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相思情歌千秋诵
作者|东香人-朱双顶(北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代枭雄的曹操,历经多年的征战,终于可以一展宏图逐鹿中原了,于是感叹人生暂短,有了求贤若渴的急切心里,在一系列的“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行政举措后,仍于心焦急,以《短歌行》诗歌之形式,来感招那些天下之才:“青青我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些有学识的才子们啊,我为你们朝夕思慕,只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谁能想到本为情人间思念之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却被雄才大略的曹操信手拈来,挪作它用发扬光大,寄托于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境,却是这样的贴切自然。

《诗经》中的《郑风•子衿》,是谱写一曲热恋中的姑娘对情人思念和等候情人来相会的恋歌,有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之唯美,与《王风•采葛》一道,构成了千古思念诗风之一道风景而传诵天下,我们不妨来欣赏它的魅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心中。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你那青青的佩带啊,深深牵挂着我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久啊。
由此可见,这是一曲女子思念情人的恋歌,可谓一咏三叹:诗的主人开篇从对心上人的衣服想起,埋怨起男子没来看她;接着再从心上人的佩带写起,提出难道是高贵身份让你不能主动来看我的质疑;于是只好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远方眺望,希望能看见心上人的身影,一天不见就像隔了三个月之久。这是反复递进、层层深入,思念之情、怨望之态、煎熬之心跃然纸上,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之间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

在《诗经》的《王风•采葛》中,同样有着这样表达恋人间的相思之苦: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她的影子,
好像隔了三月久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她的影子,
好像隔了三秋久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她的影子,
好像隔了三年久啊。
正如此,这是一曲小伙子热恋姑娘的情歌。对于热恋中的情人来说,哪怕一刻的分离,也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诗中的主人翁就遇上这件糟心的事:他喜欢上了心仪中的姑娘,可位姑娘却要经常外出去从事采集劳动,两人不易常见面,小伙子在饱受相思之苦中,将长相思的煎熬于诗中吟唱,于“一日不见”之中,却如同深受像隔“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年兮”那样层层递进,强烈地表达着对爱情的坚贞、纯朴、真挚的情感。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在反复吟诵中,直白而夸张,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又真实贴切,由此而产生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成了思念的代名词而唯美动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不衰。
这种恋人间的思念之诗风,从《诗经》刮出,就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后来之人,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发展趋势,将“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托付于历史长河之中,终感悟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爱情真谛,在“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而望眼欲穿。在这万万千千人群之中,当属汉代司马相如受此诗风影响最为风趣,以一首《凤求凰》之琴曲,变相思不见而幸而即见,终抱得美人归而传为千古佳话: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德配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有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啊,
我看见了她就难以忘怀。
如果我一天见不到她啊,
心中牵念得就要发狂般。
我就像高飞盘旋的凤鸟,
在天下苦苦寻觅着彩凰。
可惜那个娴静的美人啊,
没有住在我东墙的附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
姑且表达内心热切情意。
什么时候可以允诺婚事,
慰藉我相思煎熬之苦情。
只望我德行能与你相配,
与你携手终成百年好合。
无法比翼偕飞的结果啊,
令我沦陷情愁而欲丧亡。
一个是落难公子,父母双亡之后寄附别人屋檐下,却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俊;一个是丧夫新寡,出身于有名的大财主家,更是年方十七精诗善琴的才女。一个是早有风闻而有心于求的风流倜傥好男子,一个是怀春难耐而属意心上人的靓丽聪明奇女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这样因司马相如参加卓家宴请而隔墙相遇,于是琴声就成了俩人款通知音。司马相如席中所弹奏的琴曲《凤求凰》,将自己的热烈求偶之望、非凡理想之志、高尚情趣之好、难觅知音之苦,寄托于琴中倾泄而出,一下子打动了隔墙有耳善听琴曲的卓文君,是一听倾心,情动之下不能自已,最终俩人私奔而传下千古佳话。这里的“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有多少差别呢?

可就是这样的恩爱夫妻,后来竟演出了一波三折的情变故事。俊才男司马相如终被人举荐而官运享通,久居京城而赏尽美女春色,于春风得意之中竟有了弃妻纳妾之念,不顾妻子写给自己的《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劝,却给妻子寄去一封“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字信,以“无亿”暗表“无意”之情。聪颖过人的卓文君,看了夫君的信,一下子就明白了个中之蕴,于万分悲痛中,以夫君信中的十三字为意,回了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千言万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我争男。
据说,司马相如看过妻子的《怨郎诗》,万分羞愧惊醒梦中己,从此而打消了弃妻纳妾之念。卓文君以自己的才情和对爱情的忠贞,终赢得了俩人相爱的最后坚守,实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圆满结局,为千古佳话锦上添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这又怎能消解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热恋之中分离后的相思之苦呢?于是“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就阅尽千秋之热恋,汇聚成爱情之洪流,百折不回奔流不息从古传至今,永不枯竭。 (二〇二二年三月十八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