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石柱在写生

不负青山复登临
一一贾石柱山水画初探
文/李桂强
“不负青山”就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洞悉和遵循,是一个山水画家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内蒙古著名中国画家贾石柱兄,就是一位勤于登山写生的画者,他的作品很少重复,每一幅都来源于写生,是真正不折不扣的原创之作。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仁智者乐山乐水。他的近作《观瀑图》,峰峦叠嶂,青山浮水。开阔的画面中,山、水、湖、人构成了一片格外宁静和清幽的所在,画面中人物,各有姿态,一条瀑布气势如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意是对画面最好的直白。画作展现了画家追求宁静生活的诉求,展现了人除了物质的生活追求之外,对精神生活同样有所追求。

观瀑图 石柱画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十分注重笔墨趣味,讲究整体气势。一幅好的山水,作品的气韵一定是美的,也就是说要有其“神韵″,构图、着色、笔力等等无不体现出创作者的功力。纵观石柱兄的山水作品,形式上是传统的,作品讲究写意,而又无不透出一种意境美,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看着舒服,用专业的话讲就是具有三美:形式美、色彩美、节奏和旋律美。
石柱兄作画,尤重写生,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画中的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他的画,新奇秀丽,作品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他的写意山水,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和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总的来说,石柱的画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以情入画,用心写生;画具神韵,品之有味。

圣地 石柱画
历经千年沧桑巨变的中国山水画,其艺术魅力至今依然光彩照人,让人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就是因为它有“中国味″,这个“中国味″就一个字“土″,是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这朵艺术奇葩,蕴含着中国人的信仰和智慧。
贾石柱兄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天生的性格直爽,为人敦厚,心底善良。具有坚韧执著和正直包容的民族性格,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我和石柱兄相识于广东从化温泉,岭南的秀山丽水,滋养了这个敢爱敢恨画者。他来到温泉不久,很快便融入了这块滋润的环境。岭南的山水,在中国画中占有很重的一席之地,历代名家辈出,尤以明代林良的水墨画,开创一代画风;今人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岭南画派人物,对贾石柱的山水画创作,也深有影响。石柱兄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始终牢牢把握师古这条传统主线,巧妙地将南北画风相互融洽,深入生活去体验,坚持写生去创作,逐渐形成了今天“师古不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作品面目。

圣山 石柱画
对于山水画的创作,石柱兄深有体会地说:“中国画从临摹、写生到创作,这三部曲都是离不开写生的。艺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我出生在内蒙古,对这里的山、石、草、木情有独钟,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对阴山山脉的雄魂苍桑和历史遗迹沉浮,那里有五千年的阴山岩画、有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遗址,有战国时期的赵长城遗址和秦汉长城遗址。草原文化离不开阴山文化,‘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首诗就是说的这里。阴山也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水岭。九峰山是大青山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好的一块山,这里山高林密溪水潺潺,自然景观太好了。″
有感于石柱兄不负青山登临写生,好友牛毅先生赋诗一首盛赞:
观画家贾石柱走进大自然采风感赋
迎风沐日采风忙,踏遍峰峦志趣昂。
夏越云岭描胜景,秋翻沟壑绘清光。
高山流水诗情溢,大漠胡杨画意彰。
霞路心源超造化,笔歌墨舞韵飞扬。


塞外阴山 石柱画
可以说,只有对大自然体察入微、身临其境的人,才有如此切身感悟。石柱兄时值壮年,画风日臻成熟,正是出佳作的时期,余以为,不负青山者,亦不负丹青;更多佳作,未来可期。石柱兄,当努力也!
2022.5.9 凌晨初稿于古端州

中国山水画家贾石柱
贾石柱,绘画签名石柱,64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现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包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东河区美协副主席,内蒙古阴山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广州从化流溪书画院画家,中国铁路文联美术分会会员,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文联会员。
责编:阿牛哥
配图/书法:贾石柱 李桂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