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 僧 归 ⽇ 本
诗/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轻。
⽔⽉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灯影,万⾥眼中明。

鉴赏
这是赠给⽇本僧⼈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表现长时间乘⾈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时的'迷茫景象,暗⽰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之阔,寓含着对僧⼈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扣紧僧⼈⾝分,⼜含有⼈海泛⾈、随缘⽽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在⽉下坐禅,在⾈上诵经。“⽔⽉”喻禅理,“鱼龙听”切海⾏,⼜委婉表现僧⼈独⾃诵经⽽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灯”描状僧⼈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灯”⼜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不明写送归,⽽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意上有两点需注意:⼀是所送者为僧⼈,诗中⽤了⼀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禅”、“梵”、“⼀灯”等,切合⼈物⾝分。⼆是僧⼈来⾃⽇本,⼜欲归⽇本,必经⼤海,故极⾔海路航⾏之苦。中间两联前⼈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过海,因⽽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体,为⼀⾸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本僧⼈来华,后半部分写⽇本僧⼈回国,诗中多⽤了“随缘”、“法⾈”、“禅寂”、“⽔⽉”、“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然,⾜见诗⼈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阿牛哥整理)
配图/书法:李桂强

李桂强,赵朴初书法传承人。国家文化部颁发“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者。中国美术市场报总编、副社长。
责编: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