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32章 最是情真十分好
王若林被转至武汉同济医院,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身体也在逐渐康复之中。这天上午,蒋淑琴在病室照顾王若林。她拿过一个苹果说,“若林,奶奶先给你削个苹果,你先垫垫底,等会你良爸送饭来,我们再吃饭。”
王若林看着他手里苹果说,“奶奶,这苹果好大,那我们一人吃一半吧。”
“好,我们分享一个苹果。”她微笑地将削好的苹果分成两半,放一半旁边,然后将另一半切成许多小块。
王若林向她伸出手来,奶奶递一小块到她嘴里。王若林接过小块苹果,拿过一块也递到奶奶嘴里。
蒋淑琴高兴地说,“嗯,好吃,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甜的苹果。来,若林,你也吃。”说完,她又递一块到她嘴里。
两人正高兴,只见余艳红提着饭盒和楚国良进来。她热情地喊,“若林,我们吃饭了。”
蒋淑琴高兴地说,“若林,你艳妈妈和良爸爸都来了,我们吃饭了。”
王若林高兴地喊,“艳妈妈、良爸爸。”
楚国良高兴地应答到,“哎。”他呵呵一笑问,“若林,猜猜,你艳妈妈给你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我猜猜。嗯……一定有鱼香肉丝,还有小虾仁。”
余艳红打开饭盒,端出一个个小碗,哈哈大笑说,“若林,我们之间还真有灵犀呀!你说对了,看看,有鱼香肉丝、虾仁,还有瓦罐鸡汤、黑木耳炒山药片。都是你爱吃的。”
王若林高兴地说,“艳妈妈,你怎么带这么多好吃的菜呀?”
“因为,妈妈最爱我们家小女儿呀。这段时间,我们要把你养的白白的、胖胖的,还要美美的。”她盛上一小碗鸡汤,端到她的跟前,又朝蒋淑琴说,“阿姨,你也吃。”
楚国良从余艳红手里接过碗筷说,“若林,来,爸爸来喂你。”
王若林接过碗筷说,“良爸,我要自己来。”随后,她夹一块鸡肉喂到他嘴里。
楚国良说,“嗯,好吃,好吃。若林,你也吃。”
蒋淑琴盛上一碗饭,夹了些菜来到床边吃起来。
王若林喝完鸡汤。楚国良又给她盛碗饭,夹了一些好的菜,又一口一口地喂给她吃。
王若林吃着吃着,泪水从眼眶溢了出来。余艳红拿过一块手巾给她擦拭泪珠说,“若林,我们不哭,我们好好吃饭,吃好了我们身体有营养,身体恢复得快。”
王若林吃了两口问,“爸爸、妈妈,逸菲姐姐、钰龙哥哥,他们都好吗?”
楚国良和余艳红听她这么一问,两人对视一眼。
楚国良说,“若林,姐姐和哥哥他们都很好,他们学习上特别用功。过两天,他们也会来看你的。”
王若林问,“爸爸,您这说的是真的吗?”
楚国良呵呵一笑说,“当然是真的。他们这么可爱的妹妹在医院住院,当姐姐、哥哥的,自然要来看望她,陪伴她,祝福她。”
王若林笑着说,“良爸爸,我吃。”楚国良喂完一碗饭,王若林说,“爸爸,我还要吃。”楚国良和余艳红高兴地笑了。
余艳红从床头柜上端来两碗菜说,“若林,这就对了。来,我们把这些虾仁、排骨、鱼全都吃掉。”
王若林说,“艳妈妈,那不行,人胖胖的,就不会美美的了。”余艳红和楚国良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几人正说笑着,忽然楚国良手机响起。他接通电话说,“李好!你说什么?你和庞伯伯来同济医院看若林了?哦!好的。我们在住院部六楼10病室。好的,一会见。”
楚国良挂了电话,微笑着说,“若林,庞爷爷心里惦记你,和好叔叔一起看你来了。”
王若林一听脸一沉,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楚国良问,“怎么了,若林?庞爷爷来看你了,应该高兴才对呀。”
“良爸爸、艳妈妈。我觉得自己没脸见庞爷爷。”
蒋淑琴呵呵一笑,说,“傻孩子,爷爷最喜欢你了,怎不好意思见爷爷了?”
余艳红一笑说,“若林,爷爷今天见不到你,晚上啊,准睡不着觉。你不知道,爷爷心里有多疼你哦。”
不一会儿,李好和庞友清走进房间。庞友清进门就喊,“若林,爷爷看你来了。”他走到床头边,却见她头上盖条毛巾,又见床头柜上的碗筷,再看看艳红、国良和自己的老伴捂住嘴笑,似乎明白了一切。于是,他假装十分着急的样子说,“老伴啊,若林这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国良、艳红,是爷爷没把你们女儿照顾好啊。”
王若林听爷爷责备他自个儿,于是将毛巾拿开,手伸向爷爷,泪水连连地说,“爷爷,……我让您替我担心了。”
庞友清一把抱住她的双肩,手抚摸着她的头安慰说,“若林,都过去了,过去了。”他给她擦拭了泪水说,“现在,爷爷只希望你能快点好起来,和梅姐姐天天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学习,以后像你若竹姐姐一样,也考上好大学。”
“爷爷,那您再来的时候,把我的课本给我带来。”
庞友清呵呵一笑说,“爷爷知道你乖,你好叔叔都给你带来了。”
李好提个书包笑眯眯地说,“若林,你看,书本、纸砚笔墨,都在里面。不过,你得以治伤为主,劳逸结合,这样伤才好得快。”
王若林摸了摸书包,高兴地说,“谢谢好叔叔。”
“对了,若林。你看病要用钱,爷爷把存折给带来了。”他从裤兜拿出一个存折,递给李好。那本存折,国良、艳红和李好都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当年李好办服装厂几年后,准备还给楚国良的钱。而楚国良把存折交给李好,作为四个孩子读书、生活和日常开支的费用。
李好接过存折打开一看,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存折上的20万存款分文未取。他惊诧地问,“庞叔叔,这存折上的钱,您就从未动过?”
楚国良接过存折一看,顿感心潮澎湃。他上前握着庞友清的手说,“庞叔叔,这么多年来,若竹他们四兄弟姐妹读书、生活和日常的所有开支,都是您和阿姨省吃俭用在供他们?我们全都蒙在鼓里。”
庞友清说,“国良,你千万别这么说。这笔钱,应该派上大用场。我们没动这笔钱,是我们觉得他们四个孩子还没到这样的用场。现在,若林这孩子要动手术了,得花好多钱。所以,叔叔也就把存折拿出来。”
楚国良把存折递到庞友清手里,感慨地说,“庞叔叔,二老放心,若林的住院费、手术费我们都已交付。所以,我恳请您一定把这存折收着。我和艳红是四个孩子的父母,以后,就算他们四个孩子有大用场时要花钱,也由我们来负担。”
庞友清推辞说,“国良,不是……”
余艳红激动说,“庞叔叔,谢谢您和阿姨。这么多年,您和阿姨为四个孩子付出太多,可苦了您和阿姨了。这存折您老一定得拿着。”
李好说,“庞伯伯,您老就拿着吧。您老不拿这存折,我们大家心里都不会踏实了。”
庞友清看了老伴一眼说,“好,叔拿着,给我们孙儿们存着。”大家一起笑了。
楚国良陪庞友清到住院部十一楼22病室,看望在病榻上躺了差不多半月的任跃进。几人走进病房,匡美珍一见,赶紧招呼说,“老哥哥,您老怎么来了?”
庞友清上前拉着她的手说,“弟妹,你心里莫怪,老哥早该来看看老弟的呀。”随后他走到床头,见床上躺着的任跃进,止不住老泪纵横。楚国良拿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
庞友清握着任跃进的右手说,“老弟呀,哥有段时间没听到你爽朗的笑声。你这一觉睡得有些过头了,大家心里面都有些担心啊。”眼泪在他眼眶里不住地打转,他接着说,“哥心里也知道,其实,你比我们更痛苦,更难受。什么时候,你遭过这么大的罪?可你不能老睡着,你得醒来才好;你有难处也不能老一个人硬扛,大家都是你的亲人……”
匡美珍听他一番话,扶着他的肩说,“老哥,您说的话,老任他一定听到了,他从心底感激您!来,我们到外面坐坐。”
楚国良扶他起身,然后几人一起来到外间沙发上坐下。楚国良倒杯茶递给他。庞友清接过茶问,“弟妹呀,听说玉冰这孩子来看过他叔了,她有没有回音啊?”
匡美珍感叹地说,“有的。玉冰回北京后的第二天,就拜见北京军区总医院徐教授。徐教授听了玉冰介绍了老任的病情,又仔细查看了他的诊断检查资料,最后说呀,等老任病情再稳定一些,就上北京接受中西医治疗。”
庞友清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楚国良说,“庞叔叔,这徐教授是同济医院祖教授向玉冰推荐的。他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著名脑外科教授,任叔叔到了北京,有了徐教授和玉冰中西医合壁,再加上阿姨的细心照顾,任叔叔的伤情很快就会有大的转机。”
庞友清微微一笑说,“那太好了。弟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匡美珍激动地点了点头说,“嗯,老哥哥,我相信您说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人脸上也笑逐颜开。
实验中学学生坠楼的事,在川江城迅速传开。这天早上,曾美玲在菜市场买菜,听几个卖菜的老板、买菜的顾客小声议论实验中学学生坠楼的事。
“如今的孩子太娇惯,动辄就跳楼,这让老师怎么教学生啊?”
“听说那女孩念初二,从七楼摔下来。幸亏落到树上了,可还是摔得不轻,好几处骨折,送到县人民医院都不敢收,后来转到同济医院。”
“我听人说教育局坎局长亲自送那孩子去的同济医院,那女孩还管他叫爸爸哩。”
“什么?管他叫爸爸?那坎局长和女孩的母亲是不是有点不明不白呀?”
“呃,这话可不能乱说!坎局长我接触过,为人师表,正人君子。”
“怎么不会?如今当官的,有几个好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那伪君子多得是!哼!”
曾美玲早就听得不耐烦,听那两女的乱讲,跑过去指着两人骂道,“你,还有你,放你娘的狗屁。那个坠楼女孩的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把这女孩给遗弃了,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是王爱桃奶奶、庞友清老爹和楚国良夫妇他们养育了她。你们这两个没良心,竟在这给坎局长泼脏水,真是天理难容!”说完,她将手里提着的菜向两人扔去。
两妇女赶紧一躲,曾美玲不依不饶向两人跑去。两妇女惊慌失措地赶紧逃跑了。曾美玲指着两人背影,又破口大骂一通,直到两人不见了踪影。
曾美玲转身回到菜场,见不少人指指点点发议论。于是,她将众人指了一圈说,“我说老少爷们,姑奶奶、姐姐妹妹,这些年川江的教育办得怎么样,你们心里该都有杆秤;坎家福在一中当校长,现在教育局当局长当得怎样,他的品德怎么样,你们心里也该有杆秤,对吧?所以,现在实验中学出了这件事,大家也该给予正面关心,而不是乱嚼舌根,胡乱猜疑。你们说是不是啊?”
众人纷纷点头。一个中年男子说,“这位大嫂,你说的太对了。前些年,我儿子、女儿,都是一中毕业,都得到过坎局长的教诲,后来都上了重点大学。坎局长是教育行家,可说是身正为范,我们相信坎局长!我们对川江教育有信心。”
曾美玲见大家不住点头,满心欢喜地又挑了些菜回到自家馨龙书屋。她刚打开门,就听一个甜甜的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曾美玲抬头一看,见是战友宋怡华两口子。于是,她高兴地笑迎两人进里屋,给两人让座、倒茶。
宋怡华和老公坐下。
宋怡华问,“美玲,听说前几天实验中学有学生跳楼了?”
曾美玲叹口气说,“还不是那个可怜的野孩子,尽惹事。”
张有才说,“坎局长这两天一定很头疼。我们跑了那么多学校,形势一片大好,可谁知出了这档子事?”
宋怡华盯了他一眼说,“坎局长头疼什么?这全县那么多学校,那么多学生,出点事也正常。我倒觉得,按坎局长的能力和水准,说不定这事已经给摆平了。”
“是,是,是,还是夫人站得高,看得远。这事很快会过去的。行了,夫人,我们不说这事了。”
宋怡华看着美玲,高兴地说,“美玲,上次你让李局长打了招呼,这课外辅导学习资料,都直接随教材发到各中小学了。”
曾美玲高兴地说,“怡华,你说的真的?这李局长够意思的,我只是随便给他打个电话,这事就成了。哈哈!”
宋怡华拿过一个精美的塑料袋递给她说,“美玲,昨天,我们把和教育局的帐给全结清了。李局长那里我们也意思意思了,这是你的那份,10万元。”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