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体双中文
繁体中文
儿是母亲心头肉
阿爽(紐西蘭)
我又从夢中哭醒過來,淚水湿遍了枕头,這已不曉得第几遍了……
猶記九年前那个夏天,我甫出香港机场,長子便以十万火急的車速將我送到医院……
怀著焦急的心情,我轻轻走近母亲病牀強忍著悲傷,低声呼喚:
“妈!我來了,坐了十一個钟头飞机來看您的呀!”
得了急性肺炎的母亲躺在病牀上,紧闭双眼,氧气筒將她瘦小蠟黃的臉罩住了大半﹔半张著口,氣若遊絲,輕微喘著……
弥畄之际的母亲似乎听见我呼喚,眼睛微弱张开一線縫,“啊”了一聲﹔然後又疲憊闭上﹗
她明显在等我,等我這個隨夫移民他乡,无法晨昏定省的么女﹔頓時,我內疚之淚伴隨潸焉出涕!
“儿是母亲心头肉,朝夕不离隨娘身……”
我含淚抚著母亲尚有余溫的瘦臉,在她耳边輕輕哼出潮剧《苏六娘》歌词……
母亲生于民国五年,活了近一個世紀。除了最后几年因腦退化及腳伤須躺床外,五脏六腑完全正常﹔卻那樣痴痴呆呆地躺了五年病床……
母親個子娇小,出身诗礼簪纓 (古代达官贵人冠饰) 之家,更是外祖父母的掌上明珠。身為長女的她,七歲开始便由婢女揹到書齋去上学。由於封建時代的大家閨秀年過及笄就不能拋头露面,更不能與男子爭長短﹐母亲唸了几年古文诗书后,外公就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必高深学问為理由﹔要她畄家跟外婆及舅母学女紅。可是母亲好学通古文,谙平仄喜詩詞﹔辍学后仍于深闺舞文弄墨,吟詩作对自娱;又爱绘蝴蝶、画莲花打发寂寥。直到她十八㱑便由外公作主,通过媒妁之言与门当戶对的富家少爷父亲成婚。婚后初期养尊处优的母亲每天勤於女紅編織;我小時候穿的衣裙,以及婚後一家子的“溫暖牌”毛衣全出自她那双巧手。
母亲个性堅強,甚少流淚,我印象中就只一次……
三十二年前,我隨夫攜兩子從从香港移居新西蘭,母亲心中虽难捨,卻不想我傷心;倒还安慰我說:
“出嫁從夫,移民到新乡,更需堅強努力上进;千萬別丟中国人的臉。”
我深谙‘父母在,不远遊’;无奈为了兩兒前途,只得忍痛违古训;心中卻无比不舍!
那次別离,我摟著母亲哭成淚人,白发蒼蒼的她反抚慰我說:
“傻孩子,眼淚是血,不可輕流﹔別自伤元氣啊﹗”
语毕,她已泣不成声,老淚縱橫……
母亲您常教导我,女孩婚前必須洁身自爱,婚后则应孝順翁姑,相夫教子。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母亲卻認为:“子女犯錯,母也有过”;还經常叮咛我需克尽母责,移民新乡后更得多花时间管教兩子,以免他们沾染欧風美雨陋习﹔我一直谨记。可幸兩子如今已經成家立业,总祘沒让她老人家失望﹗
母亲經常教导我:“多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有錢時莫輕視贫苦人,地位越高,言行越需謙虛,还得多关怀、体恤條件比自己差者。那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求地位的人最要不得,只有品德高尚者才会受人尊敬。又說:“做人千万別趨炎附勢,尤其奉承討好那些不可一世或目空一切的暴发戶﹔免得自讨沒趣。待人接物更要誠实、厚道。最好能以德报怨,侭管受他人伤害,也莫心存报復。別人有錯,是他不对,我们絕不能傚法其錯誤行为﹔时刻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 等等做人道理……
自母亲躺床不起后,我每年都尽量請假兩次回港為她與父亲庆生。奇怪的是,每次只要我輕声唱出那句“儿是母亲心头肉”,她那张佈滿皺紋的臉就会突閃慈輝﹔躺在床上断断续续接唱下句……我总流著激动熱淚與母亲合唱著……比我年长许多的兄姐都訝異为何如此﹖他们哪知道《苏六娘》是母亲最爱唱的潮曲,我小时候常听她唱,听多了自然也会哼几句。
葬礼当天我沒敢哭,看著那个鋪滿鮮花、裡面躺著母亲瘦小遗体的箱子被推進火化炉时,我紧咬双唇、強忍盈眶淚珠……耳边却响起她的遗训:“年逾古稀老人若能寿終正寢,就是喜喪;子孙千万別伤心哭喊,免得先人舍不得走……”
母亲享年九十八,福壽全歸已多年,可她慈魂卻經常入我夢乡……
昨夜夢中﹐我又回到童年﹐偎在母亲身边,与她合唱“儿是母亲心头肉……”
可是唱著,唱著,她突然不見了……於是﹐我又哭醒過來!
阿爽初稿于2013年7月
重修于2022年4月
催 淚 彈
阿 爽 (紐西蘭)
“您孕我,育我,教養我,啟蒙我,警告我,支持我,保護我,協助我;還
有,您愛我!
* * *
“老師暈到了!” 那個平時最搗蛋的男生邊大聲喊道,邊往課室外跑。
“快點兒救老師哪! ” 三、四十名乖巧的,佻皮的學生通通給嚇了,七嘴
八舌地對著隔壁課室的男老師叫。
“別慌張,孩子,這只是我在妊娠期間的早晨反應,加上那課室內空氣不足
而已。 ”力不從心的我心裡頭喊著。不久,終於被救醒過來。
每位母親懷孕的時候,都有不同遭遇。而我的確有點不尋常。那時,我日間教學,放學後還得到師範學院受訓。早上嘔心想吐是懷孕初期司空見慣的事。
* * *
“這是胎盤前置症徵兆, 情況相當危急;得馬上送到加護病房,并需輸吊鹽
水!必要時馬上動手術取出胎兒 !”那值夜醫生斬釘截鐵地對滿心歡喜,漏
夜把我送進醫院,等著嬰兒提早降臨的丈夫說。
懷孕不到八個月,一個深夜裡,我竟異常大量出血。 “ 七星仔”丈夫還以為兒子也像他一樣,七個月就急著離開母體 。可經此一嚇已經手足無措,
面無人色,慘白似紙。忙對醫生說:“一定要母子平安啊!”
* * *
悶熱得可以的初夏, 我在加護病房住了兩晚,直到出血情況受控制後,才被送回待產房。 床邊掛上“臥床休息”木牌。第三天得到醫生準許可來個五分鐘淋浴,高興得不得了。可誰料回來後卻又再次出血。自此,木牌改成為“絕對臥床休息”;三餐及大小二便也均得在床上解決;從此,一住就是三個月,每天看著同產房的產婦進進出出,聽她們慘絕人寰的陣痛呼叫聲,從其呼痛聲頻密程度而鑑定是否瓜熟蒂落,經常為她們按鈴喚叫護士。經驗多了,準確性竟達百份九十九,久病老醫官,“院長”之名不脛而走。眼看比我後來的產婦都高高興興的抱著新生嬰兒向我道別,心裡頭實在羨慕不已。可,為了自身與胎兒的安全,“院長”還得繼續留院。等待預產期到就剖腹取嬰。
“人家生孩子如下蛋,怎麼我就這麼麻煩? ”我實在感到無奈!
“因為你平時教學站得多,休息不夠,小孫子要你休息啊,就順天意吧!”
年逾花甲的母親在她床旁安慰道。
* * *
“您一定疲憊不堪了, 今天,就請您好好休息一會吧, 母親節快樂, 親愛的媽媽 !”
在香港工作的長子﹐每年母親節總會網購鮮花為我賀節。今年不例外﹐我抱著花束﹐找出他給我寄來的賀卡,那卡上生動的插圖﹐配上簡潔的英文單句, 內頁是他用親筆寫的肺腑之言,竟勾起我無盡的回憶。 四十多年前懷他的情況,一幕幕浮現眼前;養子方知父母恩,酸甜苦辣一時湧上心頭,賀卡內仿佛藏有催淚彈,教我笑眼昏花氾淚珠!
简体中文
儿是母亲心头肉
阿爽(纽西兰)
我又从梦中哭醒过来,泪水湿遍了枕头,这已不晓得第几遍了……
犹记九年前那个夏天,我甫出香港机场,长子便以十万火急的车速将我送到医院……
怀着焦急的心情,我轻轻走近母亲病牀强忍着悲伤,低声呼唤:
“妈!我来了,坐了十一个钟头飞机来看您的呀!”
得了急性肺炎的母亲躺在病牀上,紧闭双眼,氧气筒将她瘦小蜡黄的脸罩住了大半﹔半张着口,气若游丝,轻微喘着……
弥畄之际的母亲似乎听见我呼唤,眼睛微弱张开一线缝,“啊”了一声﹔然後又疲惫闭上﹗
她明显在等我,等我这个随夫移民他乡,无法晨昏定省的么女﹔顿时,我内疚之泪伴随潸焉出涕!
“儿是母亲心头肉,朝夕不离随娘身……”
我含泪抚着母亲尚有余温的瘦脸,在她耳边轻轻哼出潮剧《苏六娘》歌词……
母亲生于民国五年,活了近一个世纪。除了最后几年因脑退化及脚伤须躺床外,五脏六腑完全正常﹔却那样痴痴呆呆地躺了五年病床……
母亲个子娇小,出身诗礼簪缨 (古代达官贵人冠饰) 之家,更是外祖父母的掌上明珠。身为长女的她,七岁开始便由婢女背到书斋去上学。由於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年过及笄就不能抛头露面,更不能与男子争长短﹐母亲念了几年古文诗书后,外公就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必高深学问为理由﹔要她畄家跟外婆及舅母学女红。可是母亲好学通古文,谙平仄喜诗词﹔辍学后仍于深闺舞文弄墨,吟诗作对自娱;又爱绘蝴蝶、画莲花打发寂寥。直到她十八?便由外公作主,通过媒妁之言与门当户对的富家少爷父亲成婚。婚后初期养尊处优的母亲每天勤於女红编织;我小时候穿的衣裙,以及婚後一家子的“温暖牌”毛衣全出自她那双巧手。
母亲个性坚强,甚少流泪,我印象中就只一次……
三十二年前,我随夫携两子从从香港移居新西兰,母亲心中虽难舍,却不想我伤心;倒还安慰我说:
“出嫁从夫,移民到新乡,更需坚强努力上进;千万别丢中国人的脸。”
我深谙‘父母在,不远游’;无奈为了两儿前途,只得忍痛违古训;心中却无比不舍!
那次别离,我搂着母亲哭成泪人,白发苍苍的她反抚慰我说:
“傻孩子,眼泪是血,不可轻流﹔别自伤元气啊﹗”
语毕,她已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母亲您常教导我,女孩婚前必须洁身自爱,婚后则应孝顺翁姑,相夫教子。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母亲却认为:“子女犯错,母也有过”;还经常叮咛我需克尽母责,移民新乡后更得多花时间管教两子,以免他们沾染欧风美雨陋习﹔我一直谨记。可幸两子如今已经成家立业,总祘没让她老人家失望﹗
母亲经常教导我:“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有钱时莫轻视贫苦人,地位越高,言行越需谦虚,还得多关怀、体恤条件比自己差者。那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求地位的人最要不得,只有品德高尚者才会受人尊敬。又说:“做人千万别趋炎附势,尤其奉承讨好那些不可一世或目空一切的暴发户﹔免得自讨没趣。待人接物更要诚实、厚道。最好能以德报怨,侭管受他人伤害,也莫心存报复。别人有错,是他不对,我们绝不能傚法其错误行为﹔时刻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等等做人道理……
自母亲躺床不起后,我每年都尽量请假两次回港为她与父亲庆生。奇怪的是,每次只要我轻声唱出那句“儿是母亲心头肉”,她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就会突闪慈辉﹔躺在床上断断续续接唱下句……我总流着激动热泪与母亲合唱着……比我年长许多的兄姐都讶异为何如此﹖他们哪知道《苏六娘》是母亲最爱唱的潮曲,我小时候常听她唱,听多了自然也会哼几句。
葬礼当天我没敢哭,看着那个铺满鲜花、里面躺着母亲瘦小遗体的箱子被推进火化炉时,我紧咬双唇、强忍盈眶泪珠……耳边却响起她的遗训:“年逾古稀老人若能寿终正寝,就是喜丧;子孙千万别伤心哭喊,免得先人舍不得走……”
母亲享年九十八,福寿全归已多年,可她慈魂却经常入我梦乡……
昨夜梦中﹐我又回到童年﹐偎在母亲身边,与她合唱“儿是母亲心头肉……”
可是唱着,唱着,她突然不见了……於是﹐我又哭醒过来!
阿爽初稿于2013年7月
重修于2022年4月
催 泪 弹
阿 爽 (纽西兰)
“您孕我,育我,教养我,启蒙我,警告我,支持我,保护我,协助我;还
有,您爱我!
* * *
“老师晕到了!” 那个平时最捣蛋的男生边大声喊道,边往课室外跑。
“快点儿救老师哪! ” 三、四十名乖巧的,佻皮的学生通通给吓了,七嘴
八舌地对着隔壁课室的男老师叫。
“别慌张,孩子,这只是我在妊娠期间的早晨反应,加上那课室内空气不足
而已。 ”力不从心的我心里头喊着。不久,终於被救醒过来。
每位母亲怀孕的时候,都有不同遭遇。而我的确有点不寻常。那时,我日间教学,放学後还得到师范学院受训。早上呕心想吐是怀孕初期司空见惯的事。
* * *
“这是胎盘前置症徵兆, 情况相当危急;得马上送到加护病房,并需输吊盐
水!必要时马上动手术取出胎儿 !”那值夜医生斩钉截铁地对满心欢喜,漏
夜把我送进医院,等着婴儿提早降临的丈夫说。
怀孕不到八个月,一个深夜里,我竟异常大量出血。 “ 七星仔”丈夫还以为儿子也像他一样,七个月就急着离开母体 。可经此一吓已经手足无措,
面无人色,惨白似纸。忙对医生说:“一定要母子平安啊!”
* * *
闷热得可以的初夏, 我在加护病房住了两晚,直到出血情况受控制後,才被送回待产房。 床边挂上“卧床休息”木牌。第三天得到医生准许可来个五分钟淋浴,高兴得不得了。可谁料回来後却又再次出血。自此,木牌改成为“绝对卧床休息”;三餐及大小二便也均得在床上解决;从此,一住就是三个月,每天看着同产房的产妇进进出出,听她们惨绝人寰的阵痛呼叫声,从其呼痛声频密程度而监定是否瓜熟蒂落,经常为她们按铃唤叫护士。经验多了,准确性竟达百份九十九,久病老医官,“院长”之名不胫而走。眼看比我後来的产妇都高高兴兴的抱着新生婴儿向我道别,心里头实在羡慕不已。可,为了自身与胎儿的安全,“院长”还得继续留院。等待预产期到就剖腹取婴。
“人家生孩子如下蛋,怎麽我就这麽麻烦? ”我实在感到无奈!
“因为你平时教学站得多,休息不够,小孙子要你休息啊,就顺天意吧!”
年逾花甲的母亲在她床旁安慰道。
* * *
“您一定疲惫不堪了, 今天,就请您好好休息一会吧, 母亲节快乐, 亲爱的妈妈 !”
在香港工作的长子﹐每年母亲节总会网购鲜花为我贺节。今年不例外﹐我抱着花束﹐找出他给我寄来的贺卡,那卡上生动的插图﹐配上简洁的英文单句, 内页是他用亲笔写的肺腑之言,竟勾起我无尽的回忆。 四十多年前怀他的情况,一幕幕浮现眼前;养子方知父母恩,酸甜苦辣一时涌上心头,贺卡内仿佛藏有催泪弹,教我笑眼昏花泛泪珠!
母亲节
(感谢母亲的节日)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节日起源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国内发展
传入与流行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3] 。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
据互联网可查资料显示,母亲节最早出现在2004年新浪体育的一篇报道,其内容是一位美国体育明星平生第一次没有在母亲身边过母亲节,最终这名体育明星用篮球比赛的胜利告慰亡母。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篇文章因此打动了中国网民,从此美国的母亲节在中国的媒体上落地生根,关于美国母亲节的文章逐年递增。
中华母亲节
2004年,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设计好中华母亲节,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受到唤醒、精致表达的节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对于承传中华美德,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家庭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平台。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
2016年中华母亲节与西方母亲节巧遇重叠。
典故传说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含义: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
出处: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营口望儿山的传说
母与子
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辛苦劳作,儿子决心苦学成才报答母恩。然后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
其实,她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随着发展,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不少人还在慈母馆内为自己的母亲立碑铭志,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
历史意义
5.10母亲节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觉、自信和自强,但路还很远,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不断努力。
母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到现代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现在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诗文礼乐
颂母古诗
母亲节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趁时光正好 好好去爱她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母亲节
《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母亲节油画
《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忘忧草(萱草花)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步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常用歌曲
常送礼物
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
康乃馨
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国际上献给母亲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萱草花
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中国的母亲之花。
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
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非常适合供人观赏,它的花蕾叫金针,所以也叫金针蕾。在母亲节,子女为母亲送上一株忘忧草,祝福母亲远离烦恼和忧愁,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母亲之花、母亲节的主花:康乃馨
母亲节
康乃馨花语:魅力、真情、母亲我爱你、温馨的祝福、热爱着你、不求代价的母爱、亲情思念
香草:代表母亲品德高尚、高贵的花卉。
勿忘我的花语:真实的爱、永恒的爱
台湾地区送母爱的主流花卉:羽扇豆
羽扇豆的花语:母爱
萱草的花语:永远爱你母亲,伟大的母爱,慈母
送客家母亲的主流花:鲁冰花
鲁冰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母爱、刻苦耐劳、奉献
母亲节
18枝康乃馨+满天星代表给母亲的爱;
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代表幸福安康;
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代表母恩永远;
20支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代表永恒的爱。
93朵康乃馨象征永远年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上最好的祝福吧!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母亲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尽一份子女的义务吧。
水晶
水晶象征纯净无私的母爱,如母爱般坚固并且不离不弃,纯净如母爱,细腻如母爱。
紫水晶,石榴石:适合高贵气质的母亲
黄水晶,绿水晶:适合事业型母亲
白水晶,粉晶:适合温婉知性的母亲
烟晶:功能性水晶,适合所有的母亲
花语解析
组成含义
1、真情不变:11枝粉色康乃馨,1枝多头白香水百合,满天星,排草,内层粉色绵纸包装,外层粉色皱纹纸包装,淡紫色缎带打结。圆形花束。
2、永恒的爱:20枝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粉红色布纹包装纸,红色丝带。
粉红色康乃馨:母亲节的象征
3、吾爱吾家:5枝金百合+5枝玫瑰+2枝非洲菊。
4、母恩永远: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
5、给母亲的爱:18枝康乃馨+满天星。
6、灿烂笑容:16枝非洲菊+6枝紫莺花。
7、幸福安康: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
8、深谷幽兰:6枝洋兰+星花。
香水百合
高档切花,花期长,清香悠远,花束及插花中一般作为焦点花出现,可以有效提高档次,象征纯洁、富贵、百年好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花材。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高雅。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衷心祝福。
康乃馨
康乃馨:最普遍的切花,价格低廉,花期很长。代表的意义是健康、热情、真情、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亲情、思念等,是母亲节、教师节的主题花材。
康乃馨(红):相信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康乃馨(粉):热爱、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康乃馨(白):表示吾爱永在、真情、.纯洁的友谊。
康乃馨(黄):长久的友谊。
其他国家: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和比利时,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 [11]
社会影响编辑 播报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对部分外国人而言,“孝顺”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子女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因此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亲情和伦理使命、不求任何回报的‘利他型孝道’。在西方文化中,与‘孝道’对应的提法有虔诚、感恩等,这种‘西方式孝顺’多是基于市场化规则和履行法律义务的‘利己型孝道’。”
“中西方家庭观也存在差异。”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外扩,形成了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的基于人情的紧密关系。家,成为人们精神归宿的原点。西方文化则强调以个体为核心,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法律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家庭观念并不浓厚。 [12]
节日争议编辑 播报
2012年5月12日,新华网文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表示:“美国传统母亲节,许多人把它当成世界母亲在过,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
“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
“美国人绝对不会说, 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8]
2012年5月18日,西宁晚报表示:2006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最终无疾而终。美国的母亲节早已深入民心,不仅因为“周日”方便,更因其深刻的感恩内涵而几乎成了国人的节日。再设立一个“中华母亲节”,纯属画蛇添足,因为这并不能保证国人从此不再过美国的母亲节,哪怕动用强制手段也没用。
林爽 Song Lam(QSM) 筆名﹕阿爽
曾任﹕紐西蘭華文作家協會第三屆會長(1997-98) / 大洋洲華文作家協會首屆副會長(1997-99)
現任﹕美國明州時報<爽心悅目>版主 /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 理事(2006至今 /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兼英文秘書 (2010至今) / 風雅漢俳社名譽社長 (2011至今)
曾獲獎項﹕英女皇頒授QSM勛章 / 紐華作協頒授 <增進中紐文化交流>獎牌/
中國國務院僑務辦授予[海外優秀華文教育工作者]稱號 / 紐西蘭職業華人成就一等獎 / 華文學會[中文寫作及翻譯]季軍
著有﹕《紐西蘭原住民》/《紐西蘭活潑教育》/《 展翅奧克蘭》/《紐西蘭名人傳》/《林爽漢俳》/《中國童詩披洋裝》/《林爽散文集》《微型小說-遁世》/《雲鄉龍裔毛利情》/《萍蹤逍遙漢俳輯》等中﹑英著作
“新青年兴家乡♡实践奉献青春力量”寒假社会实践 专题报道(二)
“虎啸中国年·年味”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壬寅年福虎闹中华艺术作品欣赏专场
中国著名作家刘岸长篇小说
《子归城》在喜马拉雅正式开播啦。
一件好事:从此刻起,直至整个春节,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刘岸的《子归城》,不产生任何费用。叫限免。点开“节目”,就可以收听前六集。欢迎朋友们收听哈:
哪里可求《子归城》?请看这里:
扫码关注:【作家文刊】
《血染的风采》,一首要被忘记的歌曲,如同那场战争,在我们的记忆中失去。
魏能强 快手
ID: 1765474228
新加坡华人作家林剑、许利华诗歌作品集(五)《上帝的吻痕》——贺曾祥宇一周岁生日(林剑、许利华诗歌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