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私欲的由来和发展(共四章)
—一人类特性和社会发展思考
聂国弼
2015.08.16
(谨将此文奉献给地球村的各位高邻,敬请赞同文中看法的朋友广为宣传,以利人们觉醒私欲迷梦,舒缓心理压力,优化社会风气,坚定理想信念,开创美好未来。)
开篇词
千回百转出脑颅,
语不醒俗誓不休。
但使慧眼识其意,
定利环宇万千秋。

内容提要:所谓“私欲”, 其实是一切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利己”本能,只是用于人类叫作“私有欲念或私心”(其核心是私人占有), 用于其他生物则称之为“生存本能” 而已。这种本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人类的私欲既是万恶之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性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斗争,从总的趋势看,前者是在逐渐地战胜着后者的,所以人类社会能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步,有了现在比较美好的世界,并且将会更加美好。人类私欲起始于物质相当匮乏、意识相当朦胧的过去,必然逐渐淡化乃至消亡于物质高度丰富、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
关键词:人类私欲 形成 发展 淡化 消亡
第一章 私欲的由来
“人性”一词现在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当问到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时,人们几乎众口一词:私欲(私有欲念或私心,其核心是私人占有)。私欲会改变吗?有人回答:难说。有人十分肯定:不会。理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有人以那些身居高位、利欲熏心、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为例,再联想到历朝历代的贪官污吏,认为私欲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恶疾。
人类的私有欲念是从哪里来的?真的会永远存续下去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先得回顾一下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继而了解人类私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据CCTV9纪录片《探秘世界历史》称,45.5亿年前地球形成,早期一片荒凉,毫无生命气息。后来得益于小行星、彗星等天外来客的惠顾和地球内部能量的喷发,创造了适宜于碳基生物的生存条件。38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单细胞生物——科学家们恭敬而又亲切地称其为“露卡”的诞生了。露卡的横空出世是一个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由于她和她的后代们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的繁衍进化能力,趟过三十多亿年的时间长河,种类数以百亿计的生物活跃于地球各处。有的落地生根成为植物,有的自由活动成为动物(极少数属于另外,例如,有些藻类能自由活动但仍是植物,珊瑚虫是动物却不能自由移动)。这些动植物在漫长岁月中经历了许多磨难,食物匮乏,水源枯竭,天灾地祸,环境恶劣,生存极其艰难。不同种类,或在同种类内部,竞争也十分惨烈残酷。为了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在严酷的环境中,生物们必然形成了“利己”的本能。否则,个体不能生存,物种也会灭绝,即所谓“物不利己,天诛地灭”。生物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必然会把“利己”本能深深地刻印在身体(绝对不只是大脑)细胞主管遗传记忆功能的组织结构DNA中,并且不断演化,代代相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DNA的记忆功能与现在人们所认识到的大脑的记忆功能可能有比较大的不同,前者记录的是祖先们所经历的(人们称其为遗传基因),后者记录的则是自己所经历的(对于人类来说,又称其为社会的或文化的)。两者应该是紧密联系和交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紧密联系和交互作用,促进了生物的演变和进化(合称演化),对于人类来说,除了促进自身生物属性的演化,更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正是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而又交互作用的丰硕成果。二者的紧密联系和交互作用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种“利己”本能逐渐积累和强化。生物们在获取食物、躲避敌害、寻求配偶、繁育后代的过程中,为了维护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形成名目众多而又非常奇妙的本领和技巧。顺便说明:“利己”本能决不只是动物和人类才有的。大量科考资料表明,所有植物均有“利己”本能。最为神奇的是捕蝇草,其花盘边缘长的刺毛,很像爱神维纳斯的眼睫毛,十分美丽,故此人们称其为维纳斯捕蝇草。当需进餐时,花盘张开分泌甜汁,引诱蝇虫进去觅食,然后乘机合拢捕而食之,颇像人类设置陷阱损人利己的狡诈行为。
宇宙间的造化,自然界的宠儿,高踞于地球所有生物群落顶端的人类,同所有生物一样,是38亿年前诞生的单细胞生物的后代。现在活跃于世的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堂兄弟姐妹。人类的出现要感谢6500万年前发生的一件偶然事故,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体重超过20公斤的陆生动物全部灭绝,只有那些因逃避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而藏身于地洞中的小型动物例如鼠类等得以存活。现在说起来真有点使人类感到难为情,这些躲过天灾的小动物们竟然就是我们的嫡系祖先。正是这些幸存者的进化发展,才有后来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它们中的一部分于5000万年前开始向灵长类进化。700万年前,有些灵长动物走出森林,进入草原,开始手脚分工,早期的人类产生了!后来又历经几百万年与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在斗争中成长进化,终于形成了现代的人类。与其他所有生物一样,人类在成长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个体生存和种族(包括后来的家族)繁衍,各种“利己”的欲念-----私欲逐渐发展和成熟,并且及时而又牢固地刻印在DNA之中。人类的私欲应该就是这样在极其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人类私欲的由来和发展(共四章)
聂国弼
2015.08.16
第二章 私欲的发展
根据心理学和哲学理论,“私欲”属于意识和观念的范畴,其核心是“私人占有欲望”, 就目前所知,只有高级智慧生物譬如人类才具有。而其他生物的“私”,可能只是一种利己本能。有些进化得比较高级的动物或许也有一些“私欲”的意识,例如争夺群体领导地位的狮子、猴子等。不过,它们的“私欲”意识应该处于一种十分朦胧和原始的状态,远没有现代人类“私欲”那么明确、强烈、复杂和广泛。
的确,现代人类的“私欲”是十分明确、强烈、复杂和广泛的,描述其表现形式和特征的词语多得不胜枚举。但是在人类历史的早年,在与猿猴挥手道别之初,可能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大家可能见过公园管理人员给猴群喂食的情景,把食物抛向饥饿的猴群时,它们马上开始抢夺,一旦肚子填饱,便对食物弃之不顾了。早期人类对食物和其它事物的态度可能与猴子差不了太多。虽然他们的DNA中储存有从生物诞生以来所有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信息,但毕竟处于朦胧状态,除了本能之外,难以让那些信息发挥更多的作用。
后来,人类经过与恶劣环境(包括自然的和早期社会的)的不懈斗争,特别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脑容量变大了,脑细胞的数目增多了,大脑皮层的沟回变深了,进化的速度也加快了,逐渐从朦胧状态“觉醒”过来,进入比较开化比较文明的社会,全身细胞中主管遗传记忆功能的组织结构DNA从露卡时代开始记录的信息逐步较好地发挥作用了。并且,步入人类社会的我们的先祖们不断地往DNA中注入新的信息,如果遇到恰当时机,这些信息就可能发挥较大作用。经过数以百万年计的岁月,人类的思维意识逐步发展进步了,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私欲”也逐步丰富、强烈和复杂化了。例如,感觉抢夺、侵占别人狩猎或种植的食物或其他劳动成果远比亲自劳神费力要省事得多,收获也大得多,于是在“私欲”中逐渐充实相关内容,导致私有制和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的产生,其更深远影响可能就是直到现代还在不时发生的侵略战争。再如,感觉到指挥(或曰统治)他人,远比自己受人指挥得到的好处多,于是“权力欲”慢慢形成和强化了,致使古往今来难以数计的为了争权夺利而充满血雨腥风的人间悲剧反复上演了。还有,生物们的性行为,包括拥有众多妻妾的狮王、猴王们,其目的可能是唯一的:繁殖幼体、传宗接代。而到了人类社会,其内涵就丰富多了,除了在物竞天择中形成的繁衍后代的本能之外,更多的则是“性爱”,即在肉体和精神诸方面享受韵味无穷的愉悦。于是在古今中外的社会中就出现了有权势有财富的男人或明或暗地占有众多女人,而令许多鳏夫终生忍受孤独之苦。对物质财富(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权力和异性的强烈占有欲望构成人类私欲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私欲,许多意识和行为应运而生了:自私自利、巧取豪夺、损人利己、投机钻营、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损公肥私、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贪婪、虚伪、奸诈、凶残、趋炎附势直至投敌卖国,如此等等。时至现代,人类私欲几乎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人类私欲的由来和发展(共四章)
聂国弼
2015.08.16
第四章 人类私欲的淡化和消亡
人们可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一只母狼叼到人类的一个小孩,用奶水喂养,使小孩得以存活,直到几年后被人们发现。动物园中,关狼的笼子外都挂有醒目的牌子:狼性凶残,请勿靠近。关狮子、老虎的笼子也有提醒,用的只是“凶猛”的字眼。狼性不仅凶猛,而且残忍。人类的小孩对于狼来说,应该是块味美可口的“小鲜肉”,就是这“性凶残”的狼,不仅没有享用美餐,反而对其悉心喂养,说明狼性中也有善良和慈爱。有关人员观察研究发现,狼群很注重团结,捕猎时协调配合得相当好,它们的小狼由母狼共同养育,不分彼此,照顾很是周到。说明狼性中有着阳光积极的一面。
狼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人类的堂兄弟姐妹,从狼性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影子。所不同的是,人既有天性又有理性,而狼显然只有天性而缺乏理性(就算有,可能也相当微弱)。人们说到人性,往往用到的是自私、贪婪、虚伪、奸诈等体现人类私欲的负面消极字眼。这样的看法可能不太全面。通过读史观今,人们将会发现,人性中友爱、善良、宽容、大度等正面积极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在不停地作着斗争。从总的趋势看,前者是在逐渐地战胜着后者的,所以人类社会能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步,有了现在比较美好的世界,并且将会更加美好。当然,历史上人性中的消极因素占上风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等。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带给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主要的,不会因暂时或局部的倒退而改变。
就个体的人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能比较主动地用人性的积极面(或称良知)去抑制、克服自己的消极面。古今中外许多廉洁奉公和舍己助人的光辉榜样,例如中国古代的海瑞、现代的雷锋、二战时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德国商人辛德勒等,受到世人广泛的爱戴和颂扬,形成人们努力进取的强大正能量。如果有社会的积极引导和教育,更多的人们将会做得更好,特别突出者就是时代标兵,人类楷模,每年各级政府表彰的各类英雄模范就是典型代表。他们身上闪耀的光芒,昭示了人性发展的方向,让人们看到了人类私欲逐渐淡化,社会公德意识逐渐加强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社会上不断涌现的社区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人们迎接美好未来增添了许多信心。
由于种种内因或外因的诱发,有的人消极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对他人、对单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这时,单位的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就要发挥作用了。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人性中的消极因素,防止其产生负面影响。当然也有规范单位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即给人们指引方向,做人做事,应该这样,不能那样。长期坚守并不断完善各类法规,对弱化人性之恶和强化人性之善,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是38亿年前诞生的单细胞生物露卡的后代。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繁衍,利己的本能很自然地形成和发展了,并且通过DNA代代相传,以供后代们择机选用。7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碳基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根据科学家们的猜想,但凡有相应条件的外星空,只要出现生物,其进化情况与地球应该是类似的。笔者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计划写出相关文稿,针对一些人(包括世界知名人士——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等)担心外星文明会毁灭地球文明的恐惧心理,谈谈个人看法,希望有助于缓解一下他们的紧张情绪,提升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人类的出现,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导致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人性中利己的私欲和利他的公德必然会相应地得到发展。人们利他的动机最初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利己,或者说为了更好的利己,必须利他。“己”是个体或小集体(例如家族),“他”不光是他人,更是大集体(例如单位、民族、国家,甚至联合国)。“他”和“己”就象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人们在追求利己私欲的同时,必须顾及利他,从而使利他的意识和行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包括经济的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人们的利己和利他意识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体。不利己则个体和家族难以生存,不利他则个体和家族难以发展(甚至危及生存)。写到这里笔者顺便愤恨地责骂贪官污吏几句:你们真是一些利欲熏心、愚不可及的蠢货,放着历经辛苦得来的成果不知珍惜,对阳光明媚的未来丧失信心,为了满足眼前私欲,辜负人民信托,贪赃枉法祸国殃民,把赖以立足的土地都掏空了,你们不跌进无底深渊,不死无葬身之地,天理不容!
人类的私欲起始、形成、发展于物质贫乏、环境恶劣的时期,那时人不为己,真的可能天诛地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了越来越可靠的保障,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欲望必然会逐渐淡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权力和地位对人们的诱惑力是极其巨大的,因为拥有权力和地位,就意味着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欲望逐渐淡化的时候,权力和地位的诱惑力必然会随之减弱。到那时,人们对权力和地位追求(假如还有所追求的话)的动力就不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对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尽到更大的责任。这在当代中外公务员队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典型范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男人女人出生的比率是大致均衡的,这个普遍规律已为社会学界、人类学界和生物学界所证实。为了抑制人们对异性的占有欲望,防止出现人为的社会骚乱,古罗马帝国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一夫一妻制” 的立法,基督教国家也有相似规定。进入现代以后,许多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相继建立法规,废除多妻或多夫制,坚持一夫一妻制,对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代,如果还有那么一些人利用某些优势,违背法规和伦理,或明或暗地占有除配偶外的其他异性(这些人都逃不脱法律的、道德的、心理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惩罚),那么,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认识到,违背法律和自然规律,占有除配偶外的其他异性是可恥可悲的,人类私有欲念中对异性的占有欲望必然会逐渐淡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离不开政府的作为,如果政府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对人民的思想教育更加得力,使那些私欲大的人不敢腐(腐则得咎)、不能腐(无机可乘)、不想腐(腐败可耻),人们利他的公德意识必然会大为提高,社会风气必然会大为优化,人类的私欲必然会进一步淡化,并最终走向消亡。这里所说的人类私欲的淡化和消亡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过程,即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资财富的不断丰富,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私有意识必然会逐渐淡化,并且一代比一代更加淡化,如此递进发展下去,终究会淡化到趋近於零。到那时,人类的私欲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不是灭亡)了。
人类私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十分悠久的岁月,要让其消亡,必然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使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到相当高的程度,人们的文化修养思想觉悟提高到相当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尽管时光漫长,逐渐觉悟的人类将会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抑或更长时间,那个美好光景一定会到来。

说明: 文稿中的资料主要源自本人数十年的观察实验和CCTV7、CCTV9、CCTV10等。对于后者,只要在互联网搜索栏目输入文中提到的资料,均可查阅到相关信息,因此文中没有注明出处,特此说明。
此文于1967年全国“要斗私批修”开始蕴酿,直至2009年动笔,2015方才草就。可以这样说,此文是我用岁月作笔,蘸着生命的汁液写成,为的是给社会奉献一碗提神醒脑的汤剂。

作者: 聂国弼,1941年生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安陆市作家协会会员,安陆市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