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节重读《母亲的回忆》
文/高塬
朱德《母亲的回忆》感天动地,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深切的思念。多子少福,不辍劳作,宽厚仁慈的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形象浮现在眼前。老一辈革命家在戎马悾憁中,常想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牢记母爱,从而激发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母亲的回忆》对我影响太深了。从上学到教书,我一直关注着这篇课文。《母亲的回忆》后来题目变为《关于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实在是多此一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母亲的回忆》就是关于母亲的回忆,或者是回忆我的母亲。咬文嚼字者恐怕人看不出来,非得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不觉得《回忆我的母亲》反倒不如《回忆母亲》更简洁明了,据说后来又变成这样的了。你读一读就会感觉到《母亲的回忆》,题目与正文融为一体,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带着感情色彩。教材编辑人员不会不知道,共和国第一元帅虽行伍出身,却上过云南讲武堂,留学法国,当过教师,写过诗词,是指挥百万大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不可能在文章题目上疏忽大意的。加之《母亲的回忆》延安时期就发表于《新华日报》,多少人争相传阅,在人才济济的红都首府,曾经万人过目,千人首肯,实在难能可贵!英雄故去,雄魂犹在,老人家的文章题目就是这样随意改来改去的吗?
文章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构成的,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呼之而出,二者融汇为涓涓细流,读者仔细咀嚼品味,就会产生共鸣,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对话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