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人凡语道情诗
--读前沿诗人诗作手记三
孙继平老师诗评

月亮沉入了海底
文/缘来如此
月亮沉入了海底,想看一看鱼儿的嬉戏,这些自由的精灵,是否也如这夜一般神秘?
月亮沉入了海底,你是否也好奇,这大海与人间的差距。在漆黑的海底是否也有着类似世间的,等待与别离?
月亮沉入了海底,想听一听海的旋律。那澎湃不息的是青春,这汹涌而来的是记忆。

月亮沉入了海底,为了尘封一段记忆。或许是累了,海的鼾声刚刚响起,月亮却已微笑着睡去,在海的,温暖的怀里。
不再去管何时潮落,几时潮起……

【孙继平赏析】《月亮沉入了海底》在我眼里,怎么看她即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纯属诗和散文形神与情魂相融二为合一的散文诗体裁。从诗文的行体看抒发与“遐议”的结合让诗与文“分娩”了一支灵现“月入大海”韵与味的情歌。从而达到笔入情出,切入有“力”,“点”中恰巧,巧中神韵,韵起味浓,章法顺理,理出意达。其美层次清新,笔笔润华。
在当下,选其自然却又有独具风格的散文诗去雄略天下真善美感的境遇,是开笔明智之势,也是当今诗坛一支最耀眼的奇葩。《月亮沉入了海底》恰恰如此,才让诗韵浓郁清新,文釆“奇美”临风,润喉沁脾,久香悠长。你看:“四个排比章段”彼此起伏,如浪掀涌,将浪花潮起一样的灵现,将不一样的美感“递增”,将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一一显现出来。这种“借喻”的拟人化,通过对“月入海底”的层层“剥离”,寻踪的不仅是大海的波澜壮阔,更多的是大海孕育的生命和那些不为人知的鲜活世界。进而,让读者回归自然,回到自然淳朴的生活中去。于是,诗情一跃跳荡出来,像给家人书写信件一样,不作做,不装秀,不假正经的心语自然流露。这与那些“描述诗”、“抽像诗”更有层色感。语调和语气,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让人觉得舒舒服服。这样写的好处,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让作品的情魂融入了读者的心。
当然,作品也有结构上的缺惑。如段落不够明显,缺失层次感。还有作品主题不够严谨。如能易为“月入海底”,更好些,更富于诗文的内涵与外延的美感,更吸人眼球。不过所有这些都不失作品的整体风格。提出来与诗人共勉,为诗意的生活,笔力大千风华,尽墨一个诗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孙继平50后,中共党员,现已退休。自由撰稿人,民间诗歌爱好者。二十多年间,原创诗歌近2000首。已在《神州文艺》《作家新视野》《现代诗歌美学》《南北作家》《南粤诗歌》《长江诗歌》《世界散文诗作家》《大楚文学》《诗路作家报》《华文微诗选刊》《新蕾》《东煤集团报》《阜新文艺》《阜新日报.晚报.周末报》《长江诗歌》报和《国际文学网络》《首都文学》《广州诗歌》《潇乡文学》等国家、省市、地区纯文学刊物和党报以及众多网络平台上发表。有作品入选《诗意阜新》《战疫诗证》《醉美诗歌》《大西北诗人》等十几种版本和专集,获20多个奖项。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驭风文学社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