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八十三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一)先进17-20章
17.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先生说:“高柴啊,有点愚笨;曾参啊,有点迟钝;颛孙师啊、有点偏激;仲由啊,有点莽撞;颜回啊,他积的道很多,可是他屡陷空乏贫困;端木赐啊,没有官府的授命,他就用财货生利去经商,但他猜测行情却能屡中。”
点评:本章评论几名弟子优缺点,同时对比颜回和端木赐的“屡空”和“屡中”,促人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孔子认为,纠正不足是人生提道德水准的必经之路。本章孔子在因人施教。

18.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做善人的方法。先生说:“他们不踏着别人的脚印走,也就入不了屋门。”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做善人就要跟着善人脚印走,才能登堂入室。这与他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是一致的。颜渊早就学会了这一方法,他曾对先生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见《庄子。男子方》)看来“亦步亦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必经的学习阶段。子张性辟,容易“过”,不愿“践迹”而行,孔子特以“升堂”(入门)易、“入室(学精)”难,指导他还是“践迹而行”适合他。但从培养开拓精神说,此方似非最佳。有人认为本章的意思是做了好事不留痕迹,不让人看出是善行,即积阴德。这才是真善。(《论语别裁》521页)

19.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先生说:“这是言论诚实的人吧?是个君子呢,还是外表脸色假装庄重的人呢?”
点评:本章孔子警诫学生别被巧言令色者欺骗。这与《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一致的。没有丰富的阅历,是提不出如此深刻见解的。此章可供涉事尚浅的年轻人借鉴。《集解》把本章与前一章合并。

20.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个道理可以就去行吗?”先生回答:“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个道理就去行呢(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冉有问:“听到个道理可以就去行吗?”先生说:“听到个道理应该就去行。”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个道理是否可以就去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可去行,要征求他们意见。冉求问同一问题,先生回答‘听到个道理应该就去行’。我疑惑了,我斗胆问:同样问题,为何答案不一呢?”先生说:“冉求性格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仲由有两个人的勇气,所以让他后退。”
点评:本章写孔子回答子路、冉求所问同一问题,答案却因人而异,原因是问者性格不同,要因人施教。子路好勇过人,要约束他;冉求退缩,要鼓励他。唐代韩愈字“退之”,取义于此,以防冒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