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城沟北村建成移动信号塔

移动沟北塔建成,敬业辛苦人感动。挖基焊架特认真,浇铸组装根基稳,业精吊装对接准,艺高登塔惊人心。
自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颁佈惠农政策,各行各业争先响应,移动通讯也不甘落后,在我门前稍东地点,给我们沟北村修建网塔,从开始挖基到建成,我都目睹并拍了许多照片。所有人员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不畏艰险的态度,让人敬服。
:地点确定,设计图纸清楚以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挖基由我们韩城苏村最有经验,最能吃苦的三四位同志承担。八九米深,直径有近两米的园筒状井。开始浅时,土渣用铣能扔上来,再往下出土渣就有了困难。找来了过去搅水并带弯把的井

轱辘,穿在固定的钢管上,用井绳挷个笼,一个人单向往上搅,一个人在旁边負责提上往土堆倒。下边挖的那个人,由于空气不流通,热得满身出汗,索性将上衣脱掉,光膀子在下边干。由于有园心下垂定方向,挖出来的园筒型井直上直下,质量过关,没有一点偏差。
那位电焊师傅不但技术高超,说话办事很有人情味,离老远找准咱家要接电。他们出门为咱们农民办好事,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一句话:大力支持,什么时候上班来我都在。那快有幼儿胳膊粗,大约九米长的锣纹钢,一根根都要抬起来,焊接在几个中心互连的大园盘上,每天不停歇带加班,整整三天才焊成功。体积那么大,重量那么沉,周圍观看的人都想,这么大而长的钢架,得多少人才能抬起,又怎么能放到挖好的井内。没想到,人家领导一个电话,调来一辆大吊车,没费什么事,只用两三个人挂钢絲绳,沒用半小时,便稳稳的放到了井内。随后那拉着水泥混凝土的大罐车开来了,浇铸震动一次性成功,地面只露出十六根,幼儿胳膊粗,半米长,固定在园盘上带絲的钢筋头。

5月9日零晨,上天给韩塬送来了一场喜雨,椒粮菜果均获新生,长势更加喜人。8点多雨停路干,几辆超级货运大汽车停在了门前路上,大吊车从上靣卸下合金预制成的四节塔体和所有配件。万霖通讯公司的老武两口和老王三人,仔细捡查了塔体地基,及露出地面的十六根粗钢筋的分佈等,完全达到合格标准。11时Z7分,塔吊司机张师,开始吊装塔身最下面这10米长的一节,也就是最粗的那一节。从有泥有水的地点,橫着吊至公路平坦处,然后将钢絲索解下挂在细头,竖着吊至空中,缓缓放下。由于吊车司机技术高超,加之下面指挥的到位,于11时39分,这最下面的塔体镙絲孔,与地基预留絲头,一次性对接成功,不差一絲一毫。紧接着塔跟前这三人,赶快戴紧镙帽,把它们固定在了一起。然后有一位王姓师傅,顺着那单股钢筋焊成的简易梯子,爬上10米高的这节塔顶,摘下吊装时挂在上面的钢絲绳。

20Z2年5月1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移动沟北网塔对接成功,让我大开了眼界,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技术高超,什么叫艺高人胆大,什么叫攻坚克难,什么叫奉献精神。早晨8点,除过吊车司机张师傅,地面只有老王和他的同伴共两人。8点23分横挂第二节塔身,移至平坦处,钢絲绳换挂在小头,下面挷着一跟牵引的长绳,8点Z6分起吊至空中。在司机的准确操控和下边人用绳索的顺势牵引下,于8点34分第二节对接成功。让人佩服的王师傅,顺着那单股有横挡的爬梯,如覆平地,未挷防护绳,只几分钟,便爬到了第二节塔身的顶端,解开了钢絲绳,又解开了下面的牵引绳。快速下到塔底,用同样的方法,又让第三节塔身吊起。8点44分,第三节塔身又对接成功。我们那位神人一般的老王师傅,在8点47分,又爬上了第三节塔身的顶端。周圍所有参观的村人和路人,都为他的一举一动提心吊胆,连呼吸都憋住了,眼晴一眨都不敢眨,身上在不停的冒冷汗,心好象被人握在手里一般。直到看见他解开钢絲绳,解开防护绳,安全下到地面,人们才算松了一口气,个个伸出了大拇指。

第四节塔身的结构是最复杂的,那么一大堆配件,必须要全部安装入内。老王师傅和他的同伴共两人,要组装这么多的配件,放在过去起码再加两倍人,还得好几天。可今天他俩是技术高手,企业骨干,劳动模范。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艰难险阻能拦住他们。仅仅只用了几个小时,连组装带对接,全部按要求标准,快速,安全的顺利完成。

第四节塔身距下沿有一米五左右,有伸向三个方向的横挡,需要把三块扇形平台嵌入并固定其中,每块均需两人用力抬起,再用镙絲固定,形成一个在上面工作的园型大平台。其中一扇还预留8ox50的小门,供人上下进出工作方便。上面每隔约两米,还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园型平台。三个平台周边,用约10米长,直径20的园形合金管6根,间距相等,用u型大镙絲固定,即是平台外侧的扶手,又是连接的横挡。第四节塔体的最顶端中心,向上安装一根三四米长,顶为尖形的避雷针。离针底大约一尺多,有两根一尺多长的合金横挡,中间相距有2寸宽,用一根粗销子相连,一根约4o米长,大拇指粗的钢絲绳一头固定在这销子内,另一头垂下能通到塔底。具说这叫防护绳,从三个园平台的小门通过。从这里通过的还有那单股的简易梯子,一直能通到塔底。

中午12点零3分,配件复杂的第四节塔身,全部组装齐全,经反复捡查没有一絲一毫的疏露,全部达到合格标准。12点19分,牵引绳,钢絲吊装索全部固定好,驾驶员张师傅缓缓起动机器,用这五六十米高的吊臂,将这最后一节塔身吊到空中。好多村民及行路者均停下了脚步,手搭凉棚,抬头往上观看这一奇观盛况。尽管那颈椎难受,头有点发昏,眼晴有点发涩,但人人都不想错失这个机会,坚持着往上看。老天不助力,刮起了风,张师使出了全身技术,王师顺势用绳牵着,刚要对接,就出了一总偏差,刚到跟前,又被风刮离开那么一点点。观者个个急得快要喊出来,十分钟过去了,又快十分钟了,王师傅急了,不行得拿出杀手锏。只见王师傅双手抓住塔身那单股钢梯的扶手,手脚并用,身轻如燕,灵巧如猿猴,胆壮如冲锋陷阵的英雄黄继光,王成。没有絲毫犹豫,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赶快让塔体对接合缝,为振兴乡村出力,为农民兄弟谋福利。只几分钟,他便爬到了第三节塔身的顶端。这时他把保险带捆紧,腾出两手,身体后仰,就近牵引,只一下,便让接口合了缝,对接成功了。王师傅他没有朝下走,而是继续往上,穿过第一个园型平台的小门,又过了第二道,第三道小门,来到最顶端,解开了塔吊的钢絲绳,仔细捡查一遍,没有什遗露,才穿过三道小门,来到第三节塔身的顶端,把那下垂的钢絲保险绳吊上来,边往下退边往槽中放。12点56分,我们这位英雄老王师傅,平安下到了地面,所有人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了下来。
下午,他们几个在塔下安装了控制箱。

5月11日,又是老王悬在空中,将身子挂在电杆顶上的钢絲绳上,其它人用绳牵滑轮往前拉着,边走边将那根从村子里引出的粗光缆,一节一节的固定在钢絲绳上,一直通到塔底并接好了所有线,移动沟北网塔宣告建成。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