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志兰,女,大同站退休职工。曾发表文章《怀念奶奶》于人民铁道报,《最美铁路服》于太原铁道报,《忆那年的冬天》于塞北文苑,《大同郊游》于大同日报,《手机与网络》于大同晚报,其创造源泉均来自生活点滴与往昔工作经历。

【播音】张俊英,资深媒体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协会会员。中华声动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大同广播电视台播音协会专家委员。海的女儿艺苑特邀朗诵嘉宾。
我的邻居聂大妈
作者/李志兰
播讲/张俊英
配乐合成/月影

一次与朋友聚会闲聊,我聊起了与我做了二十多年邻居的聂大妈。聂大妈和我之间数年来情同母女的感情把朋友感动的热泪盈眶。朋友建议我把与聂大妈之间的故事讲出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其实我与聂大妈在六十年代就已经认识,聂大爷与我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两家又相住不远,所以彼此都很熟悉。不过那时候我还小,不足十岁,模糊的记得聂大妈一家人都非常好,聂大妈干净利落,精明能干,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六九年我回到了河北老家以后,从此再也没见到过聂大妈一家人。
八十年代末,我们一家三口从平房搬到局东楼房,住上了有上下水有卫生间的楼房非常高兴,而让我更高兴的是居然与数十年没见的聂大妈一家成了一墙之隔的邻居。第一次在楼道见到聂大妈时,我做了自我介绍,老太太非常高兴并询问起我的父母,然后又讲述了很多与我母亲在家属队干临时工时的往事。
聂大妈是一位善良,热心,性格刚强的北京老太太,自老伴去世后,要强的老人不愿意打扰孩子们,一个人生活着,但儿女们很孝顺,每天都会上门看望照顾老人。我家的门与聂大妈家的门紧挨着,如果两个门同时开,就会发出咣当的声音。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我们两家都把门打开,各自在家出出进进,说话办事,对方都能听见,看到。我们相互串门就像进出自己家一样,来去自如,进出随便,我需要什么东西会到聂大妈家去借,甚至于去要。聂大妈家厨房的窗户紧挨我家卧室窗户,每天中午顺着飘过来的香味我就知道聂大妈在做什么好吃的,我经常能吃到聂大妈送来的饭菜,那味道至今都回味无穷。
记得有一年我因病生活不能自理,聂大妈每天中午准时准点给我送来饭菜,长达半月之久。此情此恩让我至今难忘,却也无以回报。
2009年我买了新房,一直没敢告诉老人家,直到快要搬家的前几天我才告诉老人要搬走了,老人十分不舍并几次哽咽地问我:“你还回来吗?” 我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只能撒谎说等儿子结完婚我还会回来的,说完此话,我内心有一种负罪感,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似的,感觉十分对不起老人家。
我虽然搬走了,但我十分不舍和牵挂老人,无论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我经常到居东小区看望老人。聂大妈为人正直,性格坚韧,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九十岁的老人了,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坚持上下四楼数次(没有电梯),到早市买菜,小区里散步,从不与人闲聊议人是非。我每次来到小区都要环顾四周寻找老人,如果看不到老人的影子,就会上楼到老人家里去,而老人每次看到我都很高兴,同时给我一个拥抱,然后拉着我的手真心实意地挽留我吃饭,住下。
在我儿子快要结婚的前几天,我再次去看望老人时,老人拿出一个首饰盒,里面装有一个很漂亮的彩金戒指,老人说:“听说你儿子要结婚了,孩子姥姥不在了我就是孩子的姥姥。他和我的孙子孙女一样,无论谁结婚我都送一个戒指。”当时我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我觉着礼物太贵重了,一再谢绝。老人含着眼泪说:“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为了不伤老人的心,我只好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一年以后我的小孙女出生了。老人又给孩子做了小衣服,小枕头,还买了一些小礼物。礼物虽小但情义无价,在聂大妈身上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去年夏天,我再次去看望已经98岁高龄的聂大妈,开门的是聂大妈家的四儿子。进屋后,只见那缸熟悉的鱼依然在欢快地畅游着,养了多年的那只乌龟也在水盆里慢慢悠悠地爬行着,老太太种的几盆鲜花正在盛开着,屋里还是那么整洁干净,再往里屋走,我看到了躺在沙发上的老人家,我连叫数声聂大妈。只见老太太从沙发上慢慢坐起来,我发现那个说话干脆,办事利落,精神矍铄的聂大妈苍老了许多 ,老人看了我许久说了一句:“你是谁啊?”我强忍着眼泪大声说:“我是志兰,您不认识我了?”老太太又看了我半天,说:”有点面熟.”这时候我才知道老人家不认识我了, 我期待的拥抱,热情,激动的场面没有出现,心里五味杂陈,有伤感,有失望,更多是难过。真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回到家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感叹自然规律改变了很多的事物,岁月无情催人老,但我还是感恩缘分让我跟聂大妈成了忘年交的朋友,在那年,那月,一起度过了数年美好的时光,生命中这段曾经的美好我将永远铭记心中。在此我由衷地祝福今年已经九十九岁高龄的聂大妈永远快乐,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