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十六)
前两回说到,少年在打枪坪路口的小人书店里,有人从后面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吃惊地看到那个被一顶破草帽遮住眉眼、清瘦黢黑且胡子拉碴的人竟然是自己一年多没有照面的大哥。
没容少年说出第二句话,草帽哥用手指在唇前挡了一下,悄悄拉了一下少年的衣襟。少年知趣地尾随草帽哥出了小人书店。临出门还若无其事地把架子上的小人书都扫了一眼。
在小巷一个冷僻的角落,兄弟俩商定,不再从宝庆的几个城门渡口过河,分别绕道从十锦铺、高崇山和雀塘那边回家。这样可以绕开国民党兵的哨卡,更安全。
回到严塘偏僻山沟的家中,兄弟俩才敢露出笑容,大声说话。
话到此处,许多家住邵阳,从小在地委大院长大并熟知长辈故事的读者朋友大概已经略知倪端。
没错,少年就是后来在几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途中多次破译敌军密码,万分危机的时刻挽救了红军、大名鼎鼎的红军“破译三杰”之一的邹毕兆。
而那个草帽哥就是他的大哥。大哥一年前参加了红军,参加了由滕代远、彭德怀和邓萍等同志领导的平江起义。
从大哥的口中,邹毕兆不仅知道了平江起义,还知道了秋收起义、平浏农民军、湘南暴动、朱毛会师和黄洋界保卫战。

大哥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引起邹毕兆极大的兴趣,更加坚定了他参加红军闹革命的决心。
从大哥的口中,他知道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一大批红军将领,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革命的纲领。
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昼思夜想地憧憬,那炮火连天、血与火的战斗,那为穷苦百姓翻身解放的斗争,那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自由的牺牲。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虽然在国民党反对派白色恐怖的高压之下,各地的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续不断,但反对派的疯狂镇压更是变本加厉,致使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革命者血流成河。
前面提到的数次起义暴动失败了,包括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等。还有许多地方小规模的反抗白色恐怖的斗争,都失败了。
大哥说,你现在年龄还小,还不满15岁,是跟我出去闹红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家小,你自己定。
但是有一条,当红军闹革命,那是要掉脑袋的。在红军,官与兵一样,都可能——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前不久,我的副团长陈毅安就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机枪打断了腿。
少年邹毕兆沉吟了一下,抬起头望着大哥,坚定地说,我主意已定,当红军!
大哥也沉吟了一下,说,你自己一辈子的事,还是你自己拿主意。不过我说的都是实话,当红军,一只脚在阳间,另一只脚嘛,他不说话了,轻轻地叹了口气。

大哥说的是以前的事。他无法预料的是,1930年的8月,在李立三“攻占大城市,夺取长沙、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左倾盲动冒险主义的强制命令和蒋桂战争爆发,长沙空虚的情况下,以彭德怀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曾攻占长沙。
但是,在何键回过神来,挟战胜桂系的余威疯狂反扑长沙的时候,在面临数倍优势敌军重压的不利战局的情况下,红三军团被迫仓促撤离长沙,这期间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
1930年8月7日,三军团大部队已经撤离长沙,但军团政治部还在城中,滕代远、袁国平等重要的红军将领也都没有出来。
此刻,任三军团第八军一纵队司令员兼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的陈毅安危机时刻领衔率部出击,成功地将军团政治部解救突围而出。
然而就在即将胜利突围之时,一阵密集的机枪弹扫射过来,陈毅安腰部连中四弹,壮烈牺牲。时年25岁。

陈毅安,湖南湘阴人,与林彪同为黄埔四期生。参加过秋收起义、湘南暴动。二次领衔黄洋界保卫战,一次胜利,另一次失败。
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结婚8个月,离多聚少,全靠通信联系。他共与妻子通了55封信。最后一封是诀别信。他与妻子约定,如你收到的信没有字,只有两张空白信笺,则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了。
后来李志强收到事先陈毅安就委托战友发出的无字信函,五内俱焚,悲痛欲绝。但是她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老公真的不在人世了。
再后来,还是在抗日战争中,已经担任了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亲笔回信,告诉她陈毅安已于1930年不幸牺牲这一消息的。
再再后来,陈毅安这封无字信函就被作为无数革命先烈红色家书的范例,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当今年轻一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毅安英勇善战,勇敢坚定,是我党和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
他牺牲后,彭德怀、黄克诚、黄公略、滕代远等殊为悲痛,认为红军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一时期,中国大革命和红色根据地的形势岌岌可危。连林彪都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为此,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此来鼓舞革命斗志,释疑革命阵营中的悲观主义。
1950年,毛泽东同志亲手签发的革命烈士证书,陈毅安被列为第九号。他也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