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是胜利。”5月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深刻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疫情形势下一度按下“慢行键”,而今短短数月,“深圳速度”加快“返场”,展现了深圳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在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市民们高度配合下,深圳市抗疫取得很好进展,单日新增日渐减少。从解封的3月21日至今,深圳市的新冠疫情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截止到5月9日,已连续15天无本土新增病例。

深圳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毅然按下了“慢行键”,也形成了独特的“深圳战法”。深圳主动“慢下来”,是为了疫情“快严控”,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在这背后,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快速的反应、科学的攻略与有力的行动。
科学研判“每日一报”,做好疫情防控“参谋部”,组建覆盖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生物学等多专业核心骨干的研判队伍,每日研判、每日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市指挥部提供专业决策参考。
流调溯源“三公(工)作战”,强化市、区两级流调体系,全面建立三公(工)(即公安、公卫、工信)协同作战模式,探索形成“快准狠扩足专精”7字流调法和“1+4+6+24”流调工作要求。发挥分子流行病学在来源不明病例溯源方面的优势,病毒基因测序时间压缩至16小时。

核酸检测要快。核酸检测是发现病毒、精准防控的有力武器。与病毒赛跑,其实就是我们的核酸检测速度要赶上病毒扩散的速度。要求核酸检测“1天全员”,实行“采、送、检、出”“126”标准,从样本采集到完成检测不超过9小时,建立质量控制“五道防线”,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医疗救治“零耽误”,建立“2+10+26+54”分级分类救治体系,储备定点收治床位3800张,畅通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看病就医渠道,确保患者不会因为疫情管控耽误救治。
院感防控“八道关”,严把院感防控关键环节“八道关”,组织各类院感培训200余场,开展院感防控市级全覆盖检查150余次,所有涉疫医疗机构均未发生疫情传播。
隔离场所管理“忙而不乱”,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54.5万集中隔离管理对象的健康管理任务,高峰时期近3000名医护人员驻点集中隔离场所。
疫苗接种率先“破千万”,迅速构建以75个大型临时接种点为主、427个常规接种点为辅的接种服务体系,全市最大日接种能力迅速提升到60万剂次。成为广东省首个第一剂、第二剂接种量双双“超千万”的地市。
在物资供应方面,深圳有关部门就发布《告广大市民书》,明确告知市民,全市米面油、肉蛋禽等食用农产品货源充足、供应通畅,各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电商平台已提前备足生活物资货源,以充足的物资供应,保市民的安心放心。

抗疫的确艰苦,但幸运的是我们有个温暖的国家,有个充满温情的社会,从武汉至今,各地疫情不断,但是社会秩序井然,一场场战斗,始终有人前仆后继,鞠躬尽瘁。
同时,深圳市委作出最新部署,继续毫不松懈、聚焦聚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抓好疫情处置,坚持“快、准、狠”,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疫情控制在点上。这提醒我们要守住底线,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接下来的时间,不论是假期还是日常,疫情防控都始终松懈不得。
在“五一”假期之际,深圳就假期疫情防控作出最新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市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假期,并提倡广大市民留深过节。市民发出了积极的响应态度,坚持“深蹲”,此时此刻,幽默中见理解支持、见责任担当,这份自觉意识,是一座城市至为珍贵的防疫凝聚力,是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最大底气和信心,值得珍视、呵护与致敬。
深圳的抗疫力度、范围可以说是拿捏得非常精准,取得的效果可谓是非常地显著,真正做到了花最小的代价换取到了最好的抗疫效果,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深圳市政府、广大医务人员、大白和深圳市的民众的努力与配合!
这才是开放的深圳,人民的深圳!抗疫不忘经济,灯光秀亮出“保绿码,搞钱钱”标语。这样宣传更让人容易接受,不但增强凝聚力更让人民充满信心。
加油,深圳!(付大庆 刘一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