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不老 锐气常存
——记特等战斗英雄、党的“七大”代表张鉴
我的伯父张鉴,山西省霍县(现霍州市)人。191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7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光荣地被晋绥军区推选为党的“七大代表”。
伯父张鉴是陈赓将军部下的一名悍将。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六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曾荣获晋绥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和晋冀鲁豫军区授予的“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伯父张鉴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前半生,又把自己的后半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迫切需要有能力、有魄力、事业心强的领导干部。1952年党组织决定张鉴转业到煤炭系统工作。他先后任铜官(今陕西铜川)煤矿副矿长、韩城矿务局副局长、西北煤炭管理局基建处处长、西安煤矿机械厂党委书记、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后兼任院长)。
伯父张鉴担任铜官煤矿副矿长后,经常拄着拐杖下矿井,拖着假腿爬到掌子面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了外行变内行,他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打攻坚战一样,去攻克科学技术难关。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书本学习,向工人学习,拜工程技术人员为师,很快熟悉了业务,掌握了指挥生产的主动权,工人们都称他为“土专家”。他坚持深入第一线亲自调查研究,重视采纳别人提出的意见。
伯父张鉴在韩城矿务局任职期间,工人们常这样说:“韩城的山山沟沟,大小巷道,没有一处张局长没爬过”。有一个叫冯沟渠的巷道,只有一公尺厚煤层,他同样要亲自爬进去看看。工人劝他:你就坐在办公室里,有啥问题叫我们一声不是一样吗?他说:“你们整天在这里劳动生产,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到井下光听汇报,那不成了官僚主义者啦!”工人们听了个个心悦诚服点头微笑。
伯父张鉴在西北煤炭管理局当基建处长,亲自领导在三里洞煤矿建第一口现代化竖井。当井口控到七八米深时,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如果井口灌进雨水,就要影响工程进度。他命令大家赶快找席子,雨布搭防雨棚。大雨无情地向他倾泻,他既不穿雨衣,又不撑雨伞,站在雨地里沉着地指挥着。这口竖井建成后,在全国影响很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等特地来参观,并给予好评。
1962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上级调张鉴任西安煤矿机械厂党委书记。当时这个2300多人的工厂,职工被精简了五分之二,生产不景气,靠银行贷款过日子,大部分职工情绪不稳。面对这一局面,他一不向上级叫苦,二不“等、靠、要”。而上拖着一条腿住进四层楼的炊事员宿舍,一住就是半年。他深入车间班组,领导职工揭矛盾、摆问题、提建议、搞革新,动员职工树雄心,立壮志,要从试制新产品上打开一条生路。在他耐心细致的领导下,一个个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条条计谋献出来了,一张张设计图纸画出来了,短短一年时间,一种新型“V型运输机”试制成功了,质量过关,用户反映好,受到了煤炭部的表扬,全厂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伯父张鉴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他经常拄着拐杖和工人一起在食堂排队买饭,从不搞特殊化,更不利用职权多吃多占。一次办公室主任见他浮肿病严重,特意给他做了些肉菜,他很生气地问:“这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主任说明来历后,他即发火说:“什么级别,搞特殊化嘛!”叫主任立刻把肉菜端回大灶去。事后,他向主任检讨自己的态度不好,深情地说:“在困难时期,干部首先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得浮肿病的又不是我一个人,以后决不能这样做了!”办公室主任听着,眼眶湿润了。他艰苦朴素,治家严谨。他要求子女和亲属不沾公家便宜,不搞特殊化。1969年秋,二十六年未见的妹妹第一次去西安看他,星期天陪妹妹外出坚持不用小汽车,而是自费用人力车。他响应国家号召,把大女儿送回老家农村,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待就是5年。病重住院期间亲属去看望他,他吃力地说:“你们早点回去吧,我没事”。亲属含着泪水都不敢告诉是专程来看他的,只能说是出差路过。病故后组织安排亲属吃住在招待所,但伯母只让亲属住在招待所,吃饭一律回家(当时因西安住宿紧张)。伯父张鉴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文革”期间,他被诬为“假党员”、“叛徒”、“走资派”,批他搞“金钱挂帅、物质刺激”,甚至诬他断了腿是在战场上“畏敌自伤”,把以张鉴为书记的党委诬为“黑窝子”。他不为自己辩解,但他不能容忍诬蔑党委。他义正严词地说:“党委一班人是革命的,是团结的,我是班长,有什么问题,由我承担!”这铿锵的语言,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人们仍称他为我们的好班长。“文革”中,两派外调想整出点问题,可是,外调人员回来后异口同声地说:“什么问题也没有,而且越调查功劳越大”。是的,身居高位,屡立战功的伯父一生淡泊名利,就连党的“七大代表”的荣誉也一直未对外讲过,直到病故追悼会上组织上讲出来职工们才知道。伯父身经百战,从不贪图享乐。他身患心肌梗塞病,曾多次发作危而复安。有一次,煤炭部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想派他到北戴河煤炭部工人疗养院当院长。这真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但他不想安静的养老,却向往生产一线,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关怀和照顾。
1978年的6月19日,伯父张鉴回到了困难重重,生产形势很不好的西安煤炭机械厂。回厂后,各种问题、矛盾一下子都集中到他这里来了,干部调整、生产安排、职工的住房、改善食堂伙食等问题,在他面前堆成了山。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接待室又是宿舍。人们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常常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熄。他立下宏愿,亲自为自己写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8个大字,作为座右铭贴在了墙上。
他呕心沥血战斗了三个月,全厂出现了一派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生产逐月上升。可以,由于操劳过度,10月上旬,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11月4日午夜,伯父张鉴与世长辞了,终年61岁。逝世后被组织批准为革命烈士!
伯父张鉴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象煤那样平凡,又象煤那样燃烧自己,把光和热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