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父讲端午节故事

韩城市沟北村,是一个具有千年文明历史的名村,是一个蕴藏着大量神奇故事的地方。有一位最会讲故事的老人,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讲故事就象说书一样有技巧,声情并茂,故事题目奇特惊险,一开口就能吸引住听众的心。经常他的身边能圍一大堆人,又是拍手又是叫好,热闹特别。这位一年四季光着头,身体硬朗,人称故事大王的老者,就是我最敬服的父亲。老父亲曾经讲述的各朝各代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这个端午节的故事(将眼晴挖出悬挂在吳京的东门上),只是其中之一,至今还清析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又快到那个热闹的端午节了,附近村庒的那些巧手老太太们,都跑到我这里买朱砂,雄黄和香料,又让我回忆起老父亲曾经在那个过节的前一天讲的,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及纪念的那个人的故事。1980年,村上干部照顾我的父亲,让他为村民管自来水,无伦是村上的人,或煤矿的职工家属,那时侯都来这里挑水。记得那天是五月初四日,沟北西村的小巷口水塔旁边,聚集了一大堆担水和路过的人们,所有人都专心一意的等待着听故事。老父亲轻轻咳嗽了一声,算是清了下嗓子:"明天就是端午节,我给大家讲一位英雄人物,他曾经告诉国人:"等他死后,将眼晴挖出来挂到吳京东门上。"老父亲稍停了一下,所有人的心都悬了空,急不可耐的想听后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接着他又讲:"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是为了纪念谁吗?"人群中有人大声说:是纪念什么伍的名子记不清,大部分人干脆说不知道。老父亲继续往下讲:"端午节的起源,是倾向于纪念,春秋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伍子胥。那还是公元前770年至476年之间的事,这个人是当时楚囯的一个很有名望家族的后辈。先祖叫伍举,性格梗直,说话不拐弯,是直言楚庒王很有功劳的名臣。他的父亲叫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过去人们总结的一句名言叫:伴君如伴虎。你亲近了这个,那一位又把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得机会就要除掉你。过去那刑罚叫殊连九族,一人犯了法,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凡有关系的都要被杀掉。公元前5Z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长伍尚,及全家l00多口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到了吳国。后结识了吳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了王位,是为吳王阖闾。为使吳国强大,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使出了自己的所有才能,为吳王出谋划策。建立城廓,设立守备军队,实仓禀广积粮,训练军队能战斗。并被委派亲自监督实施这一切。伍子胥他懂得天文地理,星象八卦,山脉风水,亲自(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选址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即如今的苏州城。深得皇上信任,又忠心耿耿地帮助吴王,西面攻破了强大的楚国,北边威震当时的齐国和晋国,南边还劝服了越国,使吳国当时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旁边那些人都听得入迷了,但有个别心急的小伙子们发问:大(to)爷(Ya),到底谁把眼睛让人挖啦?只见老父亲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讲了起来。

"吳王阖闾去世后,伍子胥又继续辅佐夫差继位,帮助吳国打败了那个气焰嚣张,不务正业,只知酒醉灯迷,腐败荒淫,亲近小人的越王。伍子胥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全面分析,吳越只能有一国存在,他主张一定要彻底灭掉越国。但吳王夫差自矜功成,疏远忠臣良将,听信伯嚭谗言,轻信了越王故意装疯卖傻,可怜稀稀,胸无大志的假象,充许越国保存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忠臣良将,赤胆忠心,视死如归,在死前对国人们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来,悬挂于吳国京城的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吳。当时夺过旁边军士的宝剑,自刎而死。夫差听得此言,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听故事的人们都气忿特别,有的当时就骂出了口:夫差这个昏君,王八蛋,你把忠臣杀了,谁还能再给你出力,保你这个江山,等着吧,你快倒灶了。

大〈to)爷(ya),老伯,忠臣死啦,吳国会不会灭亡?听故事的人都急啦,还想听后面的结果。只见我的老父亲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讲了起来:"那个昏了头的吳王夫差,听信谗言,杀死忠臣良将,预示着他的江山己坐到了尽头,吳国离灭亡己经不远了。果不其然,伍子胥死后三年,那个遭受到失败之耻辱,受尽折磨的越王勾践,悔过自新,卧薪尝胆,巧使计谋,被放回国,吸取教训,重用忠良,训练兵勇,积累财富,一举灭掉了吳国。夫差把肠子都快悔青了,但为时己晚,时不再来。临死前唯一的要求就是,以三寸布帛盖住双眼,以示自己死后无颜去见伍子胥。吳国的百姓们从此后更加怀念这位国之柱石,忠烈英雄,千百年来每逢端午节,就定为纪念伍子胥之日。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伍子胥赞美有加,称他为烈大夫。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准备挂他眼的城门称胥门,投他尸体的河称胥江,把湖口称胥口,把附近那座山叫胥山,还为他建了庙,修了衣冠墓,上写(吳相国伍公之墓),还封他为镇湖的湖神。"

老父亲讲的口干舌燥,又喝了一口茶润一润嗓子,所有听故事者如痴如醉,又如着迷一般,摧着老父亲快往下讲。"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我不能不给大家讲清,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习俗,但最突出的习俗,在南方多水的地方,每年端午节都有比赛龙舟,一二十个人为一组,驾驶龙舟,从两侧用手或浆用力往前划行,大家一起用劲,谁也不能偷懒,体现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精神。场面热闹,节奏精彩,以擂鼓助威,冲锋陷阵,激动人心,鼓午斗志。在咱们韩城,虽没有龙舟热闹,但习俗也不少,其中一种就是挂或插艾草。端午节这一天,在清晨太阳还没出之前,割取自家生长旺盛的艾草,或到街市路边摆地摊人处购得艾草,插到大门或院中各房
的门楣上,或挂入房间,可以驱除瘴气。再一个习俗就是佩香囊,用朱砂,雄黄,香料包入其中,外用各种颜色的绸缎,花布等,包成园形,三角形,四方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吉星,小馄饨,香包,用五色絲线结扣串连,佩带于腰间,胸前,或年青女子,小孩的手足腕部,有的还可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物。它清香四溢,形状奇特,小巧玲珑,即是一种节日喜庆的装饰品,又可以起到防疫避瘟的保护效应。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点雄黄酒,家家户户都提前预备一点雄黄,在端午这一天清早,以白酒合入小酒盅,用毛笔或手指醮上,在小孩的鼻子,耳朵,脑门,手足腕,肛门外都涂点,即能杀百毒,又能让蛇蝎,蜈蚣,蜘蛛,壁虎,蚊蝇等不上身。还有在端午节,全国到处的人们都包粽子,用以敬神祭祖,互送亲朋和自己食用。在农村为了简单,家家都蒸粽糕,即实惠,又好看好吃。不过,吃粽糕必须配合酸拌汤。"
日月如穿捘,时光一瞬过。老父亲虽已去世三十多年,但他秉直的个性,丰富的知识,让这四流八乡的人们,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都很敬佩。他讲的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他讲的那么多各朝代的故事一样,成了人们的精神财富,记在了人们的脑海内,心底里。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