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父亲
文/关建华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对我没有笑脸,没有温情、甚至有些冷漠的人。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父亲就不敢再有任何奢望。
父亲身材并不魁梧,还略微有点驼背,粗糙的一双大手爬满了厚厚的茧,清瘦的脸上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直到太阳下山很久,才带着满身的泥土回家。
我害怕看到父亲黝黑的脸,害怕看到他眼底里对我严苛的光。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就躲进自己的“小黑屋”努力学习,每当我拿回一张又一张奖状的时候,父亲都会破天荒的用他那粗糙的大手,认真地把奖状贴在墙上,每次都贴得平平整整。
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细心的母亲看到我对父亲的惧怕,也曾讲述这样的故事:生我的那天,是她第一次见父亲那么欢乐,有了女儿,父亲高兴的像是个孩子手舞足蹈。但我却一直认为这是母亲对我好意的说谎,是母亲编织的美好。母亲这样说,无非是为了唤起我对父亲的好感,调和我们父女的关系。于是我又开始猜想,我是不是捡来的孩子,他才会如此冷漠的对待我,不把我放在心上。
村里的小学校离家很远,于是我一直羡慕那些被父亲接送的小朋友,然而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上学放学父亲总是忙他的活计,即便在那样的滂沱大雨的放学季,也没有例外。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放学后,风雨交加,昏天黑地,十分可怕。教室里困住了我们几个不满十岁的女孩子,后来那几个小伙伴都被她们的父亲接走了,孤零零的只剩下我。老师执意要送我回家,被我谢绝了。我知道老师的家更加遥远。天即将黑了,我不能再耽误老师的时间,于是我怀着对父亲的怨愤,一个人钻进了雨幕,一气跑回了家。愤愤的我进家门的时候就像是落汤鸡一样,巨大的推门声惊动了正在屋里焦躁不安的等待我的母亲。母亲跑上来给我擦脸上的水、帮我换衣服、频频的问我冷不冷、怕不怕,但这一切的安慰并没有使我流泪,我第一次没有在母亲面前撒娇诉苦,而是表现了一种不惧风雨的气概。我是有意让父亲看看,你的女儿不依赖你,自己照样能行。
就这样,我在父亲的严肃和冷漠中长大了。
光阴荏苒,岁月这把冷酷的刻刀子,在父亲的脸上镌刻了更多的深皱。生活的操劳,父亲明显苍老了,本来话语很少的他,越发沉默寡言起来。
我高中毕业后,要到外地去上学。母亲噙着泪水把我的行装一次次检查,包起又打开,打开又包起,深怕我忘了这忘了那,就像是送自己远嫁的女儿,千叮万嘱,依依不舍。父亲却依然像是一座雕像,默认不语。
我在高校的日子里,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时也泛起阵阵想家的哀婉之情。同室的姐妹都趴在床上流泪写家书,猛然之间我也想起了家,想母亲,也想父亲,写封信吧。也好让他们对我放心。信发出了,我也不记得信上具体说了些什么,好像是并没有过多热情的语言,只是告诉他们。女儿在外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一次回家,不认字的母亲问我:你信上都写什么?你爸看着信,眼圈都红了。
我顿觉愕然,良心受到了自责的震撼。原来父亲并非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对女儿深深的爱,是埋在心里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远离身边的女儿啊!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才慢慢理解了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懂得了正是父亲的严肃和冷漠,激励了我的成长和自强,我虽然算不上一棵参天的大树,起码我不像温室中的花草那样娇嫩和脆弱。我深切感激父亲无言的爱,父亲的精神渗透了我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和每一个细胞中。正是父亲这伟大的爱,让我这只依偎在母亲温暖怀抱中的小雏鸡,才变成了一只能振翅高飞的雄鹰。我没有忘记上小学时的那个风雨之夜,那是坚强的顶风冒雨自己跑回家的小女孩,正是她的父亲给了她那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父亲是一本厚重的书,蕴含着我一生学不完的知识。我感到遗憾的是:作为他的孩子,我竟然这么晚才读懂父亲,才体察和理解了父亲对我海一样深沉,山一样坚定的爱与信念。

作者简介:关建华,中共党员,固安县柳泉镇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河北省优秀评审专家”“廊坊市骨干教师”“固安县突出贡献人才”“固安县县管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