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王过关

康庄大道
文/王过关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家乡老百姓共同的心声。以前,我们农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羊肠小道,坑坑洼洼,荆棘丛生的。要是下雨天,狭窄的泥泞小路,简直是让人难以行走。虽说有“田园风光”的农村特色,但出行难的现实状况制约了家乡的经济发展。自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奏响了新时代城市化建设的进行曲。城乡一片新面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阳城村有道路已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出行的要求。现我阳城村民主要出进的道路坎坷不平,路基低洼,一直处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态,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对老年人和小孩的出进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村民对修路的迫切心情和殷切期盼特别的强烈!我们也相信,村、支领导一定会了解了我们的疾苦与迫切需要,一定能情系村民,一定会本着为民办好事的精神,为我组修一条百姓出行方便的马路了。



我们追不回过去,但是我们可以延伸远⽅,浓缩空间的距离。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路,在脚下,其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走过半百,今天站在路的中间,颇有几分感慨。回想儿时,⾛在脚下的纵横交错,原本是⼀⽚荒⽆⼈烟的杂草丛⽣,⼈们的⾜迹凌乱不堪,显得毫⽆章法。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领头⼈物,有了追随,为⾸是瞻,懂得了规矩,找到了捷径,⾃然⽽然路就在脚下,诞⽣了⼀条条⽩⾊的町畦。或许⼤家都⽐较忙,⽽⼜受⾃然法则的约束,⼩径似乎被淡漠,孤独的在滂沱中淋漓,怎么会不显得疲惫,满⾝伤痕累累的冲刷了不为⼈知的疤迹。那么⾬过天晴的⼩径⾃然是不好⾛,特别是骑⾃⾏的⼈们,天晴是⼈骑车,那么此时就得车骑⼈,也算是万物公平的准则。细⼼的⼈们看到⼩径的流泪,或许会⼼动的投上⼀颗⽯⼦,像糖果⼀样的哄着孩⼦,那么好⼼⼈渐渐的多了起来,⼀条⽯⼦⼩径就这么的形成了,⾛的⼈们就会更多了,⼈们不⽤约束就更守规矩了,渐渐的更能体会曲径通幽的乐趣,欣赏沿途的风景。


今天我们在县镇村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为了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我阳城村掀起了田间路的环境卫生清理。出动各种机械,数十人历时多天,清理美化15.6公里的路程。筹措资金90万,从村口到稷山县农业示范园路段进行了水泥硬化。给村民农作物的外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途地风餐露宿,多少回奔波时披星戴⽉,⽆从数计,⽆从追溯,⽆法忘记,⽆法记起。路在脚下,我们却不知道它延伸到何⽅,想要听的故事就问问脚底下的青⽯。
青石无言,可记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