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敬信,笔名仙人掌,甘肃榆中人。喜欢读书写作,参加公益活动。曾荣获榆中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榆中县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兰州市优秀防疫志愿者个人。作品散见于《哈密开发报》、《星空》、《甘肃陇源文学》、中国青年网等,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多次在《榆中教育》发表各类教学随笔和文学作品。

支教岁月
文|宿敬信
每每想起在十三师支教的那两年,我的思绪万千,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我在哈密瑞金路大营房社区生活了两年,是我记忆里忘不了的印象。很温馨,很从容,记忆犹新,物是人非,仿佛就在昨天。 喜欢一个城市,就是在那个城市里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感,哈密就给我了这样的印象,让我常常在梦萦里也挥之不去!有那么些人和事情,就让我一再的回望!记忆中的哈密,一切显得很舒适,包容着五湖四海的人们。千千万万的陇原儿女离开家乡,奋战在新疆的各行各业。那一首《甘肃老家》唱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两年的时间不长不短,我却用两年的时间干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曾经的我们,初出茅庐,守护在边疆,生活在边疆。学校书记还常对我们说:“只要好好干,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正是哈密的包容,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哈密建功立业,传唱着一个个“知青”的故事。 在哈密的岁月,已经是根植于内心了,我是 三支一扶支教老师的身份走进哈密,走进兵团十三师,响应祖国号召,到基层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奋斗。刚去哈密的时候,是暑假,天气很热。因为还没开学,我们就在大营房红星广场附近溜达,熟悉周围的环境,我记得我们几个同乡,在红星花园门口买了一个大西瓜解渴,那个大西瓜足足有二三十斤,那地道的西瓜香甜味不言而喻。那几天正好赶上河南武林风栏目走进哈密,由于学校还没开学,我积极参加了十三师团委志愿服务活动,和同伴们一起为武林风活动做志愿服务。空闲之余我和几个老乡一起在附近吃正宗的大盘鸡,喝了新疆的大乌苏啤酒。诱人的大烤肉串,抓饭,囊饼子,对我们爱吃面的西北人来说,拌面是最实在不过的美食了。我想起来在哈密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单纯的……也许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简单的活是一种洒脱。 到了开学的时候我被分配在十三师机关直属学校支教,学校有好几个老乡,让我顿时觉得格外亲切。很快就进入了工作岗位,学校还给我安排了师傅,她也是我们甘肃的老乡,她是跟随父母,从小在哈密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兵团人。在我支教的那两年我跟着她学会了很多东西,严谨的教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亲切和蔼的大姐形象一直让我常记在心。在教研室,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忘不了半夜加班时,张校长送来的烤羊肉夹饼。在综合组,和同事们时常组织参加学校活动,每次组里聚餐时,大家无所不言,因为综合组是一个靓女帅哥的聚集地,大家多才多艺,是个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啊! 我的师傅当年是学校教研室主任,我支教结束的那年,师傅去了黄田学校当校长,而今师傅已经是教育局副局长,真心感谢师傅的教诲,愿你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在学校关爱我的后勤徐主任是个优秀的退伍军人,他办事雷厉风行,从来都是默默为学校服务,他就是我们身边最辛苦的人。离开哈密的那天晚上,师傅在办公室加班,来校门口送我,让我多保重。徐主任亲自驾车送我到火车站,临别前一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兄弟你保重啊!以后有机会来哈密玩,记得这里还有个老哥哥”。那一晚我带着万千思绪,心里无味陈杂,离开生活了两年的哈密,列车一路向东,向着家的方向前进。 列车渐渐离开了夜幕下的哈密,车窗外的白杨在微风中摇拽。顺着西北风我开始伤感,哈密刮过许多大风。对我印象最深的风,是有次来沙尘暴,风吹的昏天黑地什么都看不见,我在住教学楼值班,半夜风声很大,我蜷在被窝里难以入眠。凌晨两点多,校园里一声巨响,我赶紧爬起来穿好衣服,打着手电筒硬着头皮出去巡逻。校园里一颗粗大的白杨树被大风刮断了,砸在隔壁工地围栏上。黑夜里我自我安慰,嘴里祈祷着老天保佑,回到教学楼一点睡意没有了,一清早我就赶紧出去收拾凌乱的树枝,老师们和同学们顶着大风来上学,举步艰难啊!黄沙漫天飞舞,沙子时不时就会飞进眼睛,让人难受半天。校园里有很多杨树,那一排排整齐的杨树屹立在校园里,就像是保护我们的战士。我常常站在那些参天杨树下面仰望,哈密的天空很蓝! 大修厂有个农贸市场,日用百货,蔬菜水果,还有干果应有尽有,椒麻鸡,丸子汤也是我最爱吃的美食。最好吃的馕就在大修厂的十字路口。我生活的地方距离这个卖馕的馕房还有一段路程,很多时候到这里买馕的人都需要排队等待,然而我每次去这里等待买馕的过程都是满怀期待的,吃馕的时候也都是幸福而甜蜜的。他们用手机放着音乐,我发现他们每个打馕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无论是打馕的维吾尔族男人们,还是在旁边卖馕收钱的女人,他们专注于这项体力劳动,把打馕这项体力劳动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乐趣。 哈密的黄昏也是很美的风景,太阳还是一照万里的光芒,这些金色的光芒从树阴花丛里穿透过来,给所有的影子的边缘上,都镀上闪亮的金黄色,站在干活的坑沟里,向上看去,蔚蓝的天空下,映着金黄的扬树叶子,金色的阳光又在期间直直的划过,割出些许影子,分外美观!在这样的环境里干活,也是一种享受!周围的花坛里,到处都是鲜艳的串串红和白的黄的菊花,还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花,都掩映在美丽的氛围里,闭上眼睛,也能触摸到美丽的景色。学校的上空这个时候会响起一些好听的歌曲,学生广播的节目插曲。听那些从空中掉落的朗读和颂诗,想着一些遥远的梦想。夕阳将尽的时候,这个城市才会活跃起来,饭馆的桌子搬到外面,满大街的孜然烤肉味,夜幕的降临也是人们晚饭的开始,在红星花园附近,烤肉,抓饭,火锅,串串,大盘鸡应有尽有,还有巴里坤风味特色私房菜。 在红中校园里,却看见过最庄重而惬意的升降国旗仪式,每次升降国旗仪式前,广播里悠扬的音乐暗下去,会有一个播音:运动员进行曲,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马上进行升(降)国旗仪式,全校师生会迅速集合,面向国旗方向,肃立,行注目礼!声音很轻,唱国歌声音很坚决。每次,我想到这里,心里是一种奇妙的温暖,因为我以后在很多地方并没有见过那种正式的场面,也许我并没有到过所有的地方……在哈密的时光尤其值得我去更加珍惜,记得那时候每当佳节倍思亲,学校旁边就是兰州高铁,一路向东就是家的方向。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同时,逝去的时光提醒我在砥砺前行的同时,还提醒我要多总结在哈密的过往,这里的经历和体验将成为我一生的回忆和财富。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要有一个大格局。我一直坚信,旅游可以增加人生阅历。不出去走走,永远不知道祖国的壮丽,不能领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开阔胸襟,不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阔,不能领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边塞风貌。这些就是我们支教的同时,哈密回馈我们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