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书屋就是我的书画室,我的书画室也就是我的小书屋。
我喜欢我的小画室和小书屋。并把它当成我的最忠诚的朋友,除非晚间休息和在外应酬外,我跟我的朋友几乎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了……
如果你问我,它究竟长得什么样?那让我具体给您描述:
它的面积只有十二平方米。一条长方形的小木案上,铺一块纯羊毛厚毡,几卷安徽泾县盖满红色纸封的宣纸旁,放一对金丝楠镇尺,再置一松花江泥石构筑的天然笔洗和砚台,案几旁,树立一吉林丰满水库的暗红色浪木根做成的天然笔架,六七只大小不一的长峰毛笔如钟摆一样在春风的互动下,左右微摆,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进程和研习的紧迫……
让我丝毫不得任意用奢侈的态度浪费时间,让我时时绷紧住与光阴赛跑的这根弦,丝毫不得放松和懈怠……
更像提示我,要在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融纳中找到心灵的平衡……
我的小书屋就是浪漫的世界和惬意的精神家园……
我常常在这有限的时空中任由思想和意识自由驰骋,用我求知的渴望与真诚,与过去的历史对话交流,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作为我知识文化蛋白质的重要补充。这种补充,有时小到极微,有时却大到无形……
然而,每一次交流,
都是
如鱼得水的快乐。
每一个过程
都铭刻着得到的深透。
也许,
人生本该如此,
但愿,
我们永远
不会跟她有些许的遗漏和疏远,
更不会忘却书对我们的无言叮咛……
从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告戒,
到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白。
从苏轼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勉,
到李清照的“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抒情。
从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提示,
到赵恒的“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总结;
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概括, 到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描述,
可以这样说,
先人的各种关于书的性质,作用,功能和绩效都在我的小书屋给我点明了智慧和悟觉的蜡烛,那 噗噗闪烁的烛光,无时无刻不在对我进行深刻的暗示和警钟般的提醒……
书曰:你眼前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
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忘形。
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终生。
得失是缘,何不斯然淡定。
得失随缘,心无减增。定在慈悲,
喜风不动。自然吉祥,
因缘而成……
世间万物,
寻律而荣。
自得其所,
阴阳平衡。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道出道法,
佛归天恒…
于是我,
打开一得阁墨汁,
一股浓郁的带有胶质味和松烟味道的墨香瞬间占据了整个书屋的时空……
墨韵乘香飘逸起,
羲之圣字尽纵横。
再绘苦禅松鹰图,
气势飞天云中行……
我的小书屋
就是我的
灵魂和艺术的世界
每每来到
这里
我就如同遇见了多年
相处的知音朋友
我们便有一场如期的促膝相谈欢快
和情感的交融的运程。
如果,
一本书就是我的一个朋友,
那么这五千多册书就是托起我人生追求和向往的一万多只朋友的大手,
是他们
用聚合的力量托起了我的单薄
给我打造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让我的思想融汇于他们的历史时空,
让我乘凉在在人类共同文化文明基因所蓬蔽的树荫中……
欣赏无限,
坐享其成。
年复一年
读书学习
是我不变的坚持
日复一日
思考观察成为我习惯的编程
……
今夜,
春分咋暖,
月朗风清。
让我在
小书屋
举书邀月
同赏清辉
与月共醉
……
抖落疫情
纷扰的
一身疲惫
慈,俭,让
知,仁,勇
觉,正,净
再启程
与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