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
刘君泽平者,高安人士,有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自信天下一支笔,文也纵横,画也纵横,行走于诗书画之中,寄情于装裱卷轴上。是一位有情怀的诗者,画者。
诗画的缘份碰撞
江南愚人
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半生都在为生计奔走,偏偏还养成了文人的陋习,喜欢舞文弄墨游戏人生,平时也没多大的事,自从流浪回到了老家,碌碌无为只能捡起年少的喜好,拿起笔涂写平庸的自己,找一点可怜的存在感,起码让周围人知道,有个江南最大的傻子还活在人世间,不枉来了一趟人间。写下这段文字也是自嘲一下度过的漫长岁月,一事无成笑看风云,月下独自等待…
小时候总是怀揣一腔热血,想出人头地追寻梦想,遗憾的没有考上大学,只能重新规划自己的出路,离开学校后,也做了些事倍功半的事,尽管失败了也算是一种历练,总想独自到外面闯世界,于是离开了父母家人身边,来到了湖北武汉,跟着远亲叔伯进入建筑行业,挣着微薄的工钱慢慢长大,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后又辗转到了车城十堰,把大把的青春抛到了丛山峻岭间,再苦再累也是艰辛的一路走来。当时年少轻狂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好在心态良好,平时闲着的时候也喜欢看书读诗画画,诗画其实也是同根同源,有诗意的地方就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偶而画画也写些打油诗,那时也有QQ空间,经常写些心情放在哪里,供喜欢的人阅读。写着写着于是就有人称我为诗人,其实,我哪算什么诗人,最多是个业余诗歌爱好者。诗歌绘画与生活相比,无非是种灵魂的激情碰撞,犹如乡村的一块自留地,忙里偷闲在那里撒下的种子,培植了许多的花卉而已,有芙蓉、牡丹、美人蕉,更多的是带刺儿的玫瑰……

我之所以爱诗,是因为她有时像号角,有时像牧笛,有时把她当作皮鞭和匕首,抽打那些麻木的人,刺向那些假丑恶,唤醒良知回归自然奏响天籁。人有时也是缺什么就写什么,仿佛自己是个情感专家,扮演着爱情的拓荒人。济世众生好像是精神的主宰传播者。
本人认为,写诗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发掘和彰显自我。你是母鸡,就写你下蛋的体验,你是雄鹰,就写你腾飞的感受,你是蛟龙,就写你的大海,你是泥鳅,就写你的淤泥。不要故作高深,丢了自己的本色。千万别无病呻吟,用华丽的语言粉饰太平,明明无感而发堆积陈词滥调,往往把自己也带入了诗歌的误区。

至于诗歌的表现手法,形式多种多样,我觉得只要能从内心抒发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就行。就像攀登喜马拉雅山,先要考虑它的出发点,正所谓诗眼。不管你是从不丹起程,还是从西藏出发,从任何一条能抵达峰巅之路上去都可以,何必非得从尼泊尔进入不可?芸芸众生挤在同一条道上,独木桥上的挤踏那将是一场悲哀。
人类的诗歌体现,首先是反应心灵的,它是心灵和语言的艺术。心灵的不断变化要求语言也要随之变化,要创新。一种语言用多了,也会像我们的手一样起老茧,听者无心读者泛味。由于自己出身于农民,又生活在农村。现在虽然在县城居住,但仍是农村的边沿。所以我平时的涂鸦,都是随性而为,也没有过多的修饰,因此也写不出什么惊世之作,只能当作一种娱乐罢了。语言朴素虽然也不失为优点,但若忽视了语言技巧也就美中不足了。再说也是本人偷懒行为所致,自从离开学校后就没正儿八经完整地读过一本书,静下心来朗诵一首诗歌,这本身也算是一种缺憾。

其实,产生诗和诗人的土壤就在各自的脚下,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写,就写哪里写你感受最深的东西。诗人一旦离开自己脚下的土地,恐怕就难于开出诗的花,结出诗的果。衡量一个诗人的成就,不仅仅是看他写了或发表了多少首诗?而是看他有多少诗是真诗。乾隆爷一生写了几万首诗,脍炙人口,使人难忘的能有几首?而有些人一辈子或许只写了一两首诗,却世代相传千古流芳。
岁月就像一位精湛的园艺师,他手中的那把剪刀是无情的,所以真正的艺术之树常青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诗歌不是个人的玩物,而是时代的骄子。诗歌是神圣的艺术,不是什么敲门砖,更不是装门面的工具,任何急功近利的心理都是对诗的亵渎。心胸狭窄的人,很难写出气势磅礴的诗。

诗人首先是人,离不开人间烟火,断不了七情六欲。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没有任何利益的前提下,写出自已的心声,而不是拿诗歌作为一种攀比,扼杀自身的利刃。文人相轻本来就是一个前世遗留下的怪病。跳出个人的恩怨,得失的小圈子,你的诗也仿若你的人,就当现在埋在土里,是金子终究要发光。也许不久的将来,你现在无心插的柳将是绿荫一片,庇佑代代子孙,因为你的思想净化了人类,你的灵魂守卫着诗歌这片净土,在碰撞中得到永生……
≈2022年5月16日写
文中画皆作者所画

刘泽平,自诩江南愚人,喜欢观察自然感悟人间百态,有时写点文字记录我们的生活,把灵魂系在风筝上任其高飞的自由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