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图谱战疫观
第一 篇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疫情反弹,乌云压顶。金城兰州刻不容缓 ,全员再动员,以最快的脚步,最人性化的措施,堵源截流,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封闭密接小区楼宇,控制人员流动和聚集性场所。全员频繁衔接做核检。
我生活、学习、工作的杏坛雅地,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形势严峻。校门封闭了,学生公寓封闭了,食堂关闭不营业了,仅留下个别灶房给学生做饭往楼上送。进出限制了……一时间全民皆兵,全员防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昔日的读书朗朗,喧嚣的人声鼎沸,穿梭的人流滚滚,课堂的上课铃声,骤然被停止,一下子,衣食住行上云端,工作学习网上行。居家办公,网上授课。眼前的天地忽然间变得寂静无声,活动的空间弹指间显得举步维艰。
非常时期,看不见的是往日里晨练的身姿 ,晨读的身影,上课的人浪,上班的步履,看得见的是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坚定自信,负重前行的肩膀,还有那孤芳自赏,独自绽放的花族,轻轻青青的绿色草木……
办公区,住宅区,教学区,学生区,依次被划定了红线。各自负责,分片管控,切块式,网格化。

楼妈成了“大白”,楼妈就是“大白”,她们没有退缩,没有离开,而是以母亲的身份,用母爱的温度,与学生同心共管,同甘共苦,坚守“绿码”不放松。吃在楼间,住在楼室,全天候看护好每个学生,每个孩子。
北方的春天依旧寒冷,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日子是冷冷的,而人心是暖暖的。有学校各级领导及老师,共产党员,物业和志愿者的关爱,不日不夜的陪伴,没日没夜的守护,筑起防疫铜墙。舍小家,顾大家,发光,发热,驱赶阴冷,驱散寒夜。

楼妈单改英,是第19栋楼的楼管,她在学生公寓一干就是 16载,度过了16个春秋,陪送了无数学生毕业。20层的高楼大厦里,与她的好姐妹陈玲,康旭珍,上上下下,奔跑不息,她们是一个缩影,好久没与亲人相见了。吃住在值班室,在楼层,给学生送电、送水、送药、搞卫生。大厅、过道、卫生间、垃圾桶,楼道值班室等一天四次消杀。他(妑)们牵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数以万计的学生,一个庞大的群体,学院多,分布广,为保证万无一失,医护人员每天登门为学生做核检,一个宿舍一个宿舍的做,不误一天,不漏一人。让健康扫绿码,让‘’绿马‘’向奔腾。
楼里楼外都在为学生忙碌着,楼里楼外都是用心编织的大爱,都是用情交织的“大白”。卫生保洁与物业管家同行,操持着每层楼的‘’琐事‘’。

抗疫图谱战疫观
第二篇
志愿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暖暖的师生情和浓浓的人间爱。志愿者团队的成份很特别,自上而下,有领导,党员,老师,职工,还有巾帼丈夫。
学校党政领导和老师最辛苦,最给力,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个院的领导都包扎楼栋,科学精准,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比如19号楼,有3000多学生,楼层最高、学生最多、工作量最大。财经院的张小平书记,李恒书记,生科院的王兴虎书记,理学院的魏红梅书记,还有将要退休的陈书记,他(她)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拼命,特别能‘’霸气‘’。每天和老师们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送水送物资,放在每间宿舍的门口,保持距离,学生不得出门,按房号自提。物业跟进,清运垃圾,集中分类,不留死角,从早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超能量的工作,超负荷的时间,超常态的付出,超透支的关爱,特别特别的辛苦,领导和老师轮流在办公室值守,每天晚上又在外面帐篷里熬夜。为确保通信畅通,不误时机,公布分管院领导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座机手机24小时待机。
画面中的“大白”们,就是最美志愿者,就是一个同心圆,一个战斗集体,一个风雨同舟的风景线。物业管理,后勤保障始终在前头。饮食中心的职工,校医院的白衣,忙里忙外,送温送暖,饭菜加工,日夜劳作责无旁贷,防疫消杀,疫苗核检时不我待,晚上十一二点都还没有休息。家在咫尺,心系学生,责任在肩,防疫不怠。

且看“疫线”风云录,校园战疫进行时。学校党政机关领导及党员干部,后勤社区物业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筑牢防控墙,誓保我校园,誓保我家园。一个个移动的画面,一路路陪伴的脚步,一枚枚党徽的基色,一名名党员的颜色,一面面党旗的红色,一脉脉唯美的血色。他们只是‘’大白‘’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还有更多感人的事,更多感人的歌,更多感人的心,更多感人的人……默默的坚持着,默默的前行着,默默的奔波着……

志愿服务你我他,幸福温暖校园安。奉献爱心,收获快乐,收获平安,收获静好。这就是疫情下甘农的样子,甘农的名字,甘农的靓字,甘农的人字……
‘’大白‘’啊‘’大白‘’,包装下的志愿者,您是朵朵白云,您是片片祥云,你是缕缕春风,您是枝枝绿叶,您是暖暖阳光,您是盏盏明灯,昼夜交替,一路天使白,一路春风绿,一路志愿红,一路彩虹桥。为了谁,为保一方平安,为守一方灯火。阳光总在风雨后,身边的感动,回放的身影,向您致敬,为您点赞。












作者简介:
蔺峰,甘肃兰州,党校学历。青春岁月,知青年代,青春年华,贺兰军魂。以笔为友,以诗会友。作品见于省市级报刊及网络传媒平台。已创作散文诗歌数百篇,著有散文诗集《沁雨声》。《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世界诗歌网》中级会员。《岚山诗话》特约作者。2021年,《追梦的心》,获得桃李文化传媒第三届天昱航空杯作品大赛“桃李文学贡献奖”。2022年,《塞上晨曲》荣获《翰轩作家》‘’家和万事兴‘’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吟雪•咏梅》荣获《中国诗人作家》“金诗星光杯”实力文学奖,翰墨百家2022“九州诗情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