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闲话(491)
一一站在文化之巅看问题
文:杨忠敏
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一是必然。自然站得越高,就看得越远;二是不尽然。人生的高处在哪里?那个最高点是什么地方?
治史的人,自古至今何止万万千,而真正站在历史巅峰上的人屈指可数。如易理的宏观辩证、道学的超越挺拔、释义的空寂达观,似乎都登上了学论学理的一座座高峰,真正作到了宏观天地,微观人文,回眸朦昧,展望文明,把握住人类在天地之间大致的方向和走向。从而奠定了东方学理的人文观和世界观。
万类会寂灭,惟精神不朽,人类社会真正不朽的就是精神。而精神的内核,就是文化。文化才是人类视野的制高点。文化,并不是一种主张、一种学说、一种主义,贴上标签,就文了就化了。文化有内在的品质、品位和品行,正是这些文化自身内涵和特性,才决定着文化的优劣盛衰、存绪消长。
就说战争,必定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战争的动因、起因和原因,是判断战争性质的标准。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谁声音大嗓门高,正义就属于谁。显然,人类所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结果都得靠人民大众来鉴别,靠历史来辩析,用时间去结论。所以伟人点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对资本本性的揭露、列宁对帝国主义本质的剖析,为人类站在更新更高的高度认识当代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站在这样的高度审视当今社会,可以看清由资本集团和资本集团豢养的精英,是当代帝国主义文化滋生的社会基础。这种为极少数人构建天堂的帝国文化,其本质和特性是反人类反文明的意识形态,是世界历史前进的阻力。 
不妨看看东西方近二百来的交往,何尝不是如此。中国文化讲仁义礼智信,伺世以道德道义道理,示人以温良恭俭让,以同理同德求同心。八国联军视此为软弱,英美谓之为愚蠢,西化的日本觉得这都是心虚。东方与西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往几百年、百十年,苦心说服,从来不服。真正交手,一打才服。如果没有苏联铁拳砸烂法西斯,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打醒帝国兽性,这个世界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孕育和滋养帝国主义的文化是那种只有欲望,没有人性的丛林文化。到了帝国主义时代,他们把先祖后世里仅有的一点良知和节制都拧干挤净,只关注巧取豪夺和搜刮薅攫,赤裸裸地只追求利益。好象上帝就是这样安排的:西方人应当过好日子,东方应该过苦子。别说颠倒,拉平都不行。 
东西交往,文化反映出的秉赋和理想是截然不同的。在无耻而又无谓的文化气氛里,对话往往都是拳头与口头的较量。时至今,西方列强还虚张声势,动辄“我们以实力同你们谈判”。东方大国怒斥:“我们不吃你们这一套!”以强硬回怼强权,得让他们领教东方文化的性格。 
中国人有句俗话:对牛弹琴。可一段引进的西方故事讲,奶牛听美妙音乐,不但奶量徒增,而且奶质会增加多种有益酶类。或许是琵琶弹奏过于单调,牛不爱听,牛就爱听西洋交响曲。可见人心牛心在强势话语里变成了遗笑千年的童话故事。
站在文化巅峰上,再看如今世界大势,就能看清呼风唤雨的强权是如何进退失据、方寸大乱的趋势和因由。文化塑造着人性,人性决定着社会流向。
天道所予,人心所向这才是文化底蕴的所在。中华民族没有欺世玩世弄世的劣性,也没有惟我惟己惟利的期求。我们讲“负责任的大国”,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和生发,也是顺应时代的呐喊和呼唤。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文化清醒和自信。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