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著名作家吴仰生小说合集】
人 啊 人
(倾情人间•系列二十)
情绪和换位的思考
目录
三十九、淡定的情绪(短篇小说)
四十、换位(短篇小说)
三十九、淡定的情绪
(一)
张淡定这名子是爷爷起的,爷爷年轻时牌气暴躁,他原是个解放战士,作战很勇敢,就当上了排长。后来他认为连长看不起自己,就打了他,犯了大错,就被卸甲归田,回村又当回了农民。
那吋刚解放,爷爷也才十九岁。
爷爷痛定思疼,但还是改不了,脾气一上来,就红了眼,就会骂娘,就会手痒痒,于是他打过村长,打过𠂆长,甚至还打过文革时的军代表,差一点被枪毙了……
但是,他从未打过老婆,因为她脾气好,在他气头上总让着他,从不跟丈夫计较。
他的儿子,就是张淡定的父亲,脾气却好得不得了。张淡定从小到大,从未看他发过火。爷爷说,儿子总算帮自己改了脾气,为自己争了一口气,点着了一柱高香……
打倒"四人帮"的那天,恰好张淡定出生,爷爷和爸爸十分高兴,就为他起了这么个温和的名子。名子并不起眼醒目,却企盼了两代人情感上的追求和希望,那就是淡定地生活,淡定地与人为善。
如今,张淡定己二十有五岁了。最喜欢自己的爷爷也去世了,连他那爱发脾气的性子和爱打人的轶事也离开了这个热热闹闹且吵吵嚷嚷的人世。
张淡定很难过,就越发孝顺自己的父亲,将他俩的手机绑在一起,生怕有什么不测而终生遗憾。
因为爷爷突然晕倒而无人知晓,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诚然他老人家也活了近九十岁,才离世不到二年。
想到这儿,淡定就很有点怅然若失,又有点筹箸滿志,觉得自己应该活得有点滋味,活得出自己,就脾气和情绪而言,既不能象老爷子那样过于随性、不忌后果,又不能象父亲那样过于温性、令人怜悯。
对了,就应该象自己的未婚妻小茹那样既随和又有主见。
他们恋爱半年了,没有吵过一次;有不同意见时,她总是笑眯眯地侧着头儿,既撒娇又惬意,以一种女性的温情揉化了自己。她比自己的奶奶更有女人味,也更有主见,想到这儿,淡定就觉得自己特幸福,比爷爷和爸爸都幸福。
时代越来越好,人生也越来越精彩,他当珍惜才是呀!
(二)
今儿,他和对象小茹,双双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
大部分同学都是成双成对的,有的还带来上幼儿园的下一代,特别的显眼和骄傲。
然而,他的小茹最美丽,从小伙子们的注目而闪烁的眼光中,淡定就感到了也肯定了这一判断。
他为小茹骄傲,更为自己的幸福高兴。
这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怀,连歌都未唱成。
他的歌唱得很好,很有男中音的份儿,他当初就是以唱《我爱你》,将小茹吸引了而牵手的,今晚本应风采一番,却因多了喝酒而遗憾终身了。
遗憾终身?我怎么这样想,唱的机会多着呢,尤其在结婚的那晚,在婚礼的殿堂上……
淡定将手机交到小茹手上,要她约"滴″,并一再强调说,告诉司机不要回电话,干万别回。
淡定头脑很清醒,司机一回电话,就会吵醒父亲。深夜二点了,不能吵醒他。睡眠对老人太重要了,半夜被吵醒就睡不了啦,以后也许就会习惯而醒,就会血压升高,就会眩晕,就会……
他不敢想下去了。
然而,司机也许特别热心,也许是职业习惯,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粗心、未看到下面的不要回复的请求短言。
干嘛不能回复呢?我可不小气,我不在乎这一毛钱,我回你三次,让你看看我的尽职和大方……
司机真的回了三次:
收到!
即到,放心,亲!!
已到,亲亲!!!
他妈的,还亲亲呢?!将我老爸吵醒一次还不够?!还接二连三!!!
张淡定窝了一肚子火,火气将酒水滋滋地冲上来,哇哇地吐尽了。
在昏暗的路灯下,停着的滴滴,犹如怪兽趴在那儿。
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很礼貌地为他们拉开车门,这在出租司机中很少见。
于是乎,张淡定的怒气消了不少,只是用手指戳戳对方的心窝,想骂一句:真是个少根筋的傢伙!但骂出来竟变成这么一句:神经病!
司机生气了,我好心为你们开车门,怎么就成了神经病了?
司机不快地扶着方向盘,气冲冲地道,系上安全带,没打过滴!没坐过车呀?!
我的车比你这破滴贵十几倍,是宝马,你信吗?
你骑你的宝马吧,下车!
不伺候了!神经病老爷!
要你不要回电话,你偏要回,还回三次,吵醒了我父亲,到底谁的神经不正常?!
回电话,化的是我的钱,滚下去!司机来了火气,声嘶力竭起来。
小茹向爱人摇一摇手,这次没微笑,而是苦笑;没侧头,而是一个劲儿的摇头。她拼着命地赶紧拖着淡定下车。
张淡定怎么也淡定不了,鬼使神差地随手将未喝完的绿茶塑料瓶子砸向司机室的玻璃。
"呯"地一声,在寂静的深夜犹如石破天惊,绿茶溅飞,在淡定眼里仿佛红艳艳的鲜血四溅,便有了一丝丝下意识的快意!
还没等小茹反应过来,她和她亲爱的淡定就被怪兽般的滴车撞飞了。
她被撞飞二丈多远,翻了几个跟头,如盘丝洞的小女妖,跌倒在一个门洞里。
她尚有知觉,眼睁睁地看到淡定被抛到一棵有人腰粗的梧桐树上,他紧紧抱着树干,仿佛溺水的人在垂死前抱着漂来的一根木头。
那怪兽还没罢休,它象疯了一样,向树干又连撞了两次,将淡定撞得皮开肉绽,骨飞魂散……
轰轰的撞击声,尤如地震惊吓了熟睡人;
啊啊的小茹的尖叫声,惨瘆得路车纷纷急刹而停。
小茹昏迷前,迷糊地展现出眼前的画面,也许令我们的读者有着另一种冥想……

(三)
今儿,他和对象小茹,双双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
大部分同学都是成双成对的,有的还带来上幼儿园的下一代,特别的显眼和骄傲。
然而,他的小茹最美丽,从小伙子们的注目而闪烁的眼光中,淡定就感到了也肯定了这一判断。
他为小茹骄傲,更为自己的幸福高兴。
这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怀,连歌都未唱成。
他的歌唱得很好,很有男中音的份儿,他当初就是以唱《我爱你》,将小茹吸引了而牵手的,今晚本应风采一番,却因多了喝酒而遗憾终身了。
遗憾终身?我怎么这样想,唱的机会多着呢,尤其在结婚的那晚,在婚礼的殿堂上……
淡定将手机交到小茹手上,要她约"滴″,并一再强调说,告诉司机不要回电话,干万别回。
淡定头脑很清醒,司机一回电话,就会吵醒父亲。深夜二点了,不能吵醒他。睡眠对老人太重要了,半夜被吵醒就睡不了啦,以后也许就会习惯而醒,就会血压升高,就会眩晕,就会……
他不敢想下去了。
然而,司机也许特别热心,也许是职业习惯,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粗心、未看到下面的不要回复的请求短言。
干嘛不能回复呢?我可不小气,我不在手这一毛钱,我回你三次,让你看看我的尽职和大方……
司机真的回了三次:
收到!
即到,放心,亲!!
已到,亲亲!!!
他妈的,还亲亲呢?!将我老爸吵醒一次还不够?!还接二连三!!!
张淡定窝了一肚子火,火气将酒水滋滋地冲上来,哇哇地吐尽了。
在昏暗的路灯下,停着的滴滴,犹如怪兽趴在那儿。
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很礼貌地为他们拉开车门,这在出租司机中很少见。
于是乎,张淡定的怒气消了不少,只是用手指戳戳对方的心窝,想骂一句:真是个少根筋的傢伙!但骂出来竟变成这么一句:神经病!
小茹听了,就笑着对司机说,大哥,他在骂自个儿呢,
今天是我们相爱半年的好日子,不该喝这么多酒的。
司机颇有同感地说,我也犯过这错,这男人呀,就是不成熟,高兴了、痛苦了,这爱喝个酒。
张淡定仍有点愤然地说,这哪里是酒,是骚尿,否则我也不会让你吵醒我爸爸三次。我自己是有宝马的,还停在酒店门口呢!
司机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哦"了一声,连说对不起,不知道你的手机绑着你的老爸!
小茹说,大哥你也是好心,这么尽责,感激还来不及哩!
淡定也释怀地说,也是,要怪就怪我多喝了几杯。
司机说,我应感谢你,你是可以请代驾的。
小茹说,夜深了,怕不安全。
司机赞同地说,是呀,况且是宝马呢!
司机这么说着,就取出一瓶醒酒的饮料,让淡定喝了个底朝天。
还真灵,淡定立马就清醒了不少,还打趣地说,你真像我的老兄,回去跟我爸爸说,被你吵醒也值了。
车子飞驰而去,一车的笑语欢声……
(四)
今天,有位叫雨露(晓蓉)的文友,转发过来一个抖音视频,是一起因口角造成的车滴撞死乘客的真实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这起因是好心回复电话而引起的。
经查,肇事司机,十九岁开出租,十五年来,无任何不良记彔和差评,这次是怎么了?真有神经病么?
法医说,没有,肯定没有!
心理医生说,罪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只是在特定情境下,一下子情绪失控,为什么呀?为什么??
对于死者呢?研究生毕业,没有打架和吵架的任何绯闻,是一个友爱同学、同事和亲爱女友且孝顺父母的好小伙子。
他爷爷为他起名淡定,而他却死于一时的不淡定。
人类的战争,人类的互残,令人类反思、反省;而这情绪的一时不淡定,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和宽容……
于是,按这一起事件的真实报导,写了这篇复沓手法的小说。
所谓复沓,即有重复雷同的情节,但因人的品性修养和情绪的自控不同,事态与故事就不同,有时就有迥然有别或拍案惊奇的差异。
记得二十六年前,刘以鬯先生写了篇小说《打错了》,用的就是这种复沓或复合的创作手法,引起轰动。
其素材也是一起车祸,是小说中透露的"日报载太古城巴士站发生死亡车祸",当时轿车失控,压死了很多人。
小说写主人公陈熙临出门前是否接一个打错来的一个电话,前后的命运就不一样了。不接,就被压死在车站;接了,就延迟了时间,便得生了。
小说构思巧妙,写法特别,写的是人的生死存亡往往寄于一念之差、一时之差、一步之差等等偶然之中,没有什么科学性,有的只是命运之神的冥冥主宰。
我们的这篇小说就不一样了,是写人的理智、情绪、性格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或更多人的生死。
我们不仿设想一下,一个将军、一个伟人、一个科学家、一个金融家……
他们在作重大抉择时,他们在漫不经心时,他们在生气和发怒时,将会给芸芸众生和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
2021-03-28 于芜湖

四十、换位
(一)
多少年来,老师教育学生,领导教育下属,包括最近电视台的金牌调解节目,都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换位思考…… 他和她不仅是换位思考了,而是在性格上、处事方法上撤底地换了位,是否得到了幸福,只有天地、地知,他们自知了…… 这世界真小,本来曾经相爱过的他们,毕业后分手了,天各一方,沒有留电话,后来不兴通信了,又频频调换了工作和家庭地址,有了手机也沒办法联系,也沒有办法上QQ,更没有建微信私聊的机会与理由……
有时候双方也会偶然想起,特别是爱情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有一种无形的期盼:他或她会对我怎样呢?我们的分手是对的吗?现实生活往往不会倒着来,尤其是在爱情上,沒有后悔或重来一次的良药……
对有缘分的一对儿,哪怕是孽缘,世界总是狭窄的,甚至是充满好奇的偶然和必然,充满回味的天然和自然,不管你是否情愿还是不屑。
他到上海出差,竟然和她撞了个满怀。在大世界的门口,这是冬天的上午,有厚厚的棉门帘儿。他出来,她进去。她几乎跌倒在他的怀里。二十多年了,这阴错阳差的滿怀抱,竟没有让他们发火,也沒有让他们害羞,甚至还有点年轻时冲动的回味。两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咯咯地笑起来。他想握她的手,但不敢,也不好意思。“他简直变了一个人,过去呀,他可不是这样子的。”她这么想着,便大方地拍着他的肚子说,"你怎么沒发福,还是那么瘦。你不是说过,你当兵就会有将军肚么?”说这话是有来由的,他曾经为毕业后被征兵努力过,但没有成功。
当然,这话也是年轻人立志时的豪言壮语。他们恋爱时,他就这么揶揄地玩笑过。当然,也不失为心里话。因为他事事顺当,成绩是那届新闻系最好的,又是班长,还是新闻系学生会主席。春风得意马蹄碎,他就是属马的,是匹会昂首叫呃且奔跑迅速的骏马。
她可是系花,大三时,暑期实习,新闻通讯就发到《人民日报》去了。他便以系学生会名义,为她举办了一场新闻聚会。在会上,他独奏了二胡曲《万马奔腾》。他曾经模仿着二胡独奏家陈跃星的磁带,练过一年,他拉出的曲子,还真的有马的气势和韵味,奔放、热情、动听。这对于她来说,就有了爱的情味和意韵。
那时的大学生,能找到出众的异性同学为恋友,是被大家羡慕的,竟亳无嫉妒之心,有的只是祝福。
她俩就是被人羡慕的一对。对于他来说,全是春风得意的事儿,就连找女友也是这样。
快毕业的时候,他们都感到由衷的幸福,他俩牵过手,什么时候发生的,他记不得了,她也许记得,但就是不说。他俩就差接吻了。
有一天晚上,下过自修,他们不约而同地携手来到一方小塘边,那儿有参天大树,有花草,还有石墩儿,平静的水塘里浮着丰美清香的水草,更有那暗香涌动的莲花。很多时候,他躲在这儿练琴,她多次偷听过,在沒有确定关系前,她只是暗恋这琴音,对他嘛,女孩总是矜持的。
他是值得女同学青睐的。他对人际关系、对同学之间的友谊,总是游刃有余,总被老师和同学们喜欢,这关系学的精通,也许是天生我才吧;也许是遗传。他的父亲是老三届,下放农村不到一年就当上了公社副书记,娶了他的母亲。母亲是公社书记的女儿,回乡女知青,也是这个公社的妇女主任。一九七七年秋天,恢复高考,父亲就有了他。别人考大学,他却当上了县委书记,就在他被省组织部考察,有可能进入省委班子时,东窗事发,说他曾被"四人帮”之流看中过,于是被一撸到底。他想不开,得了抑郁症,竟失踪了,一直死话不知……
父亲失踪,是自杀了还是怎么了?无法定性。要是女的,就好说了,一定是被拐卖到大山里,给人当婆娘了。
好在这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查出身、查社会关系了。他便如鱼得水。这大学四年,他就如眼前的景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就在他们想要冲动地,在暗香涌动中,在初夏温风中,即将怡情接吻时,她突然低下头,讷讷地小声说,不,不……我恶心这个!
他惊呆了,失意怯懦地问:“恶心什么?恶心我吗?”
他突然想起他的父亲,联系那不该联系的事,许多许多。
于是,她讲了一件,她也许不该管的事儿。她的一个同寝室的闺蜜,被系主任强行吻了,幸好,对方年纪大了,拗不过这女孩,被她挣脱了。后果不算特严重,沒有造成淫奸,只是猥亵……
她的性格,与她的美丽与柔温不等称,坦率得惊人,眼里揉不得沙子。
她还是当面警告了系主任,几乎不考虑自己的毕业命运和后果。她只告诉了他,没有去学校告系主任,也沒有告诉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她不是嚼舌根之人。
他听了,原谅她说接吻太恶心,但他也说了句心里话,"你呀!太不成熟了。”
她不懊悔,还回了他一句,"你呀!也太势利了,不像个男子汉!”
他们情感上分歧了,因为那个系主任的吻女学生。
就这样,他们默默地离开了这儿,离开了这一本可以亲热的好地方。这儿有一种自然的静谧与热闹,有蛙鸣、有暗香、有情趣,但今夜却无趣无味了。
他想到了隋朝殷英童的一首采莲曲: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连牵作缕,莲叶摔成杯。
她呢,这个外秀中慧却又豪气冲天的女孩,却想起李清照的一剪梅,其中有这么几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他们想就近找一家咖啡馆或茶社。
他对上海已生疏了,自毕业后,几乎有二十年未来沪了,连东方明珠都未上去过,说来惭愧,还是学新闻的哩!
现在,连新闻这老本行都远离了,只在一家小公司作产品宣传。那是一座县级市,地处边缘,工资也就不高。
想当初毕业分配时,他被留在上海一家新闻机构。一个名牌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又有系学生会主席的头衔,还是党员,应该在职场上左右逢缘、扶摇直上的。奇怪的是,他们在毕业前分手后,春风再也不和煦他了。他甚至走向了成熟的反面,再也不圆滑了,得罪了层层领导,写了不该写的新闻稿件,最后干脆不写了。他的心里,始终有着她的刚直不阿的形象,始终忓悔着对她的不成熟的指责。这二十年,他的命运坎坷,甚至多舛。但是,他又有了男子汉的伟岸,尽管生活颇为拮据,心里却如沐春风。
她将他领进了一家高档的咖啡会所,一份莱珍斯要价二百元、一杯天喔竟要三百元。他是不敢问津的,但面对她的坚持,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两人的近况,从穿着上看便一目了然。刚才他俩离开大世界时,他是蹭她的豪车来这儿的。那车至少也上三百万,他听说过,但以前从沒坐过,当然他也不屑坐这种车。
他搅着杯中的咖啡,小声问她:"二十年了,你过得怎样?”
她微微地似笑非笑地反问:"你看我这样,像过得不好吗?”
她面色红润,白皙、富态,仍不失美丽,衣服就更高档。这多年,他在公司就是作服装宣传的,虽然叫不出这些名牌的来头,但知道衣料高端,手工制作,大方、高雅、合体……要怎么好看就怎么好看。可以断言,她生活优裕,穿着打扮华丽华贵。
他真诚地笑着说,"想不到,你这性格,反而春风得意了。真是时代变了!”
这下,她倒真的笑了。"我记住了你的忠告,成熟了。这真的要谢谢你,虽然我俩还因此分了手……”
他不由自主地一怔,中年男人了,竟臉红了。
她看出来了。他竟然一点不像以前那个自负、圆滑的他了。看得出来,他生活得不富裕,但精神头反倒令她肃然起敬了。
从她的实话实说中,他知道了她的生活大概。
二十年前,她被分到了一个小而又小、可有可无的小厂。为了生存,她变了,学会了处理各种关系,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不人不鬼的人啊,就不说话。一句话,学会了慎言慎行。后来,嫁给了一位副市长。
她不无揶揄地说:"我的美丽,再加上我会让人喜欢我了,对爱人也是呀,他比我大十几岁,又离不开我,随着他的升迁,我的小日子就越过越好了。现在,我可是这座大城市里一个区的文化局副局长,但是我并不感到幸福,我在为决定我命运的人违心地活着,包括我现在的老公……”
他明白了,她现在表面上过得冠冕堂皇,内心深处却为自己的违心的付出深感懊恼。人的幸福指数是相对的,被别人羡慕是一回事,自己的真心感受才是最真格的。
这时候,他不得不问一句,"你这复杂而又真诚的感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望着他,说了句真心话,"从你二十年前批评我不成熟、从那系主任的报复、从我违心地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现在,我几乎成了两面人……"她朝他苦笑笑,继续说:
我真正觉得自己活得不光明磊落,是因为六年前我了解到一件文化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这事件不仅仅是你所说的不成熟造成的,而是所谓权力和脸面的异化现象,这也许不亚于贪污腐败现象的可恶和可怕,是软刀子,是不见血的所谓行政权力和管理造成的。
有一位美丽而专行的女表演艺术家,不到四十岁就辞职了,从你们安徽回到我们上海,靠老公的稿费过日子。我是管文化的呀,就十分遗憾和奇怪。那位艺术家可是当了十五年的全国人大委员,曾是中国人大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她辞职后,五六种头衔都被撸掉了。
他听到这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无遗憾和痛心地说,"我是安徽人,又是黄梅戏迷,我当然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他唉了一声,又嘿了一声,以敬仰的口吻说,二十年前,我会认为她不成熟,干嘛违背大领导的意願,多次拒绝参加跳舞唱歌的联欢会呢?
她会意地笑道,"真是瞒不住你,我们说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二十年前的我。”
他说,我钦佩这位艺术家的独立灼见的人品,只不过违了领导的面子,只不过想唱戏表演而已,却惹了这么大的祸,真是可叹又可笑呀!中国人怎么能这样啊?那领导怎么能这么当啊?真应该好好深思深思了。
她说,这其实不是小事,应该当作事件来对待。她又说,二十年前,那系主任猥亵女生,也不是小事,我却放过了他,他却没有放过我。
他说,你放过他,是因为我的批评。但是呀,他却沒有放过自己,还是因为这个惹事入狱了。
话说到这儿,他俩都很激动。他俩都清醒地看到,那个用种种软刀子手段,用种种行政手段,逼女艺术家辞职的大领导,也许在有生之年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他也许不会换位思考自己的管理行为的得失,他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他很容易就已毁掉了一位艺术家,但他决不可能以他的专横拔扈培养出一位艺术家。

他们的谈话,跟二十年前他们谈恋爱时的情话不是一回事了。他们都认为自己真正成熟了,假如将这番见解和对人生的思维感悟,回到二十年去,多好呀!他们就不会分手了。
现在,他俩的为人处事几乎换位了,她的成熟正是他过去希望她的,但是他最悔了。她真的做到了,但也后悔了。
正因为这样,现在她们有了共同语言。她几乎将他当作说真心话的唯一,这就让他激动得透不过气来。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呢?也许他俩会因此感悟一辈子。遗憾的是,他们都已人到中年,有些感悟的代价太大了,甚至无法重新来过的,但愿醒示他们的后人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人行事,走出一条小康之道来……
他们几乎同时想起《二十年后来相会》这首歌,这轻松活泼的旋律在他们四周和头顶上缭绕着。也许,他们都遗憾二十年前的分手,但又深深感悟到,沒有那分手,就没有这二十年后的变位了的彼此牵手……
2022.04.21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