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火炕上的变化看生活
-----火炕文化趣谈之二
文 /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的进步,炕上又有了新的变化。简单的牛皮纸的耐用性,己满足不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印刷花纸的出现,让聪明的爸爸妈妈们都想到了用在火炕上,花纸贴在火炕上,有的还贴在炕沿上,还有的把炕的两头和窗口边也贴上30公分或50公分的花纸,真是漂亮,把炕装饰的美极了。当年的花纸也比较单一,最好看的大家喜欢的还是红红的,粉粉的牡丹花图案。每家每户的被褥叠的都不一样,有的家细细的高高的垛在一起,有的家宽宽的垛在一起。把被褥垛得细细的多数都是东北人,把被褥垛成宽宽的,一般都是南方人,东北人比较精细,南方人比较粗犷。被褥都叠在靠烟囱的位置,这个地方是火源的尾端,被褥比较安全,家家户户都用一个大被单子,把被褥枕头扇起来。

摞在火炕上的被垛,几乎全家人的被褥都在这

大同基地家里很少有炕琴,所谓的炕琴就是一种柜子,放在火炕的一头,一般放在炕梢。因为,多数都是参加石油会战的,南方人比较多,还没有学来和适应东北的文化。炕琴的出现不好追溯,但炕琴在东北家庭是一个富贵象征。最好看的是,也最讲究的艺术品,是用陶瓷烧制作的陶片图案设计镶嵌,在用红木打好的炕琴正面,艺术性与收藏性极高,可称得上是炕琴中的极品。一般家庭都是请来木匠,首先是要用最好的木头,打成框架,请来油漆匠,画匠,进行工艺的制作。木匠,油漆匠,画匠当时都是技能人才,很受人们尊重。为打好炕琴请来工匠,主人都要给钱的,干活期间还要管饭的。炕琴的结构是由主人自己设计打造的,有的设计上带锁,有的设计上不带锁。锁是一个装饰品也是一个防盗工具,锁有直立式,横挂式,贴柜式的。材质有纯铜的,铁的,电渡的铜色,电渡的白色,最好看的要属于纯黄铜的蝴蝶贴柜式锁,一种是暗锁,还有一种横挂锁也是纯黄铜的。纯黄铜的暗锁干净利落看起来非常好看,给人一种现代派的感觉。纯黄铜横挂锁,给人一种,一将守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古色古香,好一个文化集承。炕琴颜色也各不相同,都由主人的喜好和当地流行色决定的。

炕琴的点睛之笔还是在绘制的图案上,不同的文化层次不一样,生活的阅历不一样,地区文化流行图案不一样,主人选择的图案也不一样。花,鸟,鱼图案占主导地位,风景画,春,夏,秋,冬,很受欢迎,画匠都是民间艺人,可用油漆直接作画,这些艺人可称得上是民间艺术家。都具备一定绘画技术,多年练就了一定的功夫,画炕琴画和画国画,年画,水粉画,油画,粉笔画不同。那个时候国画主要以水墨画为主的技法,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绘画艺术。年画属于民间画,年味十足,烘托人们的心情,伟人,美人,花,鸟,鱼,民间故事传说,丰收,长寿,风景如画。水粉画主要是以宣传画为主,单位的宣传板,主要街道,企业住地!

搞宣传用的宣传画,当时的宣传画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喉舌。“祖国的神胜领土不许侵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祖国山河一片红”“战无不胜的无产阶级专政万岁”等宣传画。油画也叫西洋画,那个年代很少,只能在大学,搞专业的地方能看到。那个年代军队,学校,街道,企业都重视宣传工作,最快捷,最时用,最省钱的就是出板报。板报都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字,彩色粉笔画的画,通过板报的出现,就产生了粉笔画。当时能会出板报的人都是能人,领导心目中的红人。

坐在炕琴边拉家常,炕席已经换成了地板革

画炕琴画的人都是民间艺术家,他们在民间很有地位,因为,他们有高超的绘画技能,能用起炕琴的家庭条件都好一些,添加家具炕琴,在屯子里也是一种炫耀,让全屯子人敬目。高中时期我非常喜欢绘画,经常和会画画的同学在一起玩,马立田同学画了一手好画,花,鸟,鱼,风景,树画的特别的好看,我经常和他一起玩,也学了一点点的绘画技法。但照同学马立田画的差的很远。我记忆中他就画过炕琴,我还亲自去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