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生及回忆录之八
——玉成篇(下)
明玉如
三弟南化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新化瓷厂担任生产技术科的工作,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一度被抽调到绥宁县上山下乡搞社教什么的。听讲,曾有一次在山地,一片密密麻麻的茅草地里,看见一条大虫,他没有惊慌失措,倒是沉着无所畏惧,下意识地叉起腰,同那大虫四目相对,大虫两眼像手电珠照着,炯炯有神,一动不动地僵持了一段时间后,那大虫调转身躯,乖乖地一声不响,不动身色地走了,连一声吼叫也没有。至今,他也不解为何原因,我们就更不明白,真是奇事一桩,怪哉!
在绥宁乡下没有广播听,他写信给我,我立马在淮阴将自己装的一台五管交流台式收音机,加固整理一番,用木箱包装严实,后通过公铁联运发至湖南省连源车站给他。至今,也不知道他是否去取到了,如果取到了,在大山凹里收听效果又如何?没有收到他的回复,我一直很挂念。或许是他太忙忘却回复,也许是兄弟情深难以忘怀的缘故,五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牢记在心间,念念不忘。
他的英语不错,常常参加广交会,向外商介绍並展示本厂的瓷器,那些具有中国风格特色、古色古香的,什么老寿星花瓶、八仙过海尊座像……等瓷器工艺品,一直深受中外客商的眷顾青睐欢迎,每屆会终,都载誉而归,收获满仓。
父母总想让三弟调回南通,于是千方百计托人替他找朋友。找到街道一邻居,名叫倪明的人,她有个在南通市食品公司✘✘门市部担任组长的老姑娘張俐朋友,(曾托她帮自己找对象的),此事一提,犹如双掌一击便合,双方皆中意。但是,那张俐女士比三弟大两三岁,外貌粗杠,也不很讨长辈喜欢,三弟迟迟不给回答,这倒把她急坏,像没头苍蝇乱飞。于是她来我家里求父母给出主意和助一臂之力。父亲说,“你自己到湖南去呀,你们好好谈呗……。”这个张俐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一点即明。虽说从未出过远门,但为了自己的终生大事得以早日如愿实现,在经过父亲点拨后,如获至宝。她得妙计后,不日就急匆匆地,千里迢迢只身去奔婚,赴湖南新化瓷厂找属于自己的心爱的人啦。到厂后,她那二寸巧舌更少不了发挥伶牙利齿的攻势,主动向厂领导吐尽苦水,诉说一二,博得厂领寻的欢心和深刻同情,果断处置促成此桩婚事完婚。厂方领导从发展生产考虑,以便让他安心为厂工作,同时也体现关心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她们终事大事一锤定音。厂工会出面为他(她)俩操办了结婚仪式。
张俐回南通后,又补办一次,召告亲朋好友,算是完美。我呢,因在外地工作关系,得知消息滞后。后来,趁出差回通机会,便到长桥北边的百货公司门市部,化12元线买了一盏台灯送给她(他)们,也算补上一份礼,作为她们结婚之纪念。
婚后日子甜美无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婚假到期就显得特别漫长,不得不一南一北,夫妻分居好多年,给家庭生活、培养子女等诸多事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虽说父母及弟妹们都竭尽全力相帮,以便减轻他们的困难和痛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婚后,张俐东奔西跑,找关係拜托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丈夫调回南通,安排在南通瓷厂生产技术科。那时,三弟他还不是共产党员,我回家曾开导並劝他申请入党,他对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竟说什么,”有的党员怎么怎么不行,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呢,……”
经过多年党组织党性教育和培养以及革命实践工作磨练,情操淘冶,他的觉悟大大提高,增強了党性,终于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出色业绩辉煌,后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工作,直至如东县常务副县长、市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等职。后来,市里调进赵宏章同志任外经贸委主任,他就离开了。他的人生经历还真带有点传奇色彩,发人深醒。
他们一家过的幸福美满,自不必说,但对于我们大家庭却渐行渐远。对弟妹很少也很难说有照顾,正如门口的邻居笑对我父母侃侃而谈,说什么“讨了一房媳妇,卖了一个乖巧儿子”,而对于张俐娘家之事,却是百依百顺,照办不误。尤其令兄弟们气愤的是,他们往往因为一己私利,没得到满足,竟敢跟父母犟嘴,甚至出言不遜。92年母亲病危住院,临断气了,四弟打电话给他,要他来医院看看,他却置之不理,让兄弟子妹心灰意绝,真是过河拆桥没有良心!天那,怎不叫人寒心呢,道德伦理又何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