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两个“硬伤”
文/魏增刚
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硬伤”就是许多的作者在字词的运用上不过关,错别字多,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时常有病句一一犹如高楼大厦中有一些砖块没有砌好,大厦难以长久矗立,或者犹如鱼刺在喉,让人难以消化;喜欢用华丽的词句,文章写的花枝招展,但词不达意,反映的思想苍白无趣。
许多作者都有病句现象,我给人家指出过,但都是我“自作多情”了。可以说,字词句,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只有字词句过关了,才会有段篇的产生。字词句的不过关,从70后的作者开始,慢慢的就多了,这是学校老师语文教得不认真,学校社会学生浮躁的结果。有不符合汉语言法则的字词句的问题,改了就好,但往往许多作者没有勇气改正,没有静心补好这一课,久而久之,文章漏洞百出,犹如光头上的虱子十分难看,但还依然招摇过市着,作品误了读者,或者被读者嘲笑唾弃。
我们在语言的学习上,过去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就如“宪法”一样,值得我们反复地学习。像小说《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一百万字几十万字的作品,没有一句病句,语言流畅优美朴实,长句短句均符合汉语言文学的法则,值得我们去品鉴。
另一个“硬伤”就是我们的作品气质普遍普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朴素的,也是高贵的。是可以入王谢堂前,可以进寻常百姓家。
如何克服?我们可以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打扮得精精神神;在写作时,如路遥一样,把桌面收拾得一尘不染,有条不紊,拟的黑圪塔也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这是一方面。
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成绩不摇头摆尾,无成绩不拍马溜须,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动作。干干净净做人,诚诚恳恳做事。要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犹如《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田晓霞孙少平一样有高贵的朴素的品质,既卓尔不群亭亭玉立又朴实无华平凡如草。
在文学创作上我们一定要打好基本功,要培养作品的文采一一文学气质,在文学气质的培养上,首先得培养自行内在的修养。只有克服了文章的一些“硬伤”,我们的作品才可能和大家的作品无限靠近。 
魏增刚,男,48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