大家,都非常敬畏学问、敬畏文字,即使是李白自己并不满意的《鹦鹉洲》,在写诗的技巧上,仍十分讲究、保持了独特的风格。
一方面是见了好诗,甘拜下风,谦虚好学;另一方面又知难而进,追求卓越,这就是诗仙李白与众不同的人品。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王长胜,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安徽省马鞍山市文学院副编审;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计25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安徽文学》《海峡》《奔流》《鸭绿江》《新华文摘》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李白诗文故事》等;已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淮》《苦果》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赞誉满满。小说《无辞的歌》、散文《天都峰上连心锁》《海粟老人会见刘国松先生》《散淡情怀》等,5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1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