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在线”之声
作者: 汪江萍
“红管管,白签签,一起排队做酸酸……,在家待着防冠冠,不能出去胡窜窜。加油!”随着奶声奶气的儿歌从手机视频中传出,“拱辰在线”上一帧帧抗疫照片清晰地展现出来,恰似一股春风吹散了居民心头的疫情阴霾,又恰似一缕暖阳温暖着疫情重压下的“大白小蓝”们。
“拱辰在线”是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的公众号,开始关注“拱辰在线”,还是2020年疫情刚起之时的一组战疫图片吸引了我。汗结成冰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面孔让我至今难忘,每一个温暖的情感瞬间和居民生活的人间烟火气交织的画面感动了我这个远在北大荒的父母对女儿的牵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特效的插图更坚定了我对拱辰街道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2021年,我两次到房山探望女儿,也更了解和看到了“拱辰在线”背后的故事。
2022年春节是我们老俩口第一次在北京过年,临近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房山却恰遇冷链疫情传播。“拱辰在线”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第一时间多图直击街道大数据风险排查和疫情管控措施,将平台视觉关注于疫情一线,发声于居民安危。那段时间,我亲历了女儿和同事深夜鏖战的辛劳与疲惫,也欣慰于拱辰的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
大年除夕正值女儿在单位值班,两年没和女儿在一起过年的我们,早早地和了面、拌了馅,我还特意从网上学了几个寓意好的拼盘,只等女儿回来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除夕团圆饭了。家中的电视开始播放央视春晚,饺子也整齐地摆放在了盖帘上,看着微信 “几点回来吃饭?”的信息迟迟不见回复,翻看着“拱辰在线”春节送温暖的图片,我知道这一天女儿一定很忙。午夜十点多,女儿匆忙回来,一进家门就问:“包的饺子多吗?”我说:“你肯定饿了吧。”女儿答道:“部里的同事非让我回来和你们吃顿团圆饭,他们还都在加班忙呢,我得给他们多带点饺子。”可饺子终因我们是北方人咸味重而让女儿失望。看着女儿匆匆又消失在黑夜里的背影,想着女儿囫囵吞枣地吃着饺子的一幕,一种莫名的自责让我们既心疼女儿的不易也更感动同事们对她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大年初一凌晨二三点女儿回来了,从女儿那里我们才得知,街道办的领导和同事许多都是在单位吃了年夜饭一直忙到凌晨才回家,而女儿他们更是做完了公众号,在平台上推送了各类信息后才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上了床睡意全无,戴上花镜打开“拱辰在线”,“春节我在岗,共筑平安年”瞬间温暖了我;“我在拱辰过大年”新春线上节目又让我在新年的祥和中体会到了身在拱辰的幸福。“拱辰在线”背后是一群怎样的人在执着更新着拱辰人的有为和担当,又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在日夜维护着平台的安全和发声,从视频中我看到了摄像人聚焦百姓的镜头,从文字中我看到了新闻人深入一线的足迹,这便是我心中的答案。
四月中下旬,房山疫情突起,特别是“五一”过后朝阳和房山两区成了北京疫情管控重点并开始实施居家办公,“拱辰在线”“疫”不容辞地冲在了抗疫前沿。“视频号”也成了社区居民疫情重压下学习和娱乐解压的阵地。以画面普及防疫知识,以童音坚定抗疫信念,“红管管、白签签,大家一起做酸酸……”成了孩子们喜唱的抗疫儿歌,也成了居民解压的正能量段子。特别是拱辰街道和志愿者面向隔离点75名儿童举办线上“同一堂艺术课”的活动,缓解了孩子与家长在隔离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他们以“小家大爱,童心战疫”为绘画主题,成为鼓励大家一起抗疫共渡难关的精神力量。拱辰宣传把视觉投向疫情防控中的温暖新闻也先后被北京日报和新京报等网络客户端转载,成为抗疫中一缕阳光照进了重压下人们的心底。
“拱辰在线”发声于一线,聚焦于百姓,是共抗疫情的战鼓,更是驱散阴霾的阳光。

汪江萍,垦荒二代,北大荒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有灵感时喜欢随笔抒发,遵从本心,保持本真,是个守静之人。
投稿加编辑微信:zxq1391033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