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八十九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二)颜渊18 —22章
1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执政的事。他说:“如果杀了坏人,而亲近好人,怎么样?”先生说:你管理政事,哪里用杀人呢?你想从善而百姓就会跟着从善。君于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草上有风吹,草必倒。”
点评:本章写孔子反对以杀人执政,主张行仁政,以自己的“善”、“德”带动、感染百姓。季康子共三次问政,第一次孔子回答执政者自身要端正、第二次回答执政者要不贪、第三次回答行仁政。这是孔子在“对症”下药。孔子不主张“以杀”执政,但不是不“去杀”,他代相7日杀乱政大臣少正卯。孔子把应少杀,说成不杀,是过头话。末尾四句以“风”、“草”作比,说明执政者的道德水平,对全社会能起示范作用。这是至理名言。从现代领导艺术说,本章在于强调不要单靠“权力”领导,还要突出“素质”领导,以自身的高素质引导人,效果会更佳。

19.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读书人如何才可称达呢?”先生说:“你所说的达指的是什么?”子张回答:“指的是在国内必定有名誉,在卿大夫家族里也一定有名誉。”先生说:“这叫闻,不叫达呀!所谓达呀,是品质正直而而且做义事;审察别人的言论,观看别人的脸色,思虑着怎样谦让别人。这样在朝廷必定能仕途通达,在大夫封地也必定能万事畅通。至于闻么,是外表假装仁厚,而行动又违背仁厚,还以仁者自居,自己却不觉惭愧。在廷必定能骗到虚名,在大夫封地也必定有虚名。
点评:本章指出应做质直而好义、懂人心理、喜谦让别人的
“达人”,不做色取仁而行违、假装无疑、不办有益实事的徒有虚名的人.这里明确了“达”和“闻”的要义,为认清这两种人提供了标准。“闻”与“达”的区别在于前者源于内、达于外,后者虚于内、闻于外。现代文学中的“华威先生”就是这样的“闻者”。这种人往往自封或骗取高级头衔,到处夸夸其谈,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只求个人常见报。至今,在
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人。

20.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跟着先生闲游在求雨台下边。说:“我冒昧问您,如何オ能提高品德修养,消除心中邪恶,辨清疑惑的事?”先生说:“问得好。先干应干的事,把得利放在后边,这不就是在提高品德修养吗?通过三省消除自己的错误,不去攻击别人的缺点,这不是在消除自己心中的邪恶吗?因为一时的气愤,就忘掉自身安危并牵连父母,这不是迷惑吗?”
点评:本章孔子回答怎样做是“崇德”、“修慝”、“辨惑”。前边第10章子张所问与本章相同,答案却不同。前者“崇德”答案侧重信、义,后者侧重先干后得及攻己恶不攻人。对“惑”的回答,前者是“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后者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两章各有侧重,起到异曲同工之妙。樊迟性格外向,失之偏激,孔子因材施教,重点从不要感情用事上指导他辨惑:保持理性,不冲动。本篇第10章答子张,因其是帅哥,孔子怕他浮躁、爱心不专,特选“爱、恶”为侧重点回答。

2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先生说:“仁就是爱别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先生说:“智就是了解别人。”樊迟没听明白。先生说:“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正直。” 樊迟退下,见到子夏。他说:“我刚才见了先生,问‘智’的事,先生说‘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正直’,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他所说的理由很充足啊,舜有天下,通过推选,举出皋陶,不仁的人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通过推选,举出伊尹,不仁的人就远离了。”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举贤错枉”可得仁。理由有二:①让正直的人在上,管理不正直的人,能使他变正直:②使不正直的离开原岗位,失去作恶的环境,有利善政的推广。可见举贤到重要岗位多么重要。

2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子贡问交友之道。先生说:“朋友有错尽上诚心相劝,还要好好地婉转地开导,如果不能劝好就不要再劝了,不要自己招来侮辱。”曾子说:“君子拿学问交结朋友,请朋友辅助提高自己的仁德。”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十六字“交友经”: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其中“不可则止可从两个方面理解:①出于对朋友的尊重,不要勉强别人;②出于自我保护,怕深说把人惹烦,伤了感情,不利自己。辅仁大学,这一校名即取于本章,它已成为校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