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豫南杨,河南新县人,1958年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学高级教师。教育业,懂谱学,知地理,晓日柱,通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新、光两县《杨氏宗谱》主编,新县《杨氏族志》副编,新县《雄关古寨》采编,编著《王店村志》,组织重建“杨公祠”,命名“斋醮堂”,撰写杨家冲杨氏始祖杨珠夫妇碑文和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新县杨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工作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



杨公祠座落在新县千斤乡王店村杨家冲水口处,甲山庚向,属“珠”公后裔捐资合建。
原公祠始创于1874年,建筑占地280平方米,土木结构,前厅后殿,四合回廊,墙外面砖包青,砖砖印刻“杨公祠”。
现在的杨公祠是由笔者于2009年组织重建的。开基恰逢日座山,封顶巧遇阳镇向。日临甲庚人隆荣。
重建的杨公祠占地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8平方米,石条机砖为墙,钢筋水泥为柱,半框架结构,前厅后殿,左右偏廊,四合长院,外墙是古“杨公祠”砖封檐,天面盖陶土黑瓦,为现代古式建筑。
公祠大门呈落堂凹状,正上方标明“杨公祠”,门边为条石结构,石表雕刻图文,分别是:古木、对联、红灯、元宝、莲籽莲花、二龙戏珠、双凤朝阳。
古木有二,立对联下方。“龙”“应”两房各代一木。二木为“林”,本在两房人丁均兴旺。
对语:颂四知正气,扬清德高风。旨在勉励后世,常思先祖之德,修身向上。
红灯四盏,对挂两边,意在一年四季,喜庆成双;
莲籽莲花,比连子连发;
元宝一对,纲领在富;
二龙戏珠,目标在贵;
双凤朝阳,喻双凤朝杨。
后殿七间,十二柱落脚,玻璃面墙,代表七六逢生,常年月明。
正殿三间,后墙内面正中镶嵌大理石,石上雕牡丹,牡丹托“祖宗昭穆神位”,此为祖宗神灵牌位,像征富贵。
牌位两边树对子。该对为三幅共体,即三断意解。一是“富千秋,贵万载”;二是“千秋隆祭典,万载著勋名”;三是“千秋隆祭典求富,万载著勋名祈贵”。意在:今朝的富贵是昔年先祖的荫功,来年的昌盛是今日我辈的积德。
对子两边高挂“忠”“孝”“仁”“爱”“谨”“信”“才”“德”,核心是“忠孝仁爱”,目标是“才德”。此为族教。
牌位下方,立汉白玉香桌。香桌长3.19米、宽1.19米、高1.09米,重9吨,其义九五。
香桌前面安放青铜香炉3盏,喻意三香万代清。
公祠院内,立化钱炉1座,青铜香炉3盏。每盏香炉重300千克。
东西耳廊是重建杨公祠的纪念碑,布有重建杨公祠的序文、理事会人员、捐资人物等。此处是记功表德的所在。
公祠前殿分东西厢房,是家族议事和藏物处所。
公祠大门两边,双象对立,鼻托如意,象征“吉祥如意”。
大门正前方是“三羊开泰”石雕,12对生肖石像与其一字排列,面朝公祠。释为地支甲子,富贵人才年成双。
大门东侧,有银杏树一颗,约1874年培植的。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人们荡秋千、锯木板,在树上钉钯器,使树干皮脱质腐三分之二,趋于枯死。而今,叶茂果丰。
公祠南面护山是青龙吐穴,穴表立山神土地城隍庙。该庙建筑用地16平方米,四柱落脚,八方翘顶,古型新造。庙内供奉“永兴社土地爷”、“财神爷”、“药王爷”、“八吒爷”、“三道王母”、“东西二顶送子观音”五大尊神,庙对联为“许得三界愿,祈来五世福”,横眉曰“有求必应”,以示裨主。
公祠南方水口处,立地名石1块。该石长6.9米、高1.9米、均厚0.6米,壬山丙向,与公祠向垂直,石南侧面标名“杨家冲”。
公祠外的东南角,有金龟蟾蜍趋龙井,意在寿龟守金钱。
该井呈瓮状,深3.9米,内直径均长2米,内墙全是米星石块斜面交叉砌成,容水近10立方米,能供千人食用。井水由沙崖沁出,洁净甘泉,饮之健康长寿且聪明。
公祠西面是厨房和斋醮堂。厨房3间,占地60平方米,厨具齐全,一次可开150人(15桌)的饭。斋醮堂3间,占地50平方米,供丧事道场所用。
厨房西北部是杨家冲的古今村落,是“珠公”杨的发祥地。
大门求人丁,中堂祈富贵,二象供如意,三羊送开泰,城隍土地做护卫,十二生肖双朝汇,金龟蟾蜍高寿亮,石固地名千秋扬(杨),此乃“珠”公后裔建祠自勉之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