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作者/吴文亮
中国人喜欢讲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正如有阳就有阴,有“有理”便有“无理”。无理,即无道理可讲,无规律可循。世间大数事物都是有理的,但无理也确实存在。譬如,数学史上无理数的发现。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可用数表示。而在这一学派中,有位叫希帕索斯的学者却发现,等边直角三角形直边与斜边的约数就不能用准确的数值表示。当他将这一发现告诉给向其他学者时,不料引起了轩然大波。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成员对这一客观事实并不认可,甚至在激烈的争吵中,将希帕索斯扔到海里淹死。但事实就是事实,终不能被主观愿望所掩盖。后来,人们发现不仅等边直角三角形直边与斜边的约数不能用准确的数值表示,就是圆周率也是无法用准确数表示的。于是,人们将0和自然数叫有理数,将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在数的世界中,有理数占了绝大多数,但并不能否认无理数的存在。虽然,它是那样的没有规律。数是这样,世间的事也是如此。许多事是有理可循的,但无理的事也会存在。虽然,它让我们恼火、气愤、无奈,但它确实存在。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念,做了好事,就应该有好报,这才有天理。但世上有许多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好报。正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此时,便有许多人大呼“真是没天理呀!”这不由让我想起袁枚《子不语》中“两神相殴”的故事。
话说常州有个叫钟悟的书生,一生行善,但晚年无子,缺衣少食。临死前告诉妻子“我死慎毋置我棺中。我有不平事,将诉冥王。或有灵应,亦未可知。”他要向阎王告状,讨要公道。三天后,钟悟居然真得起死回生,并向妻子诉说了他在阴间的所见所闻。
阴间与俗世无异,其中有个姓李的大王负责赏善罚恶。钟悟便到李王府上,诉说自己的平生,并斥责神灵不灵。李王答道:“你这一辈子干的事,我都清楚。但一生穷困潦倒,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了。再说,这也不归我管。”“那我应该找谁呢?”“应找素大王。”恰好,李王有事与素王相商,便带上钟悟一同前行。
途中,钟悟见到许多有冤情的人,方知世上有许多不平事,自己的冤屈,与他人一比,实在算不了什么。一会儿,李王、素王相遇。“始而絮语,继而忿争,哓哓不可辨。再后两神下车,挥拳相殴。”两王竟然打了起来。而且,李王还打不过素王,以至愤怒不已,腾空而起,去找玉帝评理。
很快李、素两王都回来了,还有两名仙女,传下诏书:“玉帝管三十六天事,无暇听些些小讼。今赠二神天酒一尊,共十杯。有能多饮者,便直其事。”也就是说,谁酒量大,谁做主。结果李王喝了三杯,弯腰便吐。素王喝了七杯,面不改色。一会儿,仙女再次颁旨:“理不胜数,自古如此。神鬼圣贤,才子佳人,吉凶祸福,素王掌七分,李王管三分。素王酒量大,长醉,行事便颠倒混乱。李王能饮三杯,人心世故,美恶是非,终有三分天理。书生虽然阳寿已尽,如果将这般散布天下,必引来争议无数,所以法外开恩,增寿一纪,下不为例。”钟悟还阳12年后,寿终正寝。
钟悟本名为护,后来才改名叫悟,取终悟之意。李王即理也,素王即数也。天下人都爱讲理,也认理。因为有理,一切事物都按道理发展,就会公平、合理。但正如仙女所说,理不胜数。天下不讲道理的事太多了,哪会绝对公平呢?世上不讲道理、不公平的的事,不会以人的意志而消失,反而始终存在。但为什么我们还讲道理,做好事,帮助人呢?如果一味相信因果报应,相信自己讲道理,做好事,帮助人,即便这一世没得到福报,下一世也会得到的话,那不是愚蠢,就是自欺欺人了。如果把做好事,帮助人,当成是一种交易,为了得到利益而做好事,帮助人,那自己的心理就会经常失衡、气愤。因为做好事,帮助人不一定会有好报,甚至有人会“升米恩,斗米仇”,得寸进尺,恩将仇报。但在有些人眼中,讲道理,做好事,帮助人,就像人要吃饭、喝水一样,就像人要学习、上进一样,本就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正如孔子评价伯夷、叔齐那样“求仁得仁,又何怨?”如果我们认为做人应该讲道理、做好事、帮助人,而且自己也做到了,这就得偿所愿了,还有什么可怨恨、恼火的呢?至于别人是否赞美、回报,那就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了。所以,为人做事,当为则为,无伪而为,如此简单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