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之后
文/王德春
在公众号孟发表后,黄职员心境大悦,不禁抖着四两轻腚跳了段不伦不类的舞蹈。景随心美,感觉天地一切都美好起来――窗外聒噪的乌鸦变成百灵,令人厌烦的柳絮也尤如漫天飞舞的雪花,有了诗情画意。公众号虽然阵地小,但毕竞是发表。
黄职员想起八十年代,文学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自己那时还年轻,爱好文学,心中一个梦想就是发表作品,那怕一个豆腐块。常常在空暇的时候,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曾记得厨房史买了个西瓜,黄职员和玩伴们没经主人同意,就把西瓜切开吃了,并自作聪明地在西瓜皮上写了首诗:“此瓜是你买,我把瓜来宰;要想不叫吃,再拿一个来。”在读师范的时候,也写了些鸡零狗碎的东西,还煞有其事地写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后来九十年代,黄职员在乡政府办公室,写了一段的材料,都是程序化的东西,很枯燥。他总结的写材料公式是,典型人物典型事,基本情况加数字,有了这个法宝,什么样的材料直接套就完活……事隔四十多年,临到六十,终于圆了青春梦想,能不让职员心花怒放?
得释放释放,别憋坏了,黄职员心想。把发表的作品分享朋友圈吧,他把大大小小的群发了个遍,网网下去收获就来了――点赞的、赞美的、献花的接踵而至。公众号孟率先点赞,并不乏在评论区点评,溢美之辞无以复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老领导,非常难得地点了赞――大拇指上写着“一百赞”。黄职员迅即大舍财地回复了“一千个谢”。说起来老领导对黄职员有知遇之恩,想当年写材料,也是给这位老领导写,只因黄职员爱喝酒屡屡误事,写得材料也有醉意,也就不让他写了……

在清点丰收成果的时候,黄职员忽然想起了公众号梁,梁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应该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咋没反应呢?黄职员一时头脑发热,把发表作品隆重地单独地给梁发过去。不一会梁竟然回了,回了个“下午好”的图片,这是几个意思?不置可否,只问下午好?噢,明白了――罔四顾而言他,意思是作品不值一提啊!据野史讲,当年王洪文见叶帅,叶帅只言不语,只是用拐仗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后人翻译过来就是:不知天高地厚。黄职员不禁一阵沮丧一阵眩晕,何苦来哉?自找没趣啊!罢了,翻篇。
在黄职员同学群里,也发生了点小波折。女同学梅留言:“老话说得好哇,朝里有人好做官,橱房有人饭菜香。”虽然同学梅觉得这话大煞风景随后删除了,但黄职员敏感的神经还是记住了这句话,并深刻领悟了话的含义。她这是暗示职员发表的作品来路不正啊。这下黄职员心里可就不平衡了。世上的人,大都如此,当哪个人升官发财了,就会说:“当然了,人家他姨夫是某书记或他表大爷是某局长,怎能不当官发财呢?”你看,这就是人性可怕的地方,见不得你好,你有点闪光的时候,总是腹诽你,想法设法扑灭你的光点。
转一念又一想,黄职员还是有点底气的,这几年退下休来,看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自己心里很清楚。记得前年在市场上买的一盒碳素笔芯,大约40多支吧,年前就用完,你说写了多少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自己也是下了功夫滴……
一阵手机玲声,把黄职员从不平的情绪里拽出来,一看是在省城工作的侄女打过来的。“叔,不要光写呀,要劳逸结合,多出去走,身体重要……”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话不在多,真情实意啊!对,是该出去走走。
出了门走出小区,黄职员抬头远望,夕阳西斜,一抹晚霞嵌在天空,海市蜃楼般绚丽多彩。黄职员忽然发现一群羊自北向南穿过马路,迤逦而行,他八卦之心又起,卜一《坎》卦,诗云:
“一轮明月照水中,不见影儿不见踪;
愚夫当财下去摸,摸来摸去一场空。”


作者简介:
王德春,山东省夏津县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现工作在夏津水利局,曾先后在学校、乡镇等单位任职,擅长书法,爱好写作,偶有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