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作者 李玉萍
近日我们家的群聊里,常常转发伟人家人的文章,读后总是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同时令人心绪难平,感慨万千......建国近七十三年了,我们的家人对一代伟人的感情竟如此深厚,这些足以可见毛主席他老人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该有多么深远啊!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标准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虽然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旧社会,也没有历经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但我们打小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敬仰,无限热爱。我只记得1976年,几位伟人先后离世,让大人们悲痛欲绝,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和一群叔叔、阿姨们聚集在一起做白花,他们都自发地按地域风俗带上了重孝,他们每个人忧伤的表情,让这少不更事我也多了几分忧愁,特别是那个秋天在燥热的边境,竞然暴雨连绵,当时我天真的问叔叔、阿姨们:天,会不会塌了?叔叔、阿姨们大声地说:不会!有华主席及党中央国务院呢!果然,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大人们曾经一度是在困惑和迷茫中生活。
时光荏苒,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因为外祖父、祖母落户在边疆,我们生活在北疆,生活安定且富足,邻国就是哈萨可斯坦,离伊朗仅二千多公里,那里地域辽阔,具异国风情,城里随处可见高鼻、卷发、浓眉大眼的欧洲人,人们彼此尊重、互不干涉,倒也相安无事。等到了我上中学,系统学习了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以后,一下子开阔了我的眼界,才知道中国近五千年历史,波澜壮阔,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才知道由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军队,打退了二战以来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新中国是由许许多多英雄、英雄群体的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出来的天下!也知道了为什么外祖父及舅舅一家为什么留在了塔尔巴哈台山麓,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热爱毛主席,无条件地响应党的号召,舅舅和舅妈是支边青年,年轻时候的舅舅高大、英俊,比舅妈大了整整八岁,舅舅本是应该做机械师的,却干起了指导员的工作,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一直是兵团的劳动模范,舅妈是江苏人,是个卫生员,两口子育有四男一女,很是幸福。外公解放前,可以说是我们村最有钱的人家,1945年遭人打劫,家道中落,但外公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家中经历那么大的变故在1951年抗美援朝时,外公依然而然带领村中青壮男子报名参军,跟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等战争结束后和母亲一起投奔新疆支边的二舅,一直到去世,他永远葬在了塔尔巴哈台山下,只记得表姐(大舅家二女儿过继给二舅)哭着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可敬他们一辈子立志边疆,建设边疆。
塔尔巴哈台山脉位于中国新疆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部边境境上,最高峰塔斯套山海拔2,992米。远远眺望,勾勒出剪影,惟妙惟肖,当地人都说:塔尔巴哈台山峰上躺着一伟岸身躯---毛主席,当地百姓都说那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护佑他的百姓安居乐业.......我深信不疑!
等我成年后,爱人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一个月,特意让我带儿子去,想让他到北京见见世面,我兴冲冲地买了一件白色的羽绒服,带了几千块钱进京了,爱人见面后他问我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我说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那天我们游览了著名的颐和园及故宫,在去人民大会堂及毛主席纪念堂时,心里忐忑不安,啊,那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地方,我环顾身上,衣服倒没什么问题,便特意嘱咐淘气的儿子到那里后,不许大声喧哗,告诉他那里躺着一个最最了不起的老爷爷,是他老人家亲手缔造了新中国,儿子看我们神情肃穆绕棺一圈,最后在老人家汉白玉雕像处,我们还留影纪念。
无独有偶,儿子在中学时,也遇到一位好老师于晓玲,她也是军人的后代,于老师把她的爱国情怀很好的传承给了她的学生,儿子从小就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我们做家长的格外欣慰,感激不尽!
看着朋友们在朋友圈里发送的关于纪念毛主席及其后人的文章,掩卷之后,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幸福安康,由衷期望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一起奋力把红色江山代代传承!(2022.05.16)
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