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想阿里
阿里是地球脊梁上可以遮天的巨石。悬坐在那里,眼皮底下流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风和冈底斯山上的雪。就在这两大山脉间的荒原上,象泉河水正宣读着这里八千年来不间不断的尘缘。
在古已千年的托林寺前,我用双手捧起这块石头。它沉似天星,又轻如过水。我再一次凝视这石头上纹路的寓意。是万古不言的地老?是横亘沉眠的天荒?还是什么凝入石核在万亿年前的哪个瞬间?这纹理似无视无听的佛陀,不见流云竟过,不闻冻雨坠河。只有诵经者的双唇,以度众生。
阿里是什么?
阿里是一条亘古的长河,在地球的顶端盘洄,成为众生头上雨的坠落又是天上云的聚合。
阿里是什么?
阿里是一道牢固的长墙,将是过切割,使黑白分明,也把过去与今日接合。
那个时候,阿里可不是这般荒茫。它把佛陀尽照的光芒写在古格的墙上。这也是我一万次向阿里倾倒的缘由。
阿里是一种声音。它在不断的沉言中推落喜马拉雅山头的雪,又惊动过天鹰的睫毛。这辽阔的雷声从天顶扫到水面,竟没有发出一点点的响声。
阿里是一种颜色。正落的白雪与黑色山体的下面是无声的草原。在山体与墙壁上的刻画已将色彩沉淀。沉淀在牧人的衣袖间,沉淀在牦牛腹部绒绒的毛里面。阿里是那种人世间缓缓慢慢变动的色彩,能描绘这色彩的词字还是没有出现。
阿里是一种光芒。是晨时递到的第一束阳光,是晚霞坠灭后残留的亮。
阿里是一种动。它始终从大气中穿透却从不现踪影,不知它何时来到,哪时又走。它每每光束般碰撞高在万丈的冰崖,又将冰崖溶化的水滴在坠地前击成雾粒。它不断换变藏人服装的色调,从黑变白再变到黄红,在这幽幽暗暗的几千年间。阿里是一种静。拜佛的万民如掠地的云潮涌来,不惊虫草,不使旗摇。林立寺庙的墙中万千人的诵经,却一丝不响,铿锵之声已在天上的云中。
阿里是一种沉淀。它把过去的许多沉入岩石不予呈现。这沉淀使沃土间埋藏了万千的天眼,巨大的冰山在流水间滚滚向前又卧在河边不断地深眠。
阿里是一种磊摞。从苯教前更早的崇尚到佛经流芳的八千年间,这磊摞的白石是宇宙的项链在日月与地球之间围转了千遍万遍。
阿里是人体的架构。正因有如此的骨架,才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了沉积,又有了磊摞。 正因有了如此众多,也才有了浓缩,浓缩成那块石头。它在托林寺前的地面上等我,一等就是多少个千年万年,直到昨天我从这里经过。
作者简介:陆晋生,油画家,中国古代地毯史研究学者,青海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专家,国家出版物《藏族美术集成·工艺美术·织毯卷(藏族地毯简史)》主编、综述、撰稿、摄影。
主播简介:佘海丽,微名子和。乌鲁木齐人,从事过教师等行业… 爱好朗读,愿用声音传递世间的一切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