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流子.初心永不忘》
文/陶华
铁打的营盘,流水兵、相聚在军营。当年守海防,每天打坑道,汗流浃背,手舞铁锤,意志坚,英雄为榜样(1),鏖战正酣时。石尘满面,砥砺前行,争分夺秒,勇创辉煌。

老兵带新兵,手把手,情深亲如兄弟。排险争抢着上,谁也不让。心系国防,赤胆忠心,甘洒血汗,高歌猛进。铁血铸就军魂,永生难忘(2)。

注解:(1),七十年代初期,驻守在祖国东海前沿小岛上的守岛部队广大官兵遵照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指示,开始了修筑海防工事(打坑道)的历程。
当时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坑道工事的掘进作业,全部是靠手工打拼。十八磅的铁锤,一天砸下来,吃饭时,连饭碗都端不稳的痛。可我们的海防官兵不叫一声苦与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传统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及智慧,甚至生命,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
当时每个修筑海防工事的官兵都会背上一句军中的名言:"为了埋葬帝修反,粉身碎骨也心甘!"
浙江诸暨草塔镇的杨伯彦排长,在一次海防施工中突遇险情,为救战友,杨排长挺身而出,将战友们阻止在坑道外面,独自一人进洞去排险。不幸被塌下来的巨石砸中右肩,导致肝脏破裂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牺牲时,才二十二岁。

(2)有关杨排长烈士的英雄事迹,作者已在前几年的《军旅纪实文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大家如有时间,可以点击链接进入《百度》上,查阅杨伯彦烈士的英雄事迹。
此文献给所有曾经在东海前哨小岛上当过兵的战友兄弟们!当年,你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那些让你不曾忘记的小岛上,你们都是好样的!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的军史上有你们的名字!祝福所有的战友: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您的战友:陶华。
作者:陶华写于2022年5月6日东海大洋中的一个悬水小岛上的寓居。
















作者风采:陶华,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宁波市中医院骨科进修。七十年代初携笔从戎,走进海岛军营,先后多次参加了师宣传科报道业务学习,开始爱上了写作,先后在《人民前线报》、《浙江日报》、《浙江广播电台》、《中国农村信息报》、《宁波日报》、《舟山日报》、《舟山人民广播电台》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碧海金沙掏蛤记》获全省十七报一刊散文大赛优秀奖。《哑弹发生以后》获中国人民解放军37502部队首届"八一杯"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二等奖。《海岛军营的故事》获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警备区政治部、舟山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纪念舟山群岛解放60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多篇文章入选巜文化地图看浙江》,《故乡的稻香节》一文被《浙江日报》转载,个人先后被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16年被小岛上的镇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称号,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1999年5月加入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著有《桃花岛传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走进桃花岛》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参与策划邀请部分作家协同完成了《桃花墨痕觅安期》编写出版。先后在《中国旅游文学》、《东海文学》、《海阔天空》、《品读春秋》、《文学百花苑》、巜行苇春秋》、《今日作家》、《作家世界》、《军旅红色文学》、《媒体联盟特别报道》、《上海诗刊》、《深圳诗选》、《散文》、巜诗歌》等文学平台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军旅纪实文学作品数百篇。

金泊溢家,《东明播送学员》热爱文艺,喜欢诵读,在网络世界,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赞美生活,传播正能量;用深情的朗诵抒发情怀,弘扬真善美。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分类编审:张馨予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