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中美,作家,笔名菊傲雪,山西大同人,高级讲师。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山西省作家协会成员,大同市作协副主席,新荣区作协主席。在2018年到2020年期间,被省市宣传部评为“大同市十大读书榜样”,“山西省十大读书人物”。从1989年开始在报纸和电台发表诗歌、散文。出版发行散文集《因为懂你》《因为爱你》《因为有你》。
【播音】张俊英,资深媒体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协会会员。中华声动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大同广播电视台播音协会专家委员。海的女儿艺苑特邀朗诵嘉宾。
青花瓷
作者/李中美
播音/张俊英
配乐合成/月影
青花瓷
你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不因岁月迁徙而失去雅韵
你拥流水禅心诗书筝鸣
指染流年
陌上兰香
打开衣橱,一件青花瓷旗袍孤傲地垂落于衣架上,与花的、蓝的、紫的、红的衣服格格不入。天青色的丝绸,勾勒着几笔素雅的青花。在这个冬日暖阳懒散的光照下,那么静,那么冷。静如禅,冷如霜。像极了冬月初夜的月亮,清瘦、孤傲。
我喜欢这件旗袍。隔一段时间总要穿在身上,于镜前孤芳自赏,独成一景。那一刻,我似乎穿越了一段时光,那可是上百年的风华儒雅。身着青花旗袍,落于荷塘月色,持檀香手扇,倚凭栏雕花窗前,一卷诗书吟咏抒怀,心中或喜或忧都成卷帘西风,惆怅而幽香。青花瓷的旗袍穿在身上,一抹自顾自的美丽晕染在眼里、脸上。
青花瓷的前身只是一捧古朴温婉的泥土,她像极了母亲。母亲这一辈子经历了风雨坎坷,胸襟宽阔若谷,内心透亮坦然,她是岁月的沧桑中洗礼出来的明艳与高贵。是的,母亲就是那素胚勾勒出的青花瓷,那笔锋由浓转淡。世事的打磨如那千年里的窑烧,极细腻而丰富地活在我们的心中。
母亲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父亲,成了患难与共的夫妻。这段永生永世的尘缘,开启了母亲更美的人生。一个素面素衣寡欢的女子,更加空灵、更加笃定,更像青花瓷。他们的缘分是尘世中的一份暖,妥帖的正好。
青花瓷就是一份爱情啊!
我不得不想起仓央嘉措,那个俊朗挺拔的青年,那个眼神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的圣者,还有那个他只看了一眼的玛吉阿米女子。想她的眼神就是西藏那湛蓝的天,一眼便是长风浩荡,顿时,以后的黄尘古道、雪域高原、石桥烟柳,都变成了木屋的安宁。那么,这难道不是青花瓷般的笑容与爱情,从一个热闹非凡转场一种相思寂寞?这是一种圣洁的蓝,一种高贵的蓝,一种忧郁的蓝,一种亘古的蓝。那丹青巧妙地融合在里面,就是玛吉阿米一眼便是一辈子的眼神。是幽兰在怒放,是雪莲在盛开,是两颗相爱的心在碰撞。“笑那浮华落尽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飞花万盏 。”仓央嘉措一笔就是万种情怀。
布达拉宫紧闭的门,锁不住他狂热的心,日夜的煎熬如那火热的瓷窑,他无奈中又是一笔“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淡雅忧伤的旋律,好似站在命运的风口浪尖,等待一种裁判,一种疗伤,一种光阴的宰割。
仓央嘉措这一生只有经历了这场情劫,才可以在婆娑世界里普渡成佛。青花瓷般的爱情,如此这般的在佛界与凡尘缭绕着,芬芳着。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他们是这青花,是这厚重的瓷。这青花只有落在瓷上,才显得更雅,虽然素,却是那样勾魂摄魄;而瓷上只有落了青花,才登得了大雅之堂,才能更显生命的华章。
唉,纵然青花瓷美得让人心醉,终了,仓央嘉措还是告别了凡尘。
广阔的青海湖留下了被囚禁了二十五年躯体的仓央嘉措,一个灵魂被放逐在那圣洁的水上。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了青花瓷般的爱情,一笔云烟,一汪湛蓝。
想啊,红尘中的哪个男女不想遇到一场青花瓷般的爱情呢?就像青花和瓷一样地相拥着恰到好处。男的有着瓷般的厚实,经得起烈火干柴的考验,女的温文尔雅,素雅端庄。
青花瓷,邂逅便是灵魂相约的契机。天青色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袭旗袍和于身,唯美爱情地老天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