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草渡-百岁秦怡影艺千古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5月9日清晨“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1922年1月,秦怡出生于上海。她16岁开启舞台生涯,1939年,秦怡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开始走上大银幕。1941年秦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艺”,在重庆等地先后演出《天国春秋》《钦差大臣》《董小宛》《结婚进行曲》。1948年与著名“中国影帝”金焰结为伴侣。秦怡是我国文艺界公认的德艺双馨艺术家,在她充满传奇色彩的80余载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出演《大地回春》《马兰花开》《母亲》《农家乐》《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青春之歌》《摩雅傣》《青海湖畔》《海外赤子》等数十部影片,在新中国电影艺术长廊留下浓墨重彩。美丽、优雅、坚韧、富有正义感,是她特有的银幕“标识”,其中她在《铁道游击队》中扮演的芳林嫂,成为新中国银幕永不谢的经典。

纵观秦怡一生经历坎坷,但她始终乐观坚强。早年她从封建大家庭出走,踏上抗日救亡之路,积极投身抗战进步演艺事业。在重庆时,她亲历日军大轰炸,是战争幸存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她罹患癌症,所幸治疗及时,逐步康复。她常说,自己是从“鬼门关”几度“走回来”的人,更懂幸福来之不易。

改革开放后,她仍执着于影视创作。86岁时,秦怡为地震灾区捐出了毕生积蓄;2014年,年过93岁的秦怡登上青藏高原,自筹资金,拍摄自编自演的电影《青海湖畔》。片中塑造的气象科学工作者梅欣怡的艺术形象,寄托了她对工作、对生活、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此后,她还参演了由陈凯歌执导的古装电影《妖猫传》,95岁的她扮演一位见证了唐王朝兴衰的“白发嬷嬷”。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因身体原因,秦怡无法赴京参加仪式。97岁的她,当天在病房观看了电视直播。“国家给这么高的荣誉,很激动,感受很多,很想流泪……”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她感慨万千。

近年来,秦怡因患晚期肿瘤一直住院治疗。2022年1月31日,在医护人员和家属陪伴下,秦怡度过了百岁寿诞。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谈及表演艺术,老人仍然充满激情。

5月9日,秦怡病情突变,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凌晨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100岁。实现了她一名终身“人民艺术家”的完美谢幕。但秦怡的百年影艺人生,留下的“芳林嫂”为代表的多彩影艺形象,是新中国影艺银屏永不凋谢的经典玫瑰。笔者怀着对百岁秦怡崇敬的心情,选用她留下的无数珍贵影剧片名相关的名词,填写《芳草渡》,对秦怡百岁影艺人生为评为纪。
秦怡百岁驾云西。
风雨雪,
艺馨霏。
青春之咏马兰枝。
农家乐,
董小宛,
女蓝栖。
青海畔,
母亲迟。
蝶随金焰齐飞。
钦差天国大臣披。
摩雅傣,
芳林嫂,
影屏晖。
——2022年5月1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