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新鸣凰
天山秋色 IC photo
天山大峡谷 IC photo
天山是全球七大山系之一,在中国境内长达1000多公里,基本上呈东西走向,横亘新疆全境。它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然的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域的独特标志。
新疆天山具有天池、大峡谷、吐鲁番盆地等极好的自然奇观,将反差巨大的炎热和寒冷、干旱和湿润、荒漠和秀丽、高山和低泽、壮观和精致奇妙地融合在一起,201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卖羊肉串的新疆商人、优美的新疆舞蹈、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等早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和老伴近几年一直有去新疆旅游的愿望。但考虑到新疆路途遙远,我们迟迟不敢行动。在一些去过新疆的好朋友鼓励下,我们下决心在今年金秋季节以自由行的方式前往新疆旅游,去乌鲁木齐体验那里的多民族文化,亲身观赏天山那些特有的美景。
为节省时间和保证体力,我们预先订好机票和火车票,确定旅游日程和所住的旅馆,满怀信心地于2015年9月13日上午从家中出发。
中午,我们在南京禄口机场登上了东方航空公司飞往乌鲁木齐的班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航班于当晚7:40到达乌鲁木齐的地窝堡机场。当我们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天气晴朗,西边天空仍飘着绚丽的晚霞,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乌鲁木齐比南京天黑要晚两个小时。我们入住在预订好的酒店。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外,还居住着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50多个民族同胞。不同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建家园,创造了富有神奇魅力的多民族文化。乌鲁木齐原名迪化,解放后改名,在蒙古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现在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全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大巴扎
在乌鲁木齐市一些繁华的地段,高楼林立,商店众多。市区的街道不像南京那么宽畅,无快慢车道之分;由于地势起伏较大,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很少。9月14日,我们观看了乌鲁木齐市的市容,并游览了揽秀园和红山公园。揽秀园内绿树成荫,步道平整,路边安放着许多凳椅,池塘边有一座优雅别致的宫殿式建筑。红山公园是乌鲁木齐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古迹众多。从公园入口处的介绍牌上知道,国家多位最高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曾来此参观游览。
立于山顶的红山塔和林则徐塑像。
位于市区的红山因山体为红色的砂岩而得名。红山公园正式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园内有大佛寺和远眺楼,还有立于山顶的红山塔和林则徐塑像。红山塔为一座楼阁式实心九级磚塔,建于1788年,造型美观,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当时用于“镇山锁水”的宝塔,现已成为乌鲁木齐市永久性的标志和象征,每天吸引着许多游客来此观赏。
离红山塔不远处,竖立着一尊高大的林则徐塑像,像基座正面简述了林则徐的生平,侧面镌刻着他于1845年12月4日登上红山后写的诗句: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
曾任清朝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目睹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在广州严令禁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结果林则徐被昏庸的道光皇帝贬官发配到新疆。当他登临红山时,远望中国大好江山,心里百感交加,即兴写下这些著名诗句,以发泄心中的郁愤。为了纪念林则徐的伟绩,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在红山塔附近竖立了他的雕像,还特地安放了一个禁毒铜钟。现在,红山已成为新疆地区一个禁毒教育基地。
我们在红山公园逗留两个多小时,之后乘公交车赶往乌鲁木齐火车南站,预购了第二天去吐魯番的往返火车票。
9月15日上午,我们在乌鲁木齐南站乘上了开往吐鲁番的动车。在吐鲁番市,我们参观的重点是葡萄沟。火焰山山脉是天山的一个分支,它的部分山岩呈红色,而葡萄沟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峡谷中水量充沛,天气炎热,非常适合种植葡萄。那里的葡萄品种多,汁甜味香,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举世闻名。
载歌载舞
世界最甜的邮局
走进葡萄沟后,只见长长的廊架上挂满各种葡萄,旁边流水潺潺,展览区内有一些出售玉石、服饰等新疆特产的商店,每小时还有一次新疆民族歌舞演出。我们坐在长凳上,尽情地享受着身边的美景。
吐鲁番地区的旅游资源很丰富,除了著名的葡萄沟外,还有坎儿井和苏公塔等。考虑到下午6:30要乘火车返回乌鲁木齐,我们决定参观著名的坎儿井古迹。
我们走出景区,在一家小商店门口等车,商店主人是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她的女儿正在做功课。她见到我们两位老人来此旅游,主动搬了两张凳子让我们坐下。她的汉语说得较顺畅,而她的女儿刚学汉语,用汉语交流还有困难。小姑娘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微卷的头发,对我们很有礼貌,她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汉语名字叫赛依旦。我翻看了她的语文和数学课本的内容,发现都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同时叙述。听说我们两人来自江苏南京,她主动要我为她写几个汉字留念,我随即在她的语文课本上写了:希望赛依旦小朋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伴和她们合影留念。
她和她妈妈都很高兴,我建议老伴和她们合影留念。不久,我们乘上了一辆出租车,去下一个景点——坎儿井。出租车司机是一位维吾尔族中年人,能听懂我们的讲话,但自己的汉语表达很不流利。
坎儿井是新疆荒漠中的一种特殊水流输运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主要截取地下潜水进行农田灌溉和用作居民用水,大体为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四个部分,其中地下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吐鲁番北部有高耸的天山山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后潜入戈壁滩下。利用山麓坡度,古人巧妙地利用坎儿井使这些地下潜水不因炎热而蒸发,为人们所使用。开掘这种水渠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短则200米,长的达25公里,至今探明总长度约有5000公里。每条坎儿井有多口竖井,其中靠近雪山的,深达100余米,下游浅的也有10多米。这是何等浩大的地下工程!我们随人群进入坎儿井的部分区域参观时,大家无不为古人的智慧和付出的辛劳发出感叹。
林则徐谪戍新疆伊犁期间,于1845年1月首次到达吐鲁番。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水在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可见他对坎儿井也感到惊奇。
参观坎儿井后,我们便去吐鲁番市中心参观。吐鲁番市並不繁华,总人口50多万,居民以维吾尔族同胞为主。那天,市中心广场正好举办服饰和食品展销会,见到购货物者大都是维吾尔族妇女,而商家则多数是汉人。
下午5点多,我们乘公交车去吐鲁番火车站。火车准点到达,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带着一丝疲倦,顺利地回到旅馆。
2015年9月 写
2022年5月 修改
作者南新鸣凰(网名,左),1939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