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35章 正风肃纪路漫漫
吴传忠为自己的婚外情付出了代价。经县教育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吴传忠留党察看的纪律处分,并调离城关一小。
这天晚上,坎家福在办公桌前翻阅文件,怱听有人敲门。“请进。”来人是局纪检组长成锋。
他呵呵一笑起身说,“成组长,来来来,快请坐。”
成锋呵呵一笑,将手中几页信纸和一信封给他说,“局长,你看看。”随后,成锋在沙发上坐下。
坎家福接过信封和信纸问,“自我反省书,这谁写的?”
成锋用手指了指,“你看看就知道了。”
坎家福仔细看了几页信纸,又看了落款人,原来是吴传忠写的。他也呵呵一笑说,“是传忠写的悔过书呀!嗯,我看很诚恳嘛,从党员的党性、党的纪律,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层面,全面反省自己存在的思想、作风、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也剖析得深刻。”
成锋说,“是的。传忠说他没脸见你。在信里,他不仅全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给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且深刻反省了犯错的原因,表达了愿意悔改的真切愿望。他完全接受组织给予他的纪律处分,并向局里写了申请,愿意到全县最偏远的垌集镇去支教。”
坎家福看完了信说,“好哇!成组长,他这是真心悔改。经过了这次折腾,相信他会变得成熟和理性。我看行!我再和李局长沟通一下。我的意见,就同意他的请求,让他去垌集镇支教两年。”
“让他沉下去好好磨炼磨炼。”成锋说完,哈哈一笑。他又另外递上一份资料说,“局长,这是一份根据群众举报,实验小学有两位老师,给本班学生有偿补课的调查报告,请你过目。”
坎家福说,“成组长,听说在城区的中小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看这样,你们根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法规相应的条款,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提出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意见,然后提请局党组会研究决定。”
“好的,局长。”
“成组长,还有一件事:请你们纪检组把全县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局机关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梳理,如果有必要可以组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然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请局党组会讨论。”
“局长,我一并作安排。”成锋说完,随后离开办公室。
坎家福回到沙发前,看了一会儿文件,又听到敲门声。他请人进来,抬头一看,见是郝玉梅穿一身黑色西服,微笑地站在门口。他起身高兴地说,“哟,郝老师,你好。来来来,快请坐。”
郝玉梅笑容可掬地说,“坎局长,我不会打扰到你吧?”
“哪里?哪里?你坐,我给你倒杯水。”
郝玉梅坐在沙发上,坎家福倒了杯水过来递给她,然后在她相邻沙发上坐下。
郝玉梅笑着说,“我每天晚上都骑车从教育局旁边经过,都能看见你办公室通明的灯光。今天接孩子的时间还早,便过来看看你。”
“谢谢你,郝老师。你呀,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位好妈妈。对了,我听胡校长说,李娜在一中很不错,初露锋芒,是棵好苗子。我也听钰馨说,她俩交流也挺多的。”
“谢谢你对李娜的关心。现在,李娜是把钰馨、钰龙当学习的楷模了。一谈起姐弟俩,她立刻喜上眉梢,于是便峥嵘有日,奋发有时。”她咯咯一笑,“说起钰馨、钰龙,我真的好想念他俩,两个孩子不管到哪,必定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郝老师,你和钰馨、钰龙是师生情深意长,李娜和他们是同学情真意切,他们都令我们大家喜爱。”
郝玉梅说,“其实,只要我们当老师的有一颗博爱的心,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对了,王若林她身体恢复得不错,每天班上的同学都轮流背她上学。这女孩经过这次磨砺,懂事成熟了许多,也更加懂得热爱和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很不错的女孩子!这几次学科测验,她的成绩都可称得上优秀。”
“人都是在磨炼中成长起来。若林很聪慧,悟性也很高,我对她很有信心。”
郝玉梅见他高兴,突然说,“坎局长,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有老师犯有错误,该怎么做才好?”
坎家福收敛笑容,看着她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老师是所有学生的镜子。当学生站在这面镜子面前时,这镜子应该是像新打磨的、崭新的,不仅可正衣冠,而且可以明是非。如果这面镜子自身布满灰尘,学生就可能是一个身上沾满灰尘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就是一个‘灰不溜秋’的人。当初老师犯错这个‘因’,在许多年后结这样的‘果’。这个影响很深远,也很恶劣。”
“坎局长,你的这比喻很形象。”
“所以,作为师者,我们自当‘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实验小学两位老师刘凤仪和艾红芳站在门外许久,听了他一番话,两人走进办公室。刘凤仪说,“坎局长,我是实验小学的刘凤仪,这位是艾红芳老师。听你一番话,我们万分羞愧。”
艾红芳说,“坎局长,我们觉得都不好意思见你。”
郝玉梅见他有些吃惊的样子,略显尴尬地问,“坎局长,你不会觉得我很冒失吧?”
坎家福起身给两人倒茶,郝玉梅赶紧上前端过茶杯递给两人。
坎家福笑着说,“郝老师,我也是老师出身,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不存在冒失啊。艾老师,你此言差矣,老师见教育局长,这也是天经地义。”
刘、艾两人听他这么一说,紧张的神色轻松了许多,随即在郝玉梅身边坐下。
坎家福说,“你们这两位老师我也听说过了。刘老师曾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老师的称号,艾老师是曾经受到教育局表彰过的“优秀教师”。只是近年来,你们那颗心上,长出了一些铜锈斑。”
刘凤仪说,“坎局长,您说的这些我很惭愧。我有负教师的称号,也给领导增添了麻烦。”
艾红芳说,“坎局长批评的是!我们已经如数把收取的补课费退还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了。今后,我们一定吸取教训。”
“你们犯下的过错,局纪检组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客观公正的处理这件事。希望你们引以为戒,回归初心,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刘老师说,“我们诚恳接受组织的处理,吸取深刻教训。”
坎家福站起身,伸出手来说,“我相信你们!再见。”
郝玉梅与刘老师她们一同起身,分别和坎局长握手告别。三人随后转身走出办公室离去。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7时许,县教育局局党组会议在局里的小会议室召开。局党组5名班子成员全部参加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副局长李正芳主持。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县实验小学教师刘凤仪、艾红芳“降级”的行政处分,并追缴有偿补课全部所得。 会上认真讨论了《关于川江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情况的调查报告》;并研究决定,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整顿我们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李正芳在主持会议期间,手机电话铃频繁响起,坎家福盯着她看了几眼,李正芳索性关掉手机。
会议的最后议程是由坎家福讲话。他一脸平和,翻阅手中的资料,然后抬起头说,“同志们,这些年来,我们全县上下同心协力,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川江教育的形势非常喜人,教育系统总体上风清气正,我们的教师队伍值得信赖。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给予我们很高荣誉;人民群众对我们川江的教育是有口皆碑,给予很高的评价。”大家静静地听着。
他继续说,“可是近段时间,我们教育系统相继出现了实验中学学生坠楼事件,吴传忠同志婚外情问题,教师有偿补课问题。还有刚才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提到的有少数个别教师吃、拿、卡、要,做生祝寿、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经常在学校聚拢打麻将,甚至打一通宵,第二天早上照常到班上课,等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师德师风出了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和个别同志身上,但影响非常恶劣,性质特别严重,我们必须露头就打,坚决遏制这种不正风气。”他举起手中的一份文件说,“这份‘整顿我们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的文件起草得非常好。好就好在,参与面广,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好就好在,要求领导带头,我郑重向大家表个态,从我做起,我们在座的同志,都要把自己摆进去;好就好在,要认真搞好对照检查,广泛征求意见,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个环节,必须认真严肃,决不能走过场;最后是抓好整改,建立长效机制,这应该成为我们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局党组会议结束后,李正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在办公桌前坐了下来。他有些黯然神伤、心神不宁起来。此前,原城关一小校长吴传忠,因婚外情受留党察看处分,便在他内心引起极大震动。因为他心里发虚!他自己不仅与一名在商场工作的年轻女人有染,而且还和这个女人生有一个男孩,他终于有了儿子。于是,他在外另买了一套新房,还将房产登记在这个女人名下,让这个女人干脆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而他担起了家外养家的责任。因为负担重,作为分管人事、财务工作的副局长,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一些私利。刚开始他收取别人的好处还会心生愧疚,时间一长,不仅心安理得,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吴传忠这件事刚了结,谁知又出现了教师有偿补课被查的事。再因先前学生坠楼事件,令局长坎家福把几件事上升到教师队伍出现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并在坎局长的提议下,经局党组会研究,决定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整顿我们的师德师风”专项主题教育活动。 他担心在这整顿过程中,冷不防有人会把他的一桩桩事给抖了出来。
一想到这些,他不仅去那女人那里的时间少了,而且在个人小节上也收敛了不少。工作上,他高调做事,以身示范,认真负责,并颇有成效;为人上,他非常低调,谦虚谨慎,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因为这,他在川江教育界一时间内有较好的口碑,很受大家的喜爱和信赖……
李正芳正想着心事,怱然他听到敲门的声音,随即走进一个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李正芳抬头一看,正是他的那个情人。他吓得心惊肉跳,赶紧上前将办公室门关上,低声问道,“你,你怎么到单位来了?有事不能在家说吗?”
女人不高兴瞅了他一眼说,“好多天都见不到你个人影,打你上百个电话也不接,最后还给我关机?我说你是什么意思啊?”
李正芳赶紧捂住她的嘴,“你小声点。”他放开手问,“说,什么事啊?”
女人往沙发上一坐,拉长个脸说:“给我10万。我妈病了,现在住进了医院。”
“我现在手头没这么多钱。你先回去,我再慢慢想办法。”
她不耐烦地站起身,苦着脸说,“我等不了。你必须现在跟我想办法,我爸在我们住处那等着拿钱去医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