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恋秦鼎一盏茶
文/李妮

呷一口秦鼎茶,顿感满口生香,唇齿绵厚,刹时缕缕茶韵丝丝入化,茶气氤氲,萦绕身旁。
春暖花开,云燕往来,天地间阳气缓缓上升,烟柳朦胧,满目青葱翠绿,此季节应开启品尝秦鼎绿茶了。8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冲泡后,瞬间盏内、杯中鹅黄鲜嫩,飘逸浮沉,晴明光亮,入喉滑润,身心酣畅淋漓,加以三两好友相伴,你斟我酌,论道谈情,自我修行,独特的滋味似坠入烟雾缭绕的仙境,似醉眼凭栏赏春愁,似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之感怀。
春去秋来,天地一片肃杀,草木凋落,况如人生暮年,浮沉半生,踏雪千程,在这人生似江流归海之际,品一杯秦鼎红茶顿生辽阔澄明之境,大有“我言秋日胜春朝”之慨。秋的凄凉落寞在秦鼎红茶润物细无声的感召下,一切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彼时只管享受舌尖上的盛宴,享受秦鼎红茶的品性温和,享受半世沧桑,洗尽铅华后的明媚如初,沉淀得欣然迎向无始无终的未来,释然看待浮生半日闲的事态虚无。

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穷尽一生也喝不够秦鼎的一盏茶,不论是秦鼎黄金芽,还是秦鼎翠芽,抑或秦鼎红茶,秦鼎白茶,都是我的最爱,于是乎每天午后一杯秦鼎香茗,聊以快慰。品茶犹如悟人生,喝头杯茶时,恰似人生年少、朝气蓬勃的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杯时,年岁增加,阅历丰富,进入人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境界;再喝一杯时,心境澄澈,淡然自若,已是自我省悟到第三境界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每个人经历的路程、体验的世态百相不尽相同,唯有照见智慧,方能潇洒从容。
喝茶的人,喝的是一种心情,一段生活的状态,而种茶之人,种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份信心,对自家的茶园能取得更好发展的一份愿景,还有一份作为手艺传承的工匠之心,一份做好秦鼎茶的坚定决心。
每年秋季十月份,气温、地温、雨水适中,毛坪村村民开始在向阳的南坡沙土地上和平地里栽种茶苗了。毛坪坡地的海拔在800米以上,具有云雾多,昼夜温差较大,光照时间长的特点,这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茶苗移栽前先挖好土坑,将大小一致的茶苗放置土坑中,让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盖好,让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经过冬雪的侵润孕育,来年春季,茶苗蓬蓬勃勃、茁壮生长了。在平地栽种时,提前挖好排沟,将茶苗放入排沟中,尽量保持茶苗的原生姿态,覆土时把茶苗根部的土垅高些,浇灌时既起到节水,又能让茶苗更好吸收水分、保墒耐久。
春天欣欣向荣,茶园里一片蓬勃生机,为了多采明前茶,种茶人抢抓时间,争分夺秒地和春天赛跑,不顾辛劳每天一叶一叶地采茶,不畏风吹日晒,不觉孤寂地在茶树中坚持耕耘。
采茶期结束后,种茶人还得给茶园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管。将茶树生长出的多余枝蔓剪掉,这样做既美观又可节省更多的养分,促进茶树后期更茁壮的生长,来年生发更密实的茶芽。要对每一棵茶树松土除草,施肥浇灌,施肥时以农家肥为主和压过油的菜饼,无污染又生态环保。这些基本的科管工序一个都不能忽略,更不能偷懒大意,要不来年得不到更好的收成。
当我们喝着杯中的佳酿时,丝毫感受不到种茶人的苦辛,一杯香茗里包含着种茶人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在传承坚守和钻研创新中,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茶品。他们扎根农村,心安魂定,过着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对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心和耐心。

一杯茶不仅有种茶人的付出,还有全体秦鼎人的一片血汗。茶叶采摘下来,被秦鼎茶企收购,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分筛、提香、烘干、包装、宣传等一系列制作工序,才有了我们口中的一缕醇香。秦鼎人怀着着匠人的深情,努力发扬奋斗不息、天道酬勤的精神,打造独有的秦鼎茶文化,连续五届举办秦鼎杯征文大赛,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而是以精益求精的品质,坚守本分,让茶叶化腐朽为神奇。也因此,秦鼎人的匠心情怀在时间的淬炼下愈发坚定,在不懈地攀爬中得以更完美的沉淀。
每年的春季都有不少的游客来毛坪村体验采茶的过程,“我在毛坪有片茶”已成为毛坪乡村游的最诗意浪漫的口号。试想,当游客徜徉流连在花径茶树田园间,或端坐在秦鼎茶企雅致别韵的幽静茶室内,品尝来自春天的第一杯茶时,那是一幅岁月静好、天蓝气清的迟日江山美景图。

如今,毛坪村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村容村貌时尚清新,五大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茶叶作为绿色生态康养产业, 为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带来契机,每一位扎根毛坪村的人都应该坚守初心,耕耘撒播收获的希望,为“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