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颂》
一一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作者:胡杨

滚滚延河水,向人们讲述着在这里曾经渡过的艰难岁月。
巍巍宝塔山,向人们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陕北,秦川八百里,跌宕风云几千年,是朝代更迭帝王汇聚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延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称之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的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一九三五年,一支破衣烂衫、残枪断炮、疲惫不堪的队伍被敌人围追堵截,几经辗转来到了这里。
他们是为了驱逐倭寇,还我河山护国保家的正义担当汇聚在这里。
他们是为了重整家园驱散阴霾迎接新的曙光而汇聚在这里。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几经外敌的蹂躏肢离破碎,让那些一心报国血气方刚的有志男儿仕途受阻壮志难酬。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担当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任。
是他们,冲破了艰难险阻几经周折来到了这里,让边区人民看到了希望,让黑暗的中国看到了曙光。
是他们的到来,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卖国求荣者调集重兵百般阻拦。

陕北的延安,这个弹丸之地从此成为了战斗的堡垒、革命的摇篮,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指挥所,这一战便是十三年。
瓦窑堡会议,毛主席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有利地推动抗日民族运动的发展。
洛川会议,制定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是发出全民抗战的第一声号角,从此星星之火燃起了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枣园的窑洞里,那跳跃的灯光伴着嘀嘀嗒嗒的电报声和我是延安的呼叫声彻夜不停。从直罗镇传回的胜利捷报更加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胡宗南的狂轰乱炸、宝塔山却仍然屹立。正义的力量是打不倒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坚不可摧的。

杨家岭,是红军长征后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彪炳史册的“七大”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就在这里诞生。
王家坪,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总部,在这里毛主席发表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精典论述,表明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全国军民抗敌护国的决心。
南泥湾,这个令人难忘的地方,在面临绝望的时刻靠的是一把镢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三五九旅,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下,使边区军民填饱了肚子,鼓起了勇气奔向抗日的战场。

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从这里喊出,给今后党和人民军队确定了宗旨,定下了规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十里铺的兵工厂,铁锤溅起的火花点燃了全民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火炬。
小米饭南瓜汤、破草鞋旧步枪,让一代英雄驰骋沙场。
西安事变,在我党的斡旋下团结一致,唤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像奔腾的黄河发出的怒吼一泻千里,共同奔向抗日的前方。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共产党人一次自我革命。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党在指导今后的革命中日渐成熟。

我们怎能忘记,在这里出发时的一个个誓言?
我们怎能忘记,在这里确定的指导思想?
我们怎能忘记,彻夜难眠窑洞里的灯光?
我们怎能忘记,在民族危亡、国受其难的时刻,是你挺身而出,为寻求民族解放走向光明的梦想指明了方向?

啊,延安,你是在黑暗中照亮中国前进的灯塔,你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起的脊梁。
啊,延安,你是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的驿站,你是培养革命后备力量的摇篮!

八十多年来,我们从未忘记当年出发的誓言。
八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守出发时的信念。
八十多年来,我们一代接一代将红色的火种相继传承。
八十多年来,我们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变。

今天,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出发,继续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