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到莲石湖
作者:张欣民
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周末,由儿子开车,儿媳、孙子、孙女、老伴和我去了莲石湖公园。车刚停稳,两个小朋友马上被外面的热闹吸引了,急急忙忙跳下车。蓝天白云,绿树碧水,多姿花草,立刻映入眼帘。孙子蹬着滑板车一阵风似的飞驰而去,小孙女也骑着小平衡车在后面紧追。
河边的小草刚刚苏醒,伸出小手似的尖叶迎风挥舞。成片的连翘花,穿着明黄的衣衫站在路边迎候游人。河堤旁,有成排杨树、柳树、槐树、五角枫、松树,仅松树就能数出油松、马尾松、五须松、湿地松等。桃树也有山桃、碧桃、绛桃等多种类型。有些树和花我也叫不出名字,只能看标牌辨树识花。
金叶榆满树叶子金黄透亮,在一片绿树林中格外抢眼。海棠是北京人心中的富贵花,公园里西府海棠、贴梗海棠、金星海棠皆在盛花期,真乃“海棠不惜胭脂色”,我的手机里不仅留下了海棠的胭脂色,还留下了老伴灿烂的笑脸。

名为“莲石湖”,湖是其主要景观,公园总面积中一半是水。湖岸有假山、雕塑、石阶。湖边片片丛丛的干枯芦苇,腰杆挺直,苇穗起舞,与绿树相衬,此时不觉其荒芜,反而让人想起其夏秋时节的繁茂生机。一群群小鱼在芦苇的缝隙中玩耍,野鸭在湖里嬉戏。黑天鹅悄悄上岸梳理羽毛,还与游人友好地照相;白天鹅却显得高傲,远远地看着热闹。
我们沿河道而行,听见一阵阵隆隆声传来。寻声探访,只见宽广的河床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小坝形成瀑布,正是瀑水隆隆作响,颇有些声势。这里虽无九寨沟之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瀑布叠水,水雾蒸腾,空气湿润清新,游人或支帐篷仰卧听涛,或席地而坐惬意野餐。
我们也在一片柳荫下铺开了野餐垫,摆上了香肠、蔬菜沙拉、面包、水果。我喝了一口啤酒,品味着苦中的香甜,看着柳条,脑海里泛起在永定河畔昔日的记忆。
三十多年前,也是一个草长莺飞的星期天,我骑上那辆红旗牌28加重自行车,前面大梁上坐着6岁儿子,后面车架上驮着妻子,兴冲冲地到了永定河跨河大桥——漫水桥边。当永定河呈现在眼前时,却让我目瞪口呆。雾蒙蒙的永定河如苍老的巨龙静卧,宽宽的河道已经干涸,枯草在鹅卵石缝隙间挣扎;主河道里淤积着厚厚的粉煤灰,显然是上游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河床里遍布一个个采砂后留下的深坑。永定河虽有其名,亦有其形,却早已无河的壮美,河的雄浑,失去了河的魂魄。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它从远古的大山、黄土高原奔来,携带大量泥沙,一路穿过群山,颠簸奔流,到北京的石景山放缓了脚步,泥沙沉淀,孕育了北京湾这片平原,筑就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世纪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改善生活环境成了全民心愿。有关部门疏浚沙坑,清理垃圾,建成了如今烟波浩淼、隽秀灵动的景观长廊。
春到莲石湖,莲石湖焕发了青春。柳荫下,我捡了一段柳枝做成了柳笛,笛声在水面上飘荡开来……

作者简介:
张欣民,本名张新民,河北省玉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主席。幼年随全家迁入北京良乡。青年时期在房山插队劳动,招工进首钢当工人,在《首钢报》当记者,后调《中国冶金报》任编辑。著有《叩开神秘王国的大门》、《烟殇》等纪实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散见《北京文学》、《作家天地》、《工人日报》、《映像》、《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冶金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等报刊和文摘。

翠翠,央影音朗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