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下的劳动者之歌
—向艰苦创业的老一代军工人敬礼
东方慧
当年
年富力强的你
正像熊熊燃烧的火炬
散发出灼人的热力
你响应党中央号召
怀揣报效国防的梦想
告别亲朋好友
离开繁华的老工业城市
踏上了这片从未涉足的土地
你一路跋山涉水
攀山岩拨荊棘走险路
寻遍无数山川水系
千转百回中艰难取舍
终于定点在鄂西北荆山这里
数百里长的荊山山脉
橫贯南北绵延东西
七沟八岭数面坡
屏障天然无与伦比
这里靠近铁路比邻汉水
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这里政风民风格外淳朴
支援三线不遗余力
山、散、洞、村落化
靠山隐蔽有如铜墙铁壁
从这时起
这片大山对你日渐熟悉
这里的坡坡坎坎
被你劳动的汗水浸润
这里的一砖一瓦
留有你奋战的痕迹
这里的每道梁毎条沟每面坡
对你变得愈发亲昵
五十一载的大好光阴
写满了你艰苦创业的壮举
毎个军工人心中
都装着献身国防的记忆
你从东北赶到湖北
离最后落脚还有三百华里
那时交通不便
搭乘最快的交通工具
也要三天才能到达
你心里万分着急
下了县级公路
只有一条泥巴路可以通行
你怕泥巴粘鞋影响速度
干脆打着赤脚
把鞋子装进包里
脚底被槐刺石块划破
你全然不顾
到达后双脚麻木
才发现鲜血早已染透了脚上的黄泥
初入此地
没有宿舍不通水电
更缺少烟火气息
随着建设大军快速入驻
山谷彻底打破了多年沉寂
你砍树割草搭席棚子
在荆棘丛中平整场地
基建的号角一经吹响
劳动的热情就经久不息
苦干实干加巧干
第一批土房在山角下站立
配上板登简易木床
就成了接待专家贵宾的场地
在干打磊与茅草房里
一缕缕炊烟袅袅燃起
汽车运来的首批建设物质
在山口边简易窄桥受阻
你一板车一板车转移
你组织人马
平整沙石路
新修漫水桥
连续奋战三个月有余
运输通道不再成为难题
只见山谷里炮声振耳
工地上高飘彩旗
“三线建设要抓紧”
“让毛主席睡好觉”的誓言
时时在耳边响起
你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轻伤不下火线
深夜才肯离去
煤油灯下研究图纸
席地而坐讨论问题
直到眼皮抬不动了
你才和衣躺下稍作休息
北方边境时局几度吃紧
三大会战紧急开启
老厂长亲自带队
抢建上水干线的情景
至今仍难以忘记
管工薛俊峰不顾严重风湿
长时间浸泡在齐腰深的水沟里
管工张巨和的女儿突发急病
他因无法离开现场
痛失了抢救爱女的最佳时机
团委书记徐茂才手表不慎掉入水里
顾不上停下手里活把它捞起
………………
开山挖洞修铁路
高压线在山峪间凌空架起
一根根管线铺设到半山腰
一台台设备安装在工房里
一场场会战接踵而来
一项项工程建设完毕
单机试 水试 联动试
发现问题全部清零
当成功拿出合格产品的那一刻
你放声大哭有如不会掩饰的孩提
这是你用辛勤旳汗水培育的花朵
这是你用智慧的双手换来的业绩
与天斗与地斗取乐无穷
你为未来写好了序章
你为企业发展打下了根基
无私无畏的三线人
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可歌可泣的三线精神
成为报效国家的最美旋律
一代代军工志士深受影响
笃定地在这里书写奋斗的续曲
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军工企业也难免受到冲击
扭转军品任务下滑的颓势
必须把握主动寻找机遇
你一手搞军品生产
一手抓民品开发
励精图治开创新局
你为开发新产品风尘赴赴求索万里
你埋头进试验室日夜苦战攻克难题
你头戴草帽一身工装
你守在车间精心调试没备机器
用心打造支柱民品线
带动企业实施战略转移
拓展国际市场
抢战高新领域
立足军工主业
服务国民经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企业基础夯实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使企业与时代没有距离
企业发展的愿景逐步实现
人民兵工的奋进史上
你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就源于奋斗
胜利来之不易
悠悠五十余载
这片山水更加灵动
这方土地更为靓丽
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这里绿草如茵释放天然气息
青山绿色掩映下的厂房
尽显工业之美
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生活区一排排住宅楼错落有致
职工家属精神饱满自信有余
生产区生活区新型柏油路四通八达
公共场所到处折射着现代气息
连厂区附近的村民家庭
也是白墙黛瓦洋楼林立
五十余载沧海桑田
飞速发展令人震撼
巨大变化感动大地
久居外地的军工人回到这里
心中总会泛起层层涟漪
有对青春无悔的深情怀念
有对这遍土地的不离不弃
有对韶华渐逝的些许感概
更有成就国防的高度欣喜
正因有了这一代军工人为倚靠
才有了强军富国的底气
人民兵工精神传承赓续
让我们对老一代军工人
更加心存感激
我们要为他们放声高歌
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吕传慧,网名: 东方慧。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国企退休。热爱生活,具有创作热情,积极传递正能量,在本厂报刊、襄阳市军工专刊、百步亭文学、长江文学东亭创作中心均发表过文章。
其他金额