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楼记》读后感
文║刘德权
千古名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散文的代表作。纵观全文,无不凝结着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仅有368个字,但字词精炼,文辞骈散结合。全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该作品文势跌宕起伏,文思缜密紧凑,立意高远。被古人的人为情怀所感动,更被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感染。
重读《岳阳楼记》,好似穿越976年前,聆听范仲淹的心声。文中巧妙地避写岳阳楼,而是去写洞庭湖。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文章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赞扬了古时候的仁人志士,在朝中身居高位时,担忧和惦记百姓的生活;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忧虑和关心国家的安危。不管处境如何,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得失为重。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做人需要理想和信念,如果官员们都能做到:为百姓呕心沥血,为国家鞠躬尽瘁,何愁国家不强盛呢!近千年前古人的家国情怀,在历史更迭的过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文章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的是互文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表现出了古仁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感染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通过“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种不同的天气,表达了自己在宦海浮沉中怎样为官,怎样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又是通过阴晴明暗两种天气现象来加以发挥的。不因“霪雨霏霏”而“满目萧然”,不因“春和景明”便“把酒临风”。作者追求这样的心态,由此使自己豁达,营造出一份旷达的情怀。而“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说的是天光水色上下辉映,碧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融为了一体,放眼望去无边无际。作者以这样简洁的笔调,在读者面前展开了这样一片清爽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名了全篇的主旨。其意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分忧,为天底下的百姓谋幸福。表现出作者远大的理想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样的名句千古传颂!
文章最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实乃为精彩的点睛之笔。通过这一笔,把自己融入“记”中,抛开了局外人——“旁白”的身份。希望与好友滕子京一道做有志存高远,有旷达胸怀和远大抱负,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为文之智慧,彰显着人的品性。
距今近千年的《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不仅是文章结构严谨,文辞优美,重要的是作者在人生低谷、壮志难酬时,仍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特别是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刘德权,辽阳人,现居大连。曾在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做过法人、总裁、总监,正高级职称。诗歌、散文爱好者。几百篇作品在多家网刊、书刊上发表,多次获奖。本人系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
电话:15942653115(微信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