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子

文/何俊峰

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篮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从乡村走入这里的我,脑海里不止一次地浮现麦子的模样。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盘,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乡村的月月年年。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

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想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侵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一颗金黄的麦子,化做底蕴深厚的种子,流进海子的诗篇,弥漫着东方哲学的意蕴,深深打磨着我的思考,海子死了,思想的麦子永远活着。

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绽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豁达而明朗,平淡而崇高,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岁月的流逝,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而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新鲜动人。我走进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葡伏于苍茫的麦子。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
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听到《圣经》里关麦子的声音。主说:“一粒麦子没有死,仍是一粒,一粒麦子死了,就有了无数粒。这让我明白,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此文后来被一百多家省市教育机构,出版社选为高考摸拟题。

永葆本色 续写荣光,

文/何俊锋

《最美退役军人》序

退役的军人,仍是军人,信念和力量的结合,无坚不摧合金钢上,惊天动地壮举镌刻着,精忠报国。天塌下来只手擎的风采,赴汤蹈火的慷慨微笑,文明威武之师的呐喊,,气吞山河。把太阳举过头顶,祖国人民装在心里,用生命和热血谱写时代军魄。无数的退伍官兵相加相乘,排山倒海波澜壮阔,永往直前的步伐走出,万里长城,在人生的银行中,一个绿色履历耀眼夺目,存贮甜酸苦辣得到,完美人生。时间在变,不变的是军魂。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他们是广大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身处不同领域,立足不同岗位,展现出退役军人奋勇争先、勇于奉献的最美姿态,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的精彩人生篇章。他们中有红色精神的传承者,爱党、信党、跟党走,初心不改、奋斗不止。本期入选《最美退役军人》特刊中,有祖国万事连我心,无私奉献为人民的一等功臣马升云,有退役之后创办乡村医院的等功臣的“战地女神”刘亚玲,有退伍兵中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徐建方,有医学界的女战士周菊彦教授,有从将军到著名书法家的姚天福副司令员,还有中国植物肽的领军人物,退伍军人郭凯,有砺安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吴少军等等……他们虽然来自不同战线,奋战在不同领域,却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最美退役军人”。
“最美”一词,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身边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时代标杆的热情赞誉和盛情褒奖。“最美退役军人”的美,到底在哪里?解读一个个“最美退役军人”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不难看到,美就美在他们脱下军装仍然保持冲锋姿态。他们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甘洒血和汗当作最美追求,用敢与天公试比高、越是艰险越向前演绎最美奋斗。一朝入伍,军魂入骨。无论时光流转,为党尽忠、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早已刻印在了他们的灵魂血脉,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和价值追求。
对于美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心灵感悟。对“最美退役军人”来说,无论戎装是否在身,军人的初心使命始终装在心坎里,坚毅勇敢的军人本色从不曾有丝毫褪色。他们用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打造精神家园,用激情奋斗、无惧无畏开辟事业新路,用朴实无华、无私奉献描绘平凡生活,让军人的精神、军人的品格、军人的本色在各个岗位熠熠生辉,把军人之美播撒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的美有质感、有分量,这样的美打动人心、凝聚力量。“向‘最美退役军人’致敬!你们是照亮社会的一盏明灯。”诚如网友所言,这些老兵服役时是军队栋梁,退役后是中国脊梁。
品读一个个“最美退役军人”的动人故事和精彩人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退役军人不愧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努力工作、拼搏奋斗,而且在他人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在他人碰到困难时出手相助,总是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本色是军人的品格,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穷力量。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最美既是一种认可和赞美,更是一种激励和期待,其中蕴藏着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无穷能量。行动是最美的语言。我们不仅要学习“最美”,更要争当“最美”,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激情冲锋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汇聚建功新时代、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磅礴力量,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何俊锋:退役军人,历任战士,干事,战地记者,编辑,武装部长等职。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第一届西安十大城市精英。曾任汉上至尊集团总经理,中菲投资集团副总裁。

[名家书画之四]
段宛生将军和他的画作

文/屈军强

读古今经典,丰富自己人生福慧
究人间烟火,懂得仁义道德修养
吃四季苦累,收获金秋丰硕果实
念亲友真情,报答饮水思源之恩
探艺术精神,寻找爱好雅趣情境
祝好人平安,效贤知进创造幸福
乐自己心情,不比不攀贵在坚持
守身体健康,胸怀坦荡谦让别人
重家风家教,和气和顺启迪后人
守自己底线,不狂不忧美意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